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抽走了中日韩的“雄性激素”?

纵观中日韩娱乐圈,不是娘化男星的天下,就是小鲜肉的主场,毫无雄性激素可言。这与欧美娱乐文化圈对比鲜明,好比阴柔对阳刚。

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是谁抽走中日韩的“雄性激素”?

这得从二战后说起。

在两颗原子弹的打击与威慑下,法西斯东方阵营日本战败投降。日本沦为美国的傀儡。但美国毕竟给日本民族肉体和精神上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日本民众对美国表面服从,内心埋藏着巨大的仇恨。所以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并不如意。

反观另一阵营,二战后在日本也分得一杯羹的苏联控制着日本北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当时较为好感。美国对在日本式微的影响力深感忧虑。

是谁抽走了中日韩的“雄性激素”?

二战后瓜分日本计划

美国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一个秘而不宣的计划着手实施:要从思想和舆论上控制日本。最先提出这种想法的是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2005年3月18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日报》同时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他的去世消息,两家报纸标题分别是“冷战时代顶级战略家”、“构筑美国外交政策的局外人”)

是谁抽走了中日韩的“雄性激素”?

乔治·凯南

乔治·凯南建议,控制日本舆论就得交给“懂日本的专家”来做,哪些人是日本的专家呢?日本战犯。他们在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手上沾满了鲜血,为了活命只能给美国卖命,而现在大好机会就在眼前,双方一拍即合。

比如:曾给“九一八事变“造势的战犯绪方竹虎,却在美国包庇下逃过死刑,还担任了日本《朝日新闻》的总经理。另一战犯正力松太郎,曾鼓动无数青年侵略中国,也逃过了制裁,美国人支持他创办日本最大的报社《读卖新闻》。

是谁抽走了中日韩的“雄性激素”?

绪方竹虎

战犯控制了日本最大的媒体喉舌,为思想文化的宣传铺就了稳固的阵地。

这些战犯向美国建议:走民众路线,用娱乐新闻给日本老百姓洗脑,通过舆论宣传削弱日本社会的雄性气质,转为柔性气质,以此来减少日本的复仇性、革命性。渐渐让日本民众亲近美国。

在初期改造日本社会的雄性气质的过程中,喜多川是尤为重要的一枚棋子。喜多川虽是日本人,但从小在美国长大,思想根植于美国文化。他是美国政府的翻译。他所在的部门(美军顾问团)负责间谍和情报工作。

是谁抽走了中日韩的“雄性激素”?

喜多川本人据说还是个恋童癖,他本来就喜欢年轻、女性化的男孩子,后来他被曝出长期性侵自己公司的男明星。在美方的资助鼓励下,喜多川培养出的第一个组合,并迅速占领了当时的电视娱乐市场。

而战犯们控制的各大日本媒体此时开始协力造势,让这些娱乐组合迅速走红,成为了娱乐圈的新生力量。而喜多川,则迅速成了时尚教父,掌控着整个日本娱乐圈,影响至今。

20世纪80年代:少年队、光GENJI、苦杮队及男歌手乡裕美等。

20世纪90年代至今:SMAP、KinKi Kids、V6、岚、TOKIO、泷与翼、KAT-TUN、关西Johnny8及King & Prince等。

这些偶像男星或男团都有一个共性——女性气质

1995年,日本某化妆品牌邀请了当红男星木村拓哉为其新款口红代言广告。两个月的时间,狂卖300万支!

是谁抽走了中日韩的“雄性激素”?

木村拓哉代言口红广告

在女性气质的娱乐文化长期浸淫下,日本原有的比较雄性气质的武士道精神渐渐烟消云散。

下一个沦陷的便是韩国,其娘化程度比日本有过之而无不及。

韩国的SM公司完全就是仿照日本的造星套路,到处搜罗清秀、女相的男生,大力栽培。1996年的H.O.T的成功更加剧了韩国娱乐男星的娘化,如:东方神起、Super Junior等。

是谁抽走了中日韩的“雄性激素”?

而如今,这股旋风随继续西进,横扫中国,其实这个现象从20年前就开始了,”韩流“这一热词便是最好的注脚。

可怕的是外来的风虽然停息了,但内部刮起了这阵妖风。近几年盛行的小鲜肉、娘炮大行其道,令一部分人欢呼雀跃,更令一部分人深感担忧。

是谁抽走了中日韩的“雄性激素”?

当欧美影视上映着敢死队、钢铁侠、蝙蝠侠、蜘蛛侠等超级英雄时,我们的影视荧幕却只见奶油小生在卖萌装嫩

当欧美年轻人在户外练拳奔跑锻炼肌肉时,中国的孩子们正磕着瓜子喝着奶茶,躺在沙发上等待着自己的偶像登上舞台。

当他们年轻人的梦想是成为”钢铁侠“,而我们年轻人的梦想是成为偶像明星时,我们不得不发出”战狼“般的呐喊。如果我们身上还有血性,就不会在歪果仁把我们单据扔掉后,我们还假装大度实则畏惧地重新捡起来。(宁愿冒着被拘的风险,也要给其一拳的痛击)

拒绝“娘炮”,重拾”血性“,吾辈当醒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