《擺渡人》:承認自己並不強大,恰恰是能讓我們走出困境的關鍵

米蘇在讀書 | 書評系列

《擺渡人》:承認自己並不強大,恰恰是能讓我們走出困境的關鍵


我總覺得,讀書是很私人的事情。一本書只要有某個點能帶給我觸動,那於我而言,那就是一本好書。而《擺渡人》就符合這樣的標準。

這本小說講述了單親女孩迪倫在看望許久未見的父親的路上,突遭意外離世,靈魂在擺渡人崔斯坦帶領下,勇闖荒原的故事。

看完書,很多人的第一感覺是愛是軟肋,也是鎧甲。有愛護體,迪倫的成長真的非常迅速,從懦弱到勇敢好像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可這遠遠不是這本書想要表達的全部。

梳理完擺渡人崔斯坦的經歷之後,你會發現,強大和弱小對人來說都不是絕對的事情,甚至很多時候,承認自己並不強大,恰恰是能讓我們走出困境的關鍵。

擺渡人:我習慣了強大,強大到冷漠

崔斯坦是擺渡人,負責引導靈魂穿過荒原,前往極樂世界,週而復始。

用他的話來說,就是:

“我引導一個個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我告訴他們真相,然後把他們送到他們要去的地方。”

崔斯坦很強大,能和荒原裡的惡魔搏鬥,保護孱弱的靈魂免遭毒手。他是靈魂的守護神,引領過成千上萬的靈魂,穿越荒原。他似乎就是個超自然的存在,能力非常強悍。

《擺渡人》:承認自己並不強大,恰恰是能讓我們走出困境的關鍵

可事實上,他擁有的也就只有強悍的能力了。自然規則的制約,讓崔斯坦這樣的擺渡人只能在荒原裡活動。他們不讀書、不長大,沒有經歷過人類的生活,一直就只是這麼活著。

他渡人,聽無數靈魂講述自己的故事。可無論喜劇還是悲劇,他都只是一個旁聽者。他無從參與,沒機會,也沒可能。

難怪提起自己的經歷時,崔斯坦的眼神中閃過惆悵的情緒。他說:“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從來就沒活過。”

也許這也是擺渡人的一種共性。他們活著,也緊緊是維持一個活著的狀態。他們甚至沒有自己的面貌。每次他們出現在靈魂面前的樣子,也只是基於靈魂本能的偏好。這種境況,光是想想,就讓人覺得難受,可崔斯坦已經這樣過了上萬年。

強大是他唯一拿得出手的東西,所以他習慣強大,習慣孤獨。總覺得,也許就這樣麻痺著自己,會覺得好受一些。

崔斯坦把自己包裹起來。他越來越不願意和靈魂親近,也不願意和他們產生任何情感。因為他知道,這情感註定短暫。等靈魂離去後,留下的空白才是他更加難以承受的。

他強大如斯,卻維持著冷漠的表象,只是因為他很害怕失望。

因為劇情設置的原因,崔斯坦的境況和他選擇的應對方式都非常極端。

可現實生活中,我們又有多少時候,因為害怕失望,索性自己畫地為牢,用強大到冷漠的外表束縛了自己,也隔絕了別人可能給予的溫暖呢?


《擺渡人》:承認自己並不強大,恰恰是能讓我們走出困境的關鍵

崔斯坦:受限於規則,內心盡是無所依託的茫然

在和迪倫談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時,崔斯坦曾說:“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為你們的需要。”

一句話,盡顯崔斯坦在規則制約下,內心無處依託的茫然。

和崔斯坦相愛後,迪倫想要和崔斯坦永遠在一起。她開始主動想辦法破局,她想著,要麼自己留在荒原,要麼就帶著崔斯坦一起去往極樂世界。

崔斯坦否決了迪倫留在荒原的提議。因為荒原太危險,惡魔叢生,一個不小心,迪倫就會萬劫不復。“那就一起去極樂世界吧。”迪倫拍板做了決定。

可沉浸在與愛人長久相守的喜悅中的她,卻沒有察覺崔斯坦點頭同意時,眼底閃過的茫然。

《擺渡人》:承認自己並不強大,恰恰是能讓我們走出困境的關鍵

原來,崔斯坦的同意只是緩兵之計。多年被規則制約下,崔斯坦已經生不出任何反抗的心思。可他無法忍受讓迪倫整日置身於危險之中。

於是,他抱著“為迪倫好”的想法,為迪倫做了萬全的打算,一邊欺騙迪倫,說自己會和她一起,一邊卻只是抱著“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相愛”的想法,絕望地愛著。

看到這裡,只想感嘆。內心茫然了,那能力強大又有何用?

從被壓迫,到習慣被壓迫,直至沒有自我,生不出反抗命運的想法。

又是何其悲哀!

想起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說:“這些圍牆很有趣,開始,你恨它們,接著,你適應了它們,你開始離不開它們,那就是被體制化了。”

《擺渡人》:承認自己並不強大,恰恰是能讓我們走出困境的關鍵

而所謂體制化,並不是真的要砌一堵高牆,相反,我們可以把他理解為,過度適應某種規則。

比如,工作累人,沒有上升空間,可因為我們習慣了這樣的工作,不敢辭職,不敢打破現狀,出去闖闖,於是,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沉溺在不舒服的生活中,循環往復。

很難受,卻好像真的沒辦法破局了。

迪倫的崔斯坦:承認自己並不強大,是走出困境的關鍵

崔斯坦的轉變在於他再次見到迪倫。

迪倫為愛逆行,獨自穿越了半個荒漠,站到了崔斯坦的身邊。迪倫笑著對崔斯坦說,既然不能同在荒原,也不能同歸極樂世界,那其實還有第三條路——重返人間。

崔斯坦的心底還是很糾結。他沒辦法不被迪倫描述的那個他們可以好好在一起的未來所打動。他說:“我不知道自己行不行……這太有悖常理了。”

這次鬆動的猶豫,其實也算是崔斯坦的第一次主動示弱。這標誌著崔斯坦不再把自己放在“擺渡人”,這個強悍的靈魂保護者的角色上,他袒露了自己內心的糾結。

《擺渡人》:承認自己並不強大,恰恰是能讓我們走出困境的關鍵

承認自己不強大,坦白自己的糾結,承認自己的脆弱,接納最真實的自我,也敞開心扉,握住了愛人伸出的援手。這恰恰也是邁出了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迪倫牽著崔斯坦往人間的方向走去。這時候,她和崔斯坦的身份也完成了轉換。至此,迪倫變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帶著他向前。

崔斯坦才發現,原來打破規則,努力求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似乎沒那麼困難。而幸運的是,他發現的不晚,也終於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擺渡人》:承認自己並不強大,恰恰是能讓我們走出困境的關鍵

現在的生活裡,很多人都愛偽裝強大,用一個硬殼把自己包裹住,好像這樣,自己就可以無堅不摧,也能保護自己愛的人們。

可殊不知,這樣做只會讓愛你的人擔心你的處境,甚至想幫你分擔都無從下手。

很喜歡一句話,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而你也不必無堅不摧,你可以主動敲碎自己的硬殼,承認自己並不強大。你也可以不再硬撐著獨自面對困境,不再封閉自己,讓人有機會幫你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