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日本,這個自1978-2010年GDP一直穩居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這個國土面積僅相當於我國雲南省的資源小國,這個以善於模仿學習他人著稱的國家,這個以櫻花來象徵武士道精神的國家。正是這樣的一個大和民族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是古代中國的朝貢國,它曾無限仰慕天朝大國先進的制度文化,也曾面臨閉關鎖國的狹隘落後,也曾深陷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可是在面臨困境時這個彈丸小國卻能轉危為安,這主要得益於日本史上的兩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一次是以中為師的大化改新、一次是以西為師的明治維新。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大化改新

成功的改革離不開時代潮流的推動,也離不開特殊歷史環境的造就。大化改新前夕,日本已經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

“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強,不但佔領“國縣山海林野池田”,貧民百姓無立足之地,大批勞動力成為王族、豪族等有勢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間互相爭戰,自立為強,並且藐視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築宮殿、園陵,進調賦稅時,首先滿足自己,然後再向朝廷進調。畿內地區曾發生多起叛亂。“戰爭不已”,生產破壞,社會不安。 ——《日本書紀》卷25”

此時的日本國內各種矛盾尖銳,政局動亂,皇權旁落,改革迫在眉睫。而此時的唐朝成了一劑催化劑。

大唐國者,法式備定之珍國也,常須達——《日本書紀》貞觀四年(630年),米鬥四五錢,外戶不閉者數月,馬牛被野,人行數千裡缺糧,民物蕃息,四夷將附者百二十萬人。是歲,天下斷獄,死罪者二十九人,號稱太平。 ——《新唐書.食貨志》

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在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擴大科舉,經濟上減輕賦稅、減輕農民負擔,這些措施使得社會安定,經濟高度繁榮,文學藝術也大放異彩,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治世“貞觀之治”。日本先後派遣唐使19次來到中國,遣唐使來到唐朝被唐朝的繁榮先進所折服,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文化、醫學等帶回日本並積極宣揚以唐朝為楷模進行改革。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歷史總是那麼的湊巧,恰逢此時日本國內發生了宮廷政變。改革派中臣鐮足除掉權臣蘇我入鹿,擁立孝德天皇即位。孝德天皇改元大化,並於大化二年(646)頒佈《改新之詔》進行改革。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設二官、八省,地方設國、郡、裡等官職。官職的任免權都在中央,廢除官職終身世襲制,實行中央集權。 ——《改新之詔》廢除貴族對土地和農民的私有,轉為國有。國家按人口對六歲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農民獲得了渴望的土地。獲得土地的農民必須向國家交谷(租),服勞役或納布代役(庸)。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應退田者,每至班年,即從收授 ——《改新之詔》

這些措施,使日本建立起以天皇為中心的封建專制制度,農民分得土地提高了生產積極性,賦稅的統一提高了國家財政收入。改革後的日本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日本正式更名為日本,日出之國。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這次改革因模仿唐制,日本也進入“唐風時代”,直到今日,日本很多方面仍受中國影響。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為多系日本自創,然一檢唐史,則知多模仿唐制。” ——木宮泰彥《中日交通史》“國比中原國,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銀甕儲新酒,金刀囗錦鱗。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倭國使節到天朝朝貢時作的《答大明皇帝問日本風俗詩》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明治維新

大約在150多年前的日本在西方殖民者船堅利炮的脅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機。出人意料的是,它將此作為自己棄舊圖新,迎頭趕上的歷史機遇,並最終使自己成為東方世界第一個擺脫西方大國的欺凌、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成為唯一一個擠進帝國列強行列,靠侵略擴張在自己的國土外建立過殖民地的亞洲國家。這一歷史機遇的開端,就是明治維新。

