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打造現代農業新高地 -宣城

攜手打造現代農業新高地 -宣城

11月23日,在馬鞍山市和縣歷陽鎮天河村一蔬菜大棚裡,菜農在採摘紅線辣椒。 本報通訊員 秦祖泉 攝

繁盛的經濟活動,消解高山流水帶來的地理分隔,讓更多區域融為一體。

“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文章做好,使之成為我國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正將35.8萬平方公里的長三角融為密不可分的整體。

把握國家戰略賦予的重大機遇,安徽樹立“一體化”意識和“一盤棋”思想,堅持上海龍頭帶動、聯手蘇浙、揚皖所長,全面加速融入,日益成為這個耀眼版圖的有機部分。

融合,農業扮演重要角色。

隆冬時節,在有著中國“蔬菜之鄉”稱號的安徽和縣,青椒在凌晨採收裝運,中午就出現在上海阿姨吱吱作響的炒鍋內。

這一尋常生活場景的背後,是一組不尋常的數據:現在,僅和縣每年就為滬蘇浙供應蔬菜60萬噸。而整個安徽糧食和肉類、蔬菜、水果在長三角市場的比重分別達48%、21%、27%,全部鮮活農產品的銷售額高達每年1200億元。滬蘇浙千家萬戶的“米袋子”“菜籃子”,與千里江淮的豐饒物產完美融合。

12月的第一天,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皖北和皖西大別山革命老區重點發展現代農業、文化旅遊、大健康、醫藥產業、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及配套產業”,強調皖北要發揮糧食主產區綜合優勢,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揚皖所長,與滬蘇浙實現農業結構互補互促,共同打造引領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高地,是安徽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更是國家對安徽現代農業建設的新要求。

風從海上來,潮湧長三角。區域農業合作的綠色版圖,正徐徐鋪展!

“長三角一體化中安徽農業有優勢、有基礎,特別是綠色農產品生產優勢明顯”

——辦好上海農交會,是揚皖所長,加強皖滬乃至長三角區域農業合作交流的橋樑和抓手

寒冬,一碗熱氣騰騰的雞湯再好不過。

不管居住在上海徐家彙還是蘇州金雞湖畔,或者南京夫子廟的老街,你選購的母雞都可能來自宣城。因為,大數據顯示這裡每年有1.5億隻家禽銷往滬蘇浙,佔其年產量的70%以上。

10月16日,發跡於肥西的快餐品牌老鄉雞將全國戰略發佈會開到了上海,宣佈進軍這一中國的經濟中心城市。此前不久,中國烹飪協會發布“2018年度中國快餐70強榜單”顯示,在全國擁有800家直營店的老鄉雞位列中式快餐第一。

巢湖,光明槐祥工貿公司每年約3萬噸優質大米銷往滬蘇浙。在全省,三成左右的優質糧油初加工產品銷往這裡。在這個區域,安徽每年加工食品的銷售額更是高達3000億元。

這種密不可分的聯繫,在一臺已舉辦20年且越來越紅火的展會上體現得更為直觀。

12月19日,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上海)即將開幕,這是它持續舉辦的第20個年頭。到會上搶購安徽綠色優質農產品,是越來越多滬上阿姨們的“心頭好”。農交會現場銷售從2000年的百餘萬元到去年超過3000萬元。“今年有望突破4000萬元。”主辦方信心滿滿。

“舌尖上的交流”,用人間煙火味道詮釋著皖滬優勢互補、加快融合的宏大主題。

“長三角一體化中安徽農業有優勢、有基礎,特別是綠色農產品生產優勢明顯。”在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盧仕仁看來,安徽與滬蘇浙開展農業合作乃天合之作,“安徽人均耕地分別是滬蘇浙的10.9倍、1.4倍、2.3倍,農業品種資源豐富。而滬蘇浙經濟發達,對優質農產品有著巨大需求。”

這正是上海農交會廣受追捧的深層原因。今年的交易會,安徽帶去糧油、畜禽、水產、水果、茶葉、乾貨、手工藝等5000多種農產品。除了大批市民外,還有300多名上海市高校後勤機構、長三角地區農產品經銷商等採購商現場採購。

“安徽與上海同屬長三角成員,地緣相鄰、經濟相融、人文相親,尤其是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滬皖兩地農業交流合作迎來了新機遇,呈現出新的廣闊前景。”盧仕仁說。

如今,安徽外銷的三成糧食、六成畜禽產品、九成蔬菜和一半以上的茶葉,市場都在滬蘇浙地區。

放眼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的全局,發揮好農產品主產區的獨特優勢,是安徽深度融入的重要著力點。而辦好上海農交會,正是溝通和加強皖滬乃至長三角區域內農業合作交流的橋樑和抓手。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海農交會展期為四天,比往屆增加一天。舉辦地點也從長寧區的上海市農展館,轉移到傳統意義上的上海中心城區徐彙區的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展示展銷總面積更達到往年的三倍。

