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糧?沒必要

屯糧?沒必要

機聲隆隆耕種忙 通訊員 普佳勇 供圖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張全林

在第73場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針對糧食供應問題、糧食價格問題,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官員表示,北京市糧食供給充足、儲備到位,能夠滿足消費需求,市民不必集中採購和在家中囤積糧食,預計後期也不會出現糧食價格大幅度上漲情況。

受疫情影響,近日部分國家陸續發佈糧食出口禁令,引發公眾對糧食安全的擔憂。相關部委表示,我國糧食進口依存度極低,小麥和稻穀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我國主要產糧區,今年夏糧長勢普遍較好,春播進展總體順利,豐收是大概率事件。糧食還是要吃新的好。由此看來,囤米搶面,大可不必。

能否保供應,要看家底是否厚實。應該說,我國糧食保供應的家底是殷實的。我國的糧食庫存充裕,各類企業的稻穀、小麥庫存超過國內一年的消費量。牛羊禽蛋產量不同程度增長,豬肉的生產也在穩步恢復。老百姓特別關心的蔬菜供應,也應該是有充足保障的,今年冬春蔬菜在田面積8400多萬畝,產量1.7億噸,同比增長2%,產量預計增長2%以上。生活物資存量擺在那裡,老百姓就不愁斷頓。

要不要囤積,關鍵自己要做個明白人。從糧食產量看,這些年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穀供大於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從人均糧食佔有量看,2010年以來,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從糧食庫存量看,目前庫存消費比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從穀物進口依賴程度看,我國穀物年度進口數量不大,去年淨進口僅佔我國穀物消費量的2%左右。而進口穀物,主要是調劑需求結構,更好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說白了,並不靠它託底。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但也不能為了“不慌”就不講質量。平時消費的糧食一般是包裝的成品糧,分普通包裝和真空包裝。普通包裝保質期一般為6—8個月,真空包裝保質期為12—18個月。正常情況下,在保質期內的糧食都可以放心食用,但隨著儲存時間延長,糧食產品的一部分營養成分會流失,食用口感會下降,就沒香味、沒嚼頭了。講科學是保障生活質量的前提,吃糧還是吃完再買,沒必要“一窩蜂”的去囤積糧食。

彩雲網評所登載的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歡迎關注彩雲網評,投稿郵箱yncywp@163.com,稿費從優。

屯粮?没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