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纏繞悲慼的浪蕩詩人,在孤苦和羈旅中,淪為歲月的拾荒者

筆尖纏繞悲慼的浪蕩詩人,在孤苦和羈旅中,淪為歲月的拾荒者

關注“秋野私塾”

柳永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年少時常常學習詩詞歌賦,並建立了報效國家的鴻鵠的志向。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離開了自己的家鄉,顛沛流離於杭州、蘇州之間,痴迷於花天酒地,聽歌買笑的逍遙生活當中,不問事態如何炎涼,一心只為圖樂。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進京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多次考試還是沒能考進進士,於是就潛心創作,開始了自己的詩詞生涯。在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已是年過半百,白髮蒼蒼,而就在這時他受到了重用,並且出任了很多重要的官職。由於出任屯田官職,因此柳永也常常為世人稱為“柳屯田”

筆尖纏繞悲慼的浪蕩詩人,在孤苦和羈旅中,淪為歲月的拾荒者

柳永的詞風獨樹一幟,對兩宋詞壇也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柳永詞風古樸文雅,且用詞用字十分考究,詞中出現的很多用字都讓人不得不驚歎這位奇子的妙筆生花之作。詞中採用大量平淡無奇的白描手法,使得詞的意境簡約而不失獨特的藝術個性,更是將自己的境遇揮灑的淋漓盡致,很多佳作都使人身臨其境,恍如就在眼前。為世人留下了更為豐富的精神財富。

筆尖纏繞悲慼的浪蕩詩人,在孤苦和羈旅中,淪為歲月的拾荒者

鹹平五年(1002年),柳永打算前往京都參加吏部的考試,途徑錢塘江到杭州,因為看到這湖光山色,也覺得技癢,便寫下了《望海潮》的驚世之作,此後也被世人廣為傳頌,所見之人無一不感嘆這位奇人的妙筆。因為十分留戀這杭州的街市繁華,以及這絕世的美景,於是便在杭州停留了很長的時間,在這段日子裡,柳永成日裡過起了花天酒地,聽歌買笑的遙生活,在這種安逸的生活中忙的不亦樂乎,崇拜著世間難得的享樂。

筆尖纏繞悲慼的浪蕩詩人,在孤苦和羈旅中,淪為歲月的拾荒者

天聖二年(1024年),柳永在第四次參加科舉考試落榜之後,憤然地離開了京師,就在此時,與自己的情人作別,並寫了膾炙人口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從此一路顛沛流離,四處為家,過起了漂泊生活。也是因為長期處於漂泊的羈旅中,身心俱疲,於是便也寫下了追憶往事的佳作《輪臺子·一枕清宵好夢》,感嘆韶華易逝,聚少離多,還想回到杭州的繁華中,聽曲賞戲,過一個樂得清閒的生活。在天聖七年(1029年),柳永再一次返回京師,只看到街市如當時所見的一般繁華,可是人去樓空,相知的故交今日卻不見了蹤影,於是觸景傷懷決定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所以柳永又離開了京都,去了西北地區。

筆尖纏繞悲慼的浪蕩詩人,在孤苦和羈旅中,淪為歲月的拾荒者

柳永的大多詩詞都是在描寫市井男女的愛情故事,詩詞中的女主角因為備受生活的逼迫不得已進入青樓為生,過起花街柳巷,命運若似蒲柳的無奈生活。同時寫出這些女子心裡的哀怨和心有不甘,為這些為生活所迫的女子訴出心中的苦悶憂怨。所以他的詩詞貼近民風民俗,為世人廣為傳唱,更多悲傷的字詞背後,都是詩人頗為欣賞的讚歎。除此之外,柳永的筆下也留下許多市井繁華景象的詩篇,當他行至杭州之時,便作下詩詞來紀念這難忘不可辜負的人間勝景,如此詞風淳樸,貼近民意,使人讀完詩後心情爽朗。

筆尖纏繞悲慼的浪蕩詩人,在孤苦和羈旅中,淪為歲月的拾荒者

除了描寫了大量的市井間貼近民意的詩篇以外,便就是寫他自己孤苦一生的羈旅了,半生的顛沛流離,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都是無果而終,終日裡浪跡天涯,縱使自小便立了志向,但奈何著官宦階級多是官官相護,官場的風氣得不到整肅,只能是一次次滿懷信心,一次次失意痛飲下每一杯苦酒。看淡人生,得快活處且快活。在每一個字裡行間透漏著自己孤苦的鬱悶,以及多次落榜的憤慨,也常常抒發著自己對親人友人的思念,帶著自己的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悶、辛酸、失意等複雜心態留給世人嗟嘆萬分的文學瑰寶。

筆尖纏繞悲慼的浪蕩詩人,在孤苦和羈旅中,淪為歲月的拾荒者

以他獨有的詞風造就了宋詞詞壇上的一湧清流,對日後的發展產生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就是這般的困境磨鍊著一個人的精神和活下去的意志,回首過往處,滿是傷痕累累,可是仍然是風燭殘年,驟雨將歇,企望平淡安詳的一生的結尾。柳永晚年的生活貧困且十分潦倒,就連死的時候也是一貧如洗,沒有什麼家當財產,並且沒有什麼親人友人前來祭奠他。只有當時他常常顧念的幾位歌伎懷念他的才幹與寫詩、飲酒、作樂的痴情,於是就紛紛湊錢將他安葬。每逢清明節祭奠故人的時候,他們又紛紛相約帶些貢品去祭奠柳永,併為其掃墓以示敬意。草草一生,在深邃的官海中游蕩,挫了心志,也讓他留下了難以回首的顛沛流離的寥寥半生。

筆尖纏繞悲慼的浪蕩詩人,在孤苦和羈旅中,淪為歲月的拾荒者

如果心有可依,那麼江河浪的平靜。如果思有所念,那麼明月照的光明。如果是你,那麼星辰可戀。如果星辰可戀,那麼情依何處。如果明月可鑑,那麼思念為誰。就此聽山間恣意的每一陣輕風,舞墨橫斜終究不能寫意此生的快意與失意,寄心於山水之間,不問世事,每日練字題詩,坐看雲起漂浮,不用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以筆墨相伴,草草此生以後留下些紀念的文字,不為後人翻閱嗟嘆,只為曾經走過的一聲多一道存在的痕跡。此後但遇一番山水,安的那顆一度漂泊無處安放的塵世凡心。

筆尖纏繞悲慼的浪蕩詩人,在孤苦和羈旅中,淪為歲月的拾荒者

縱使天涯漂泊的一生,剪不斷前塵的眷念,看不透的愛恨情仇,劍斷花落,終究來不及一個回眸,一個眉眼。風吻殘花,惱人的便也只有秋聲,山夜寧寂幾分幽,惆悵的便也只有笛聲。輾轉於那個沒有蟬鳴的夏,聽聞了很多的故事,筆記漸漸究竟 為誰模糊,縱使千言萬語也只是默默化為一段美麗的符號,隨著風燭殘年的落幕沉澱在每天的夕陽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