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跳丟的孩子告訴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狹窄了


那些跳丟的孩子告訴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狹窄了


3月3日,河北石家莊明珠花苑小區,一孩子因上網課不認真,家長訓斥嘮叨,竟一怒之下跳樓輕生!爸爸媽媽悔恨的跪在兒子身邊,媽媽一邊傷心地痛哭,一邊說:“我不該罵你,不該逼你做作業,我再也不逼你學習了……”


那些跳丟的孩子告訴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狹窄了


2月14日,河北某地一小區發生一起跳樓事件,跳樓者14歲,飯後稱去房間上學校佈置的網課,沒多久即告墜樓。

一件件震驚的消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場場不得不的深思。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有人把這些事件歸結到網上教學,說,若是沒有網課,這一幕幕也就不會出現了。本來因為疫情,在家裡的時間久了,大家的心情其實都比較沉悶,家庭關係就容易比較緊張。再加上網課,學習任務和家長的嘮叨,給孩子造成的壓力就更大了。然而,即使沒有網課,這些事件就真的不會上演了嗎?

2019年12月26日,山東濟南一位14歲的男孩從21層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2019年12月6日,在河南許昌一名女高中生因吸菸被老師批評,在寫完檢查的途中從5樓跳下,搶救無效身亡。

2019年12月16日,陝西咸陽一名女學生在學校跳樓自殺身亡。

2019年12月20日,瀘州有一名女中學生,疑似與同學發生矛盾選擇跳樓,所幸被消防救援人員解救。

這些極端事件的發生,都是在沒上網課之前,顯然不能把原因歸結到表面的網課或是作業那麼簡單。那麼到底是什麼讓那麼多孩子輕輕一跳呢?

那些跳丟的孩子告訴我們,是教育的狹窄,奪走了他們的生命。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

廣義的教育,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的的社會活動。狹義的教育是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通過學校教育工作隊受教育者身心施加一定的影響,促使他們朝著社會所期望的方向變化的活動。

我們先說狹義上的教育,也就是學校教育。學校教育中開設的課程有學科教育,品德教育,藝術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看起來很多很全。但是在這些課程表的外衣下,除了考試科目,又有幾個學校能把其他科目都如期開展呢?

一是這些科目(比如心理教育、生命教育),沒有人去評價,上級不評價學校,學校不評價班級,班級不評價學生,造成這些教育內容受到了輕視。

二是學校裡想開好這些教育,但是沒有這些教育的專業老師,即使上課,也是其他學科老師兼職,專業的和業餘的相比較,當然差異迥然。

三是現在的大多數教師本身就沒有接受過全面的教育,他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傳承了從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內容。

所以,學校教育中缺失了一部分教育內容。


那些跳丟的孩子告訴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狹窄了


再說一下廣義上的教育。這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孩子的自我教育。

原生家庭中的親子關係,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家庭中,家長不懂得教育原理,也不懂得孩子心理,有的家長對孩子溺愛過邊,有的家長一味兒地想讓孩子從學習上或是某種技能上出人頭地,有的家長總是在貶低孩子,有的家長把生活中的不順發洩到孩子身上。有的家長拿孩子當祖宗,有的家長拿孩子當垃圾桶,有的家長拿孩子當工具,有的家長拿孩子當寶,有的家長拿孩子當草,很少的家長拿孩子當孩子。家庭中不正確的相處模式產生了有問題的親子關係,一個有問題的孩子的背後一定有著一個問題家長和一段問題關係。

社會教育中,我們想保護孩子的初心是好的,但是制定出的一些保護制度,反而起到了保護過度的作用。比如,《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五條: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週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這道保護傘太大了,一些無法無天的小霸王,從小沒有被懲罰的意識,長大後再有懲罰,接受得了嗎?相聲《灌腸》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難道我們對孩子使用的不是那句“我慣著他”嗎?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終極目的。現在的孩子接受被動教育多,主動自我教育少,自我管理及自我學習能力有待提高,而且還有很多孩子受網絡遊戲陷害太深,很多孩子認為,沒事的,死了可以復活。

可能導致悲劇的原因,可能還有很多很多。但是不論什麼原因,在這些悲劇發生之後,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去避免這樣的悲劇再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