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採蓮南塘秋,

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

蓮子青如水。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這是古詩中對採蓮人的優美描寫。眼下正值蓮藕採摘的旺季,然而現實中的採蓮人卻並沒有詩中描寫的那樣優美輕鬆,因為他們正經受著高溫的考驗。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這位採蓮人姓王,是周至縣人,有很多年的採蓮經驗,所以被聘請幫人採蓮。

這是王師傅和他的的搭檔最近在扶風縣銀豆水庫採蓮藕的場景。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為了避開高溫時段,採蓮工作每天都開始得很早,也儘量趕在中午之前結束。下午三點再開始,在水中工作一個小時多,就必須停下來,等到上岸,整個人已是汗水浸透,精疲力盡……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我們趕到銀豆水庫時已是下午快三點鐘。

這是王師傅在穿皮衣準備下水,我好奇地問王師傅為什麼要穿秋衣秋褲,單穿皮衣不是更涼快嗎?

王師傅笑答,“皮衣直接穿會燙傷皮膚,秋衣秋褲還有助於吸汗,在這樣的高溫天氣,包裹在皮衣裡,會熱得受不了,在水裡人只能堅持一個多小時。”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下到水裡,王師傅是用一個高壓水槍在近一米多深的水裡衝擊蓮藕的根莖,再用手摸、折和拉上來。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拉出來的蓮藕暫時先漂浮在水面上。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因為蓮葉很高,所以高溫天氣在水裡做業不透氣,十分悶熱。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王師傅做業時滿是汗水的臉龐。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郭寶祥,銀豆村當地人,到今年這個水庫他已承包30年了。

30年前的銀豆水庫沒有一棵樹,如今已是綠樹成蔭,養魚和賣蓮藕每年也可以帶來不少收入。

郭寶祥在著急地看著水中的採蓮人王師傅,也在為他擔心,因為高溫,生怕王師傅體力不支。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王師傅在向我們展示採到的長蓮,臉上的喜悅已被汗水浸透……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四點多,王師傅上岸了。也預示著採蓮藕的第一階段結束,要開始收蓮藕了。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皮衣下的棉布秋衣早已被汗水浸透。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換好皮褲,王師傅又下水了。這個塑料的彩條布就起著小船的作用,運輸蓮藕到岸上。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王師傅在向我們展示一根較大的蓮藕,足有一米五長。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王師傅在慢慢地往岸邊拉。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水越來越淺,需要更多的人手才可以拉上岸。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王師傅的搭檔也在慢慢往岸邊拉自己的辛苦成果。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這時,來拉蓮藕的客商早已把車停靠在岸邊。拉上岸的蓮藕要經過挑揀才可以上稱賣給客商。

每斤蓮藕給王師傅和他的搭檔五毛錢,這也是他們每天得到的所有的工錢!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在認真挑揀蓮藕的王師傅。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汗水順著王師傅的臉頰流淌下來,合著池水沖刷著蓮藕上的汙泥……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挑揀好的蓮藕正在被吊上車。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宋朝周敦頤筆下的“蓮之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賦予了蓮花高潔的品質。

雖然採蓮人滿身泥漿,但他們和蓮花一樣有著一顆透明純淨的心,他們是最樸實最潔淨的勞動者!

打卡扶風縣銀豆水庫,記錄酷暑採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