順應長三角一體化加速,區域深度協同融合發展的大趨勢,安徽優質綠色農產品正深入滬上千萬居民的生活。

“交易會見證皖滬農業合作日趨深入,拓展了皖滬農業合作空間”

——上海農交會共簽訂投資和貿易項目2000多個,總金額近2200億元,催化帶動安徽農業升級發展

歲末年尾,太湖縣興牧公司迎來一年一度的重要銷售時節。

“經過多年持續參加上海農交會,公司的系列冰鮮禽肉已經得到上海消費者認可。”公司負責人說,未來5年業務將覆蓋整個長三角地區。

這樣的企業,在安徽不勝枚舉。王華,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參與了全部的20屆交易會的籌備。“20年來,交易會見證安徽農業企業由小到大、展品由粗到精、品牌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王華感慨地說。

王華介紹,安徽農產品從一開始僅限於大宗農產品的初級產品,到今天的糧食、食用油、山珍山貨、茶葉、名酒和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活用品及工藝產品等十五大類,產品越來越新、種類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包裝從當初的“提籃小賣”“麻袋包裝”,到現在的花色繁多,越來越精美。

上海農交會彙集安徽各類優秀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企業和滬蘇浙的投資商、採購商,展示安徽農業產業化的新成果、新技術、新信息,構建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農戶、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促進了安徽現代農業發展。

“交易會還見證皖滬農業合作的日趨深入,拓展了皖滬農業合作空間。”王華說。

在郎溪白茅嶺,上海光明集團投資的上海市白茅嶺農場有限公司,是皖滬跨區農業合作新模式,目前公司已經打造了藍莓特色小鎮、生態茶葉公園和綠色康養基地。

通過項目推介暨簽約儀式、政策說明會、現場對接和洽談等形式,交易會宣傳安徽農業資源優勢和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吸收和引進國內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投資貿易金額由第一屆的80多億元,到第十九屆達到200多億元。前十九屆上海農交會共簽訂投資和貿易項目2000多個,總金額近2200億元。

魚米之鄉巢湖,坐落著一家年加工能力達20萬噸的米廠——安徽光明槐祥工貿公司,它由上海光明食品集團併購安徽槐祥公司而成,形成了優勢資源的強強聯手。“光明看重槐祥的區位和資源優勢,而槐祥則受益於光明在上海的品牌和銷售渠道,以及更高水平的企業管理和科研能力。”公司負責人介紹,通過皖滬兩地農業的戰略合作,光明槐祥工貿集團盡享品牌、渠道、資源、技術和市場優勢,對提升皖滬兩地米業的產業能級和市場輻射力,打造全國米業的知名品牌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安徽在上海註冊、主要從事農產品貿易的公司已發展到600多家,年銷售額550多億元;上海在安徽投資從事農業生產、加工和貿易的企業和經營者達400多家,實際到位資金近100億元。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皖滬農業在協作融合中同頻共進。

“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是揚皖所長的具體行動”

——謀劃優勢基地佈局,發展食品加工產業集群,打造長三角綠色有機“大糧倉”“大菜園”“大果園”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安徽出臺的《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均明確要求安徽“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為何有這樣的要求?

認真研讀《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合作”“互動”等詞彙高頻出現,要求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要“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協調發展格局”。

安徽主要農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列,是13個糧食主產省和6個糧食淨調出省份之一,也是重要的畜牧大省和水產養殖大省,茶葉、水果、菸草、中藥材等特色農業、高效農業方面具有比較優勢,主要農產品生產在長三角佔據舉足輕重的位置。盧仕仁表示:“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是揚皖所長的具體行動。”

就在剛過去不久的10月,安徽省黨政代表團赴滬蘇浙考察對接期間,與相關省市簽訂了建立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聯盟協議和紀要。“發揮安徽綠色農產品資源優勢,在皖建立一批規模大、品牌響的供滬浙綠色農產品基地。”在與上海市、浙江省簽署的框架協議中這樣寫道。11月22日,滬蘇浙皖農業農村部門在杭州共同簽署了長三角地區農產品產銷一體化發展合作備忘錄,加快推進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省主要領導對基地建設專門作出批示,分管省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定安徽加強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實施意見。

我省加強謀劃,在全省農業縣區開展“一縣一業”創建,啟動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預申報工作。11月9日在宣城召開的全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現場會提出,以農業園區建設為基礎,加快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揚資源之長,建好長三角優質農產品供應“大基地”。盧仕仁介紹,我省正謀劃依託資源優勢,優化農業佈局,高起點建設一批農產品基地。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互認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防控合作,打造長三角綠色有機“大糧倉”“大菜園”“大果園”,鞏固和發展安徽農產品在長三角的優勢地位。

