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訊】安徽省書畫院建院40週年作品展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暨安徽省書畫院建院40週年作品展

日期12月2日5-30日;地點:合肥久留米美術館

【展訊】安徽省書畫院建院40週年作品展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安徽省書畫院建院40週年

安徽省書畫院是省文化和旅遊廳直屬的專業藝術機構,它不僅擁有一批安徽優秀的藝術家,也是一個專門從事藝術研究的學術機構。自1979年成立以來,安徽省書畫院“以整體的藝術特色和美學趨向取得了當代中國畫壇令人矚目的實績,使古人的筆墨遺產在新的形勢下獲得現代意義的與時代共振的新圖式。”作為專業創作與研究學術機構,書畫院立足安徽本土文化,放眼全國書畫創作的學術前沿,積極參與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書畫院成立之初,以賴少其、蕭龍士、孔小瑜、王石岑、韓美林等為代表的第一代畫院人積極弘揚新安畫派,借古開今,為書畫院的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王濤、朱松發、朱修立、黃永厚等一批有學院背景的第二代畫院人,倡導學術引領,擴大交流展覽,在全國颳起安徽省書畫院的“黃山風”,產生很大的影響;進入新世紀以來,以劉廷龍、方賢道、張煜等為代表的第三代畫院領導人,積極謀劃書畫院的全方位發展,實踐與理論並重,強調書畫家的綜合修養,引進特殊人才,包括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女畫家王仁華,工筆畫家範春曉、寫意畫家鄭天倫和理論家陳明哲。今天,安徽省書畫院以“重走新安路”為活動品牌,正逐步從文化自覺走向文化自信,以正確、積極、健康的姿態邁進新時代。

40個春秋,40年的風雨歷程,作為一個學術機構,意味著整整三代人的傾注與奉獻。今天的安徽省書畫院在全國業界的行列中已逐漸嶄露出自己獨特風采和強勁實力。安徽省書畫院不斷挖掘安徽地域文化遺存,堅持走民族繪畫之路,推動當代美術創作,努力使中國傳統書畫藝術與新時代、新生活接軌。安徽省書畫院成立40 年,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也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和改革開放40年日新月異的變化,創作出了一批既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能反映時代精神優秀作品。在安徽省書畫院建院40週年之際,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暨安徽省書畫院建院40週年作品展”,同時出版《安徽省書畫院建院40週年紀念特刊》和《安徽歷代書畫名家研究文集》,整體展現書畫院的發展歷史、美術創作和理論研究成果。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安徽省書畫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培養書畫家的正大氣象和民族擔當,出人才、出精品,以開放的視野和強烈的時代使命感參與到當前的文化大建設中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畫院畫家:

賴少其(1915-2000)、蕭龍士(1889-1991)、孔小瑜(1899-1984)、王石岑(1914-1996)、徐子鶴(1916-1999)、劉夜峰(1920-2004)、韓美林、黃永厚(1930-2017)、朱修立、徐永萬(1941-2016)、王濤、朱松發、葛慶友(1944-2014)、楊其錚、劉廷龍、方賢道、張煜、丁雪鬱、許雲瑞、王仁華、何南燕、杜雪松、張洪、徐若鴻、馬群鴻、範春曉、鄭天倫、陳明哲

特聘畫家:

趙規劃、林存安、陳建國、劉有成、陳 林、謝宗君、錢小平、馬 彬、歐陽小林、胡禮惠、張此潛、萬運超、塗培友、裴希明、李浩宇、周建祥、金 傑、高 飛、陳 偉、韓燕梅、石 蘭、劉 輝、汪為勝、楊和平、李小龍、張陳誠、方武強、凌曉星、王維華、林 兵、童 鵬、車 敏、於興洋、胡秋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