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解讀三:多注意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陰暗面

《魯濱遜漂流記》解讀三:多注意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陰暗面

學會多看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看生活中的黑暗面;多想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想所缺乏的東西。這是魯濱遜在孤島的生活中,不斷思考而獲得的人生道理。

今天給大家解讀《魯濱遜漂流記》的第三部分,隨時有生命危險的孤島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挑戰性。

一、靠雙手和機智,豐富了自己的生活

魯濱遜在海島上已經生活了四年了,靠著自己的勤勞,他開始過上了平靜而富足的生活,讓他非常感激上帝對他的眷顧,使他能夠平安而且生活憂。他經常同自己的思想交流,通過禱告跟上帝交流,對自己過去的行為和錯誤進行反思和懺悔,使自己知足常樂。

魯濱遜覺得那些不知滿足的人真是可笑,他想:我們老是感到缺少什麼東西而不能滿足,是因為我們對已經得到的東西缺少感激之情。這些因沉思得來的道理,不僅使魯濱遜思想更加澄明,也豐富了自我的精神世界。可見,自我激勵是非常有作用的。

沒有工具,就想方設法制造;有了工具,就開始改善自己的環境和生活,這就是魯濱遜的創造力和學習精神。他是一個刻苦耐勞,認真聰明的人,不會因為暫時衣食無憂而得過且過,而是不斷髮現,不斷創造,未雨綢繆;不是一味地空想,而是想到就幹。

有了稻穀,有了大麥,他便想方設法,製造做麵包和糕點所需的工具,繼而做出了好吃的麵包和糕點,大大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沒有衣服,他便利用平常曬乾的動物毛皮縫製衣服、雨傘、帽子等;馴養了一批山羊,使自己不僅能隨時吃到羊肉,還能每天喝上鮮美的羊奶;曬制了大量的葡萄乾,每天勞動之餘還能享受美味的零食。想想他這孤島生活也真夠美的了,讀到這裡,不得不由衷對魯濱遜的機智聰明點贊,對他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魯濱遜漂流記》解讀三:多注意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陰暗面

二、可怕的吃人肉野人出現了

魯濱遜擁有兩座小莊園:一座是他的城堡連著小山洞的,這是他經常居住和活動的地方;另有一座,便是他的鄉間別墅,在山的那一邊,方便有時外出遊玩打獵時,可以歇腳休息。為了使生活舒適,凡是能做的事,他都會不辭辛勞地去完成,按照這樣的生活條件,一輩子在海島上終老都沒有任何問題了。

富足的生活一度讓魯濱遜產生了小富即安的思想,不過,他還是不忘再製作一艘獨木舟,實現周遊小島的願望。在島上生活的第六年的11月6日,魯濱遜乘坐了他精心製作的小船,開始了環繞小島的旅行。半路上,意外地遇到了一股強烈的激流,小船差點失控,好在有驚無險,平安地上岸了。這一次的遇險,使他更專注於現實生活,暫時不敢滋生任何冒險的念頭。

在一次外出時,魯濱遜意外地發現了海灘上其他人留下的腳印,這件事真把他嚇壞了。他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之中,因為胡思亂想而更加心慌意亂,失魂落魄,徹夜不眠。他開始竭盡人類的智慧,千方百計地想辦法保護自己。首先,在自己的住所外面築起一道圍牆,還插了楊柳和樹木,使其變成一片濃密的叢林。然後又把羊群養在隱蔽的地方,免得使人發覺有人居住的痕跡。經過幾年的辛苦佈局,一切都安排得很是妥帖,這樣才心安地繼續生活著。

魯濱遜在小島上生活的第十七年,有一天,發現了野人上島的蹤跡。他遠遠地發現了一艘遠去的船影,於是,來到小島的西南角,那是一片他從未去過的海岸,眼前的現象讓他驚惶失措,因為地上滿是人的頭骨、手骨、腳骨等。很明顯,這裡曾經是野人生火吃人肉的地方。

對於這些野蠻的滅絕人性的行為,魯濱遜深惡痛絕。他很想把他們全部殺個精光,可是,又怕他們人多勢眾,自己不敵反而喪命。於時,只能暫時不敢去管野人們的事,但是心情卻因此受到嚴重影響,愁眉不展,鬱鬱寡歡,深居簡出,也不敢超越自己的活動範圍,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

《魯濱遜漂流記》解讀三:多注意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陰暗面

三、野人的到來,打擾了魯濱遜的正常生活

這樣擔驚受怕的生活,持續了幾年的時光,在第二十三個年頭,魯濱遜再一次看到了一群野人,他們乘坐獨木舟而來,在海岸邊上生火和狂歡,他們都一絲無掛的。那些野人走後,又是留下了一堆血跡和人骨。這使魯濱遜心煩意亂,坐立不安,經常做噩夢。看來野人的到來,已經打破了魯濱遜原有平靜地生活,而他們登島的次數好像也越來越頻繁了。

有一天,海島颳起了狂風暴雨,魯濱遜聽到了好幾次槍聲。第二天,他發現了一艘觸礁失事的海船,這給了魯濱遜一絲希望,他太孤獨了,希望有個伴。於是,魯濱遜冒著生命危險,乘坐獨木舟,歷盡艱辛登上了失事的大船。失望的是大船上沒有一人生還,只有一隻小狗還活著,這讓魯濱遜非常傷心沮喪。他只能把船上有用的物品裝進獨木舟,搬回自己的住所。

這部分的內容,時間跨度很大,但作者描述詳略得當,生動活潑,娓娓道來,語言簡單明瞭,情節曲折,故事結構清晰又豐富有趣。

那些吃人肉的野人,是否還會經常光臨小島?魯濱遜是否會因為野人的到來而有生命危險呢?讓我們期待明天的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