揚產業之長,打造長三角優質農產品加工“集聚區”。我省將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五個一”工程,依託農產品資源優勢,深度對接滬蘇浙人才、技術、資本等先進要素,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長三角食品加工業高地。

據瞭解,我省將以蕪湖繁昌、馬鞍山當塗、滁州琅琊、宣城寧國、阜陽潁東、淮北百善等為重點,發展一批食品加工基地。加快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平臺建設,提升加工技術創新能力。鼓勵本土大型龍頭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引進一批滬蘇浙食品加工知名企業來皖投資興業,成立現代食品加工產業聯盟,發展食品加工產業集群。

12月19日,上海農交會上,“長三角地區綠色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聯盟”將揭牌成立。聯盟將聚焦“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主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開展合作交流,建立共有共享、互融互通、協同發展機制,致力於推動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促進長三角地區綠色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發展。

“高速交通拉近了我們與滬蘇浙的時空距離,是發展休閒旅遊、促進鄉村振興的良機”

——攜手滬蘇浙打造現代農業新高地,促進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

融合,不僅僅在舌尖上。讓我們的目光離開餐桌,投向山川秀麗、人文積蘊深厚的皖南。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秋天,涇縣桃花潭每個週末都會迎來一批批杭州遊客;在績溪縣揚溪鎮叢山村笆籬山村民組,不時可見研學的上海學子,村裡頗具皖南風情的民宿,投資人也來自上海。“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拉近了我們與滬蘇浙的時空距離,是發展休閒旅遊、促進鄉村振興的良機。”績溪縣副縣長汪逸高興地說。霜染紅葉滿山斑斕,塔川秋色沉醉了一批批滬蘇浙的遊客;旁邊不遠的盧村,農家樂裡客人歡笑一堂,一張口往往是吳儂軟語。

安徽是農業大省,不僅僅農業比重大,更重要的是農村人口多。融入長三角,不僅僅是農產品的單向流動,更是“三農”領域的全面對接與合作。而找到融入的著力點,揚皖所長,尋求與滬蘇浙地區的農業結構互補互促、生態環境共建共享、市場體系互聯互通、要素配置對接對流,推動與滬蘇浙共同打造引領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高地,是加快鄉村振興的重大機遇。

“十九大以來,上海及華東地區的工商業和大型農業企業,積極響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安徽的農業資源、農業文化、農業基礎興趣巨大。安徽的產業園區、休閒農業、生態農業類項目成為吸引投資的新熱點。”盧仕仁說,這些項目的投資和落地,將會對我省農產品營銷、倉儲、物流、配送等產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為農業農村現代化聚集要素資源。

休閒農業的合作是新亮點。滬蘇浙對鄉村休閒旅遊的需求在迅速增長,且前景廣闊。而我省山清水秀、農耕文化豐富,發展休閒農業具有先天優勢,可以帶動安徽農民增收、鄉村振興。

據瞭解,今年的上海農交會將舉辦鄉村旅遊專場推介活動。會上,安徽3家全國休閒農業和旅遊示範縣和3個有影響力的休閒農業經營主體將重點推介當地精品農業休閒旅遊路線和景點。省休閒農業協會和上海市農業旅遊經濟協會也將在交易會期間簽訂框架協議,共同推進皖滬兩地鄉村旅遊產業發展。

揚生態之長,安徽致力於打造長三角休閒養生旅遊“後花園”。

盧仕仁介紹,我省將以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閒區、大別山自然生態旅遊區和皖北歷史文化旅遊區為重點,挖掘農耕文化和紅色旅遊資源,聯手滬蘇浙建設一批精品旅遊線路(點),努力打造成長三角居民休閒養生旅遊的首選目的地。

揚創新之長,打造長三角農業科技創新“引領區”。

依託G60科創走廊建設,我省將大力推進與滬蘇浙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跨區聯合,組建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推動重大共性技術聯合攻關、重要科研設施設備共享共用。以中聯重工為龍頭,加快先進農機裝備研發生產。以荃銀高科、豐樂種業為引領,將合肥打造成“種業之都”。組織實施農業人才聯合培訓計劃,促進信息資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積極搶佔5G在農業互聯網建設等方面應用的制高點。

揚區位之長,打造長三角農產品電商物流“集散地”。

我省將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快完善冷鏈物流、直銷配送體系,高起點打造一批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共建長三角三小時鮮活農產品物流圈。建立產銷信息會商機制,形成區域一體化的產銷模式,推動組建農產品產供銷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