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承認,阿里巴巴是他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

1、孫正義認為投資馬雲很成功

2、Uber今年5月在美股IPO,孫正義曾經激動的說:又找到了當初投資阿里的感覺;

孫正義承認,阿里巴巴是他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


3、5月11日,Uber上市首日下跌7.62%,總市值697億美元,它的最高估值一度1200億美元;

4、要知道,軟銀是2018年初入股Uber的,當時77億美元收購了15%股權,趁的是公司正面臨一系列危機,自以為撿了便宜,估值約為480億美元;

5、時至今日,Uber只剩下510億美元市值,創始人卡蘭尼克當月就套現近17億美元,接近於清盤;

6、軟銀還投了WeWork,從年初預估的470億美元估值,到今天WeWork市值跌至78億美元,只不過用了8個月的時間;

孫正義承認,阿里巴巴是他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


7、最讓孫正義受爭議倒不是虧錢,而是WeWork問題爆發後,軟銀各種騷到沒話說的操作:繼續接盤WeWork,說人話的話,軟銀計劃一共花150億美元,買一個價值80億美元公司的不到80%的股份;

8、回頭看國內的滴滴,2017年軟銀一共花了80億美元買了滴滴14%的股權,當時的估值是576億美元。注意這裡還沒爆發順風車事件,而順風車是當時近600億美元的故事裡,預期能出利潤的大頭;

9、在順風車事件後,市面上大量流轉滴滴的老股,估值是400億美元左右,沒有人接;

孫正義承認,阿里巴巴是他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


10、如果Uber只值500億美元,那麼滴滴能值多少?當時滴滴的估值大致上是按照Uber的一半來估的,比如576億美元對應的是Uber的1000億美元;

11、關鍵是,大家後面又發現了,軟銀的募資裡,很大一部分都是日本銀團的支持和輸血,那就有點意思了;

12、如果把上面的信息結合一起來看,有一個有意思的推論:軟銀除了阿里,沒有什麼特別成功的投資,這也是孫正義間接承認的。

在A股,有一種模式其實非常主流,就是一個管理人,先靠重倉股票,甚至加槓桿,在當年跑出非常高的收益,然後拿到收益冠軍和名氣,然後開始大批量的吸納資金。後面是兩種方向:一種是繼續賭,賭贏了就拿提成,輸了就清盤;第二種就是買指數,然後每年跑平就可以收管理費。

當然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很慘的,俗稱私募冠軍魔咒。

軟銀初只是日本的一家電信與媒體為主的公司,它為世人所知、尤其是中國人,主要基於阿里和滴滴的兩項投資業績,是不是聽起來有點熟悉了?

所以,當你想明白,即使名氣大如軟銀,也可能是一個接盤俠的角色,當你看到任何一個一級項目,別聽他天花亂墜的吹成功案例,讓他拿IRR來,甚至拿已實現的IRR而非賬面收益來(因為賬面收益可以1年歸0甚至虧80%)——說明你真的開始瞭解投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