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原標題: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北京故宮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廷,舊稱為紫禁城,坐落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我國古代宮廷修建之精華。是國際上現存規劃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木質結構古修建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端建造,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郊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修建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總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辦大儀式的當地。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總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寓居的正宮。

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廷本應悉數收歸國有,但依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答應“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1924年,馮玉祥發起“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一起建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故宮。於1925年10月10日宣告故宮博物院正式建立,對外開放。1925年今後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跟著清王朝的衰敗,特別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宮修建日漸破落,有多處宮廷群倒坍,廢物成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61年,國務院宣告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五六十時代起進行了大規劃的修整。1988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國際文化遺產”。闢為“故宮博物院”。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午門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御花園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慈寧宮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內金水河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太和門前的石獅子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護城河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太和門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太和殿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雁翅樓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太和門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護城河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九龍壁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太和門廣場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金水橋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端門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太和門廣場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御花園

喝好酒,還得來找我

老照片:1949年北平解放時的故宮紫禁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