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生丨新語塑古瓷 個性與時行

陳德生丨新語塑古瓷  個性與時行

“人與自然”是藝術創作的永恆主題,在陳德生的《本命年》系列作品中就展開大膽聯想,將動物置於人類之上,創作了一組組人與動物共處的場景。線條飽滿簡約的人趴伏於地向天祈禱,恭敬謙卑,而精緻小巧的生肖動物立於人背上,英姿勃發,一大一小、一橫一豎,二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流露出濃郁的現代風格,展現出另類的張力與美感,滲透著陳德生對傳統的遵從與對自然的敬仰。


陳德生丨新語塑古瓷  個性與時行

《本命年龍》


而在他的《一袋豬》的作品中卻又表現出童年的純真童趣,其創作想法是來源於當代兒童遠離純天然成長的同情與過早失去機敏童真的惋惜。整體造型如同立於地面未裝滿的布袋,皺皺巴巴,部分地方微微鼓起,又像是一隻前撲於地、尾巴微卷、兩腿朝天,如動畫版從遠處奔來卻不慎跌倒的豬,臉部扭曲,醜態畢現,可瞬間直接喚起人發至內心的感應憨笑。


陳德生丨新語塑古瓷  個性與時行

《一袋豬》


陳德生瓷塑作品充滿與悠久寧靜的白瓷不相符的靈動與生機,讓人眼前一亮,刷新了大眾對傳統陶瓷藝術的認知,充滿了當代先鋒的審美語言,打破了德化白瓷傳統題材的刻板印象,這一切都與他的學藝成長之路息息相關。陳德生1987年生於德化,自幼浸染於瓷鄉的藝術氛圍之中,17歲起學習德化陶瓷傳統雕塑,2008年畢業於德化陶瓷學院後,拜入百年老字號“蘊玉瓷莊”第四代傳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蘇獻忠門下,繼承“蘊玉”祖傳藝風,對於德化白瓷傳統有了系統深入的學習和理解。


陳德生丨新語塑古瓷  個性與時行

《漢風》


在早年的求學經歷中,陳德生曾受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何燕明教授教導,接觸到與對德化傳統陶瓷雕塑藝術完全不同的先進的審美理念,深深地打動並吸引了陳德生,讓他在從學院畢業後迫不及待地開啟了一段多姿多彩的北漂生活,親身感受北京濃厚的藝術氛圍、多樣的藝術形式,同時也認識了諸多風格迥異傑出的藝術家,極大地擴展了陳德生藝術創作的空間延伸。“那段時間,我不僅可以接觸最前沿的藝術元素,也可以感受多樣化的異國風情,它們不斷豐富我的藝術認知,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的藝術理念。”


陳德生丨新語塑古瓷  個性與時行

《本命年馬》


在見識到繁華藝術風光後的陳德生,發現作為全國、甚至全球藝術尖端審美聚集地的北京,包含著紙、塑料、金屬、蛋殼等多種多樣的藝術創作材料,卻極少見他最為熟悉、瞭解、親切的陶瓷。陶瓷對於他來說,就像是水源、土地等生活的基礎,藝術創作的必須品一樣,就如同他作品《盆景》中所表達的,他崇尚自由發展,期待多種方式的表達,卻又離不開德化陶瓷藝術創作的根基。所以,陳德生又回到了瓷都德化,從傳統技藝中尋找突破,落腳於時尚與文化的結合點,逐步形成自己獨特語言的藝術風格。


陳德生丨新語塑古瓷  個性與時行

《盆景》


作品《憫》中,陳德生以德化傳統觀音造像為原型,觀音立於石上,寬袍廣袖,頭頂佛龕,輕紗微掩,低頭祈願,一手無畏印,一手與願印,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就活靈活現得出現在大眾眼前。但與傳統瓷雕技藝用精雕細琢的手法表現出觀音的圓潤通達不同的,陳德生大膽地應用現代幾何雕塑手法與色彩搭配藝術,通過塊面結合展示出類似於摺紙的藝術效果,突出材質本身的特性,展現出觀音的為保佑眾生而抗爭世界的慈悲與無畏,彰顯了陳德生在新時代下獨特的藝術情懷,也為觀眾帶去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的藝術見解。


陳德生丨新語塑古瓷  個性與時行

《憫》


惠安女是福建藝術創作常見的題材,因其以奇特的服飾、勤勞的精神聞名海內外,其傳統服飾具有很強的色彩渲染力,而被視為“中國服飾精華的一部分”,但惠安女題材要作出獨特個性的作品就非常考驗藝術家的功力。陳德生的作品《惠女風情》中,讓惠女們身著特色服裝,頭戴斗笠,布巾包裹住雙頰下頜,上身為短裝,露出肚子,下著寬大的褲子,一手前伸,一手扶著斗笠,步履嫋嫋,婀娜多姿。在創作這件作品時,陳德生摒棄傳統瓷雕中的篾刀等工具,而是用一根木棍進行密實地擊打,留下了清晰深刻的木頭紋理,劃出一條條硬朗凌厲的線條,增強作品節奏感,襯托出女性的柔軟和服飾的飄逸,烘托出一種輕巧靈動的從容與灑脫。


陳德生丨新語塑古瓷  個性與時行

《惠女風情》


雕塑作為靜態藝術,其力量內斂而深厚,而陳德生的作品極具動態感,總能在限定的環境空間中,呈現當代藝術的時代精神和人文氣息。對他來說,作為藝術家並不只是傳達者,將潛藏於藝術之中的文化展現給觀眾,藝術家更應該是一個創作者,在繼承傳統的同時融入自己對於時代及文化的見解,向觀眾展示自己藝術世界的獨特與繽紛。


陳德生丨新語塑古瓷  個性與時行


陳德生丨新語塑古瓷  個性與時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