17世紀開始日本進入德川幕府統治時期,因幕府設在江戶,又被稱為江戶時代。江戶時代的日本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多次頒佈“鎖國令”,嚴禁人民與外國通商,僅允許與中國、荷蘭進行有限的貿易,船隻只能進入長崎。長期的閉關鎖國嚴重阻礙日本的發展,遠遠落後於世界。而此時的世界正是資本主義制度擴散時期,資本主義發展需要擴大市場,落後的中國、日本成為侵略對象。1853年美國製造的“黑船事件”打開了日本的國門,船堅炮利的美國脅迫日本簽訂了不平等的《日美親善條約》和《下田條約》。西方列強風聞日本開國,紛紛接踵而至,日本面臨著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日本國內的情況也是矛盾重重,嚴格的等級制度下的武士階層處境艱難,一些中下級武士迫於生計從事不得不從事之前瞧不起的手工業和商業,反抗思想日益形成。農民階層因沉重的賦稅生活貧寒交迫。早在幕府統治前期就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進一步發展,出現了經營手工工廠的富裕農民和商人,由於幕府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資本主義因素沒有得到充分發展。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貧苦的農民連“吃雜糧度日,都成為不可能”,他們“衣不蔽體,飢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牆塌壁倒,破陋不堪”,甚至被迫出賣自己的親生骨肉。統治者公開聲稱:“讓農民不死不活地活著,是政治的秘訣。”甚至告誡農民:“隨便將蘿蔔葉、豇(jiāng)豆葉、大豆葉等扔掉,就太浪費了。這些東西摻上些雜糧煮著吃,味道是很鮮美的。” ——《世事見聞錄》(1816年)

面對內外交困,社會矛盾尖銳情況,改革勢在必行。首先舉起起義大旗的是下級武士, 幕府的殘酷鎮壓使部分下級武士覺醒,從統治階層中分化出來,形成獨立的改革派,公開反對幕府。他們對內抨擊幕府篡權,打著“王政復古”的旗號,主張用天皇親政取代幕府統治;對外要求廢除幕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驅逐侵略者。位於西南的長州藩成為改革派的大本營。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成為倒幕運動核心力量,他們最終推翻幕府統治,歸政明治天皇睦仁。擁戴以他為首的政府建立天皇制專制統治政權,並大力推行有利於資本主義的明治維新改革。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一八七一年日本派50%高官參加的大型考察團,對歐美12強國的政治經濟進行了為期一年零十個月的考察,寫成100卷考察實錄,這是在亞洲與西方交往史上前所未有的行動 。考察團回國後進行了全方位的西化改革。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其改革內容可用32字概括:“廢藩置縣,君主立憲、土地改革,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教育改革、軍事改革,富國強兵”,不難看出日本致力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大力發展教育。明治政府成立伊始,就把教育視為推動近代化的關鍵所在,確定了“國民皆學”的方針,提出“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的目標。明治政府在國家財力緊張的情況下,短短數年內興辦了26000所小學校。教高低重視育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是至關重要的,當時日本的高度重視不可不謂英明。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如欲內以保安億兆,外以與各國對峙,宜使名實相副,政令歸一·······然數百年因襲之久,或有其名而不舉其實,將何以得保安億兆而與各國對峙哉?朕深為之慨嘆!故今更廢藩為縣,務除冗就簡,去有名無實之弊,無政令多歧之憂。汝等群臣須體察朕意 。 ——《廢藩置縣詔書》國家富強之途……第一開發國民多數之智德良能,使進入文明開化之域。 ——伊藤博文大凡國之富強繫於人民之貧富,而人民之貧富繫於物產之多寡。物產之多寡,雖依賴於人民致力於工業與否,但尋其根源,又無不依賴政府官員誘導獎勵之力。 ——1874年大久保利通 《關於殖產興業建議書》

日本近百年來奇蹟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近毀滅性的失敗,都同時孕育在明治維新中。明治維新使日本擺脫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可是軍國主義色彩的濃厚也把日本推上了一條不歸路。

兩次改革,兩次轉運,日本會一直幸運下去?

早在1867年,剛剛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強迫朝鮮簽訂《江華條約》……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戰爭,加緊控制朝鮮……1910年正式吞併朝鮮

開放包容才能讓文明更加繁榮,保守狹隘只會越來越落後。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不斷吸收學習其他民族優秀因素,取長補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