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缠绕悲戚的浪荡诗人,在孤苦和羁旅中,沦为岁月的拾荒者

笔尖缠绕悲戚的浪荡诗人,在孤苦和羁旅中,沦为岁月的拾荒者

关注“秋野私塾”

柳永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年少时常常学习诗词歌赋,并建立了报效国家的鸿鹄的志向。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颠沛流离于杭州、苏州之间,痴迷于花天酒地,听歌买笑的逍遥生活当中,不问事态如何炎凉,一心只为图乐。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多次考试还是没能考进进士,于是就潜心创作,开始了自己的诗词生涯。在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已是年过半百,白发苍苍,而就在这时他受到了重用,并且出任了很多重要的官职。由于出任屯田官职,因此柳永也常常为世人称为“柳屯田”

笔尖缠绕悲戚的浪荡诗人,在孤苦和羁旅中,沦为岁月的拾荒者

柳永的词风独树一帜,对两宋词坛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柳永词风古朴文雅,且用词用字十分考究,词中出现的很多用字都让人不得不惊叹这位奇子的妙笔生花之作。词中采用大量平淡无奇的白描手法,使得词的意境简约而不失独特的艺术个性,更是将自己的境遇挥洒的淋漓尽致,很多佳作都使人身临其境,恍如就在眼前。为世人留下了更为丰富的精神财富。

笔尖缠绕悲戚的浪荡诗人,在孤苦和羁旅中,沦为岁月的拾荒者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打算前往京都参加吏部的考试,途径钱塘江到杭州,因为看到这湖光山色,也觉得技痒,便写下了《望海潮》的惊世之作,此后也被世人广为传颂,所见之人无一不感叹这位奇人的妙笔。因为十分留恋这杭州的街市繁华,以及这绝世的美景,于是便在杭州停留了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柳永成日里过起了花天酒地,听歌买笑的遥生活,在这种安逸的生活中忙的不亦乐乎,崇拜着世间难得的享乐。

笔尖缠绕悲戚的浪荡诗人,在孤苦和羁旅中,沦为岁月的拾荒者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在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落榜之后,愤然地离开了京师,就在此时,与自己的情人作别,并写了脍炙人口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从此一路颠沛流离,四处为家,过起了漂泊生活。也是因为长期处于漂泊的羁旅中,身心俱疲,于是便也写下了追忆往事的佳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感叹韶华易逝,聚少离多,还想回到杭州的繁华中,听曲赏戏,过一个乐得清闲的生活。在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再一次返回京师,只看到街市如当时所见的一般繁华,可是人去楼空,相知的故交今日却不见了踪影,于是触景伤怀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所以柳永又离开了京都,去了西北地区。

笔尖缠绕悲戚的浪荡诗人,在孤苦和羁旅中,沦为岁月的拾荒者

柳永的大多诗词都是在描写市井男女的爱情故事,诗词中的女主角因为备受生活的逼迫不得已进入青楼为生,过起花街柳巷,命运若似蒲柳的无奈生活。同时写出这些女子心里的哀怨和心有不甘,为这些为生活所迫的女子诉出心中的苦闷忧怨。所以他的诗词贴近民风民俗,为世人广为传唱,更多悲伤的字词背后,都是诗人颇为欣赏的赞叹。除此之外,柳永的笔下也留下许多市井繁华景象的诗篇,当他行至杭州之时,便作下诗词来纪念这难忘不可辜负的人间胜景,如此词风淳朴,贴近民意,使人读完诗后心情爽朗。

笔尖缠绕悲戚的浪荡诗人,在孤苦和羁旅中,沦为岁月的拾荒者

除了描写了大量的市井间贴近民意的诗篇以外,便就是写他自己孤苦一生的羁旅了,半生的颠沛流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是无果而终,终日里浪迹天涯,纵使自小便立了志向,但奈何着官宦阶级多是官官相护,官场的风气得不到整肃,只能是一次次满怀信心,一次次失意痛饮下每一杯苦酒。看淡人生,得快活处且快活。在每一个字里行间透漏着自己孤苦的郁闷,以及多次落榜的愤慨,也常常抒发着自己对亲人友人的思念,带着自己的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留给世人嗟叹万分的文学瑰宝。

笔尖缠绕悲戚的浪荡诗人,在孤苦和羁旅中,沦为岁月的拾荒者

以他独有的词风造就了宋词词坛上的一涌清流,对日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就是这般的困境磨炼着一个人的精神和活下去的意志,回首过往处,满是伤痕累累,可是仍然是风烛残年,骤雨将歇,企望平淡安详的一生的结尾。柳永晚年的生活贫困且十分潦倒,就连死的时候也是一贫如洗,没有什么家当财产,并且没有什么亲人友人前来祭奠他。只有当时他常常顾念的几位歌伎怀念他的才干与写诗、饮酒、作乐的痴情,于是就纷纷凑钱将他安葬。每逢清明节祭奠故人的时候,他们又纷纷相约带些贡品去祭奠柳永,并为其扫墓以示敬意。草草一生,在深邃的官海中游荡,挫了心志,也让他留下了难以回首的颠沛流离的寥寥半生。

笔尖缠绕悲戚的浪荡诗人,在孤苦和羁旅中,沦为岁月的拾荒者

如果心有可依,那么江河浪的平静。如果思有所念,那么明月照的光明。如果是你,那么星辰可恋。如果星辰可恋,那么情依何处。如果明月可鉴,那么思念为谁。就此听山间恣意的每一阵轻风,舞墨横斜终究不能写意此生的快意与失意,寄心于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每日练字题诗,坐看云起漂浮,不用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以笔墨相伴,草草此生以后留下些纪念的文字,不为后人翻阅嗟叹,只为曾经走过的一声多一道存在的痕迹。此后但遇一番山水,安的那颗一度漂泊无处安放的尘世凡心。

笔尖缠绕悲戚的浪荡诗人,在孤苦和羁旅中,沦为岁月的拾荒者

纵使天涯漂泊的一生,剪不断前尘的眷念,看不透的爱恨情仇,剑断花落,终究来不及一个回眸,一个眉眼。风吻残花,恼人的便也只有秋声,山夜宁寂几分幽,惆怅的便也只有笛声。辗转于那个没有蝉鸣的夏,听闻了很多的故事,笔记渐渐究竟 为谁模糊,纵使千言万语也只是默默化为一段美丽的符号,随着风烛残年的落幕沉淀在每天的夕阳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