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社區團購,2019年縱橫商圈的“最佳合夥人”

小程序+社區團購,2019年縱橫商圈的“最佳合夥人”

社區團購的前世今生?

2010年,全國各地一下湧現出4000多家團購網站,史稱千團大戰。“團購”是社區團購的萌芽狀態

早在2016年,在長沙出現了一批自稱『團長』的人,他們出沒於長沙的各大生活小區和小區店鋪,一方面拉攏小區的住戶加入社區團購微信群,另一方面去和店鋪老闆談判,爭取到最合適的商品團購價格,之後由『團長』在微信群中發起團購。於是,這門名叫『社區團購』的生意悄然興起。

2018年下半年社區團購模式開始爆發。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

微信小程序在短短的兩年裡不斷更新和發展,越來越成熟。

2018年社區團購的火爆,外加小程序的不斷完善和成熟,它們開始正式的碰撞。成為最佳拍檔。

小程序+社區團購,2019年縱橫商圈的“最佳合夥人”

那麼社區團購是什麼?

有一天,你也許很容易被身邊的鄰居朋友拉進微信群買水果。社區團購,實際場景就是:基於線下真實的小區,通過微信群進行開團預售,把同一個小區人群需求統一湊團集起,通過微信支付後,再統一發貨然後到社區門口統一自提的一種購物方式。

當然,團購的不僅僅是生鮮水果,還有食品,日用品,甚至居家用品等。

顯而易見,社區團購就是以社區為中心,以團長為分發節點,社區居民通過微信群,小程序等工具團購水果生鮮、日化美妝等。平臺根據訂單發貨至團長,最終用戶線下自提或團長配送從而完成購物流程,團長既是小區裡的銷售者,也是購買者,一般為社區小店店主等。

社區團購誕生的背景?

1.人們需要物美價廉的產品

2.人們需要更便捷的獲取產品的方式

3.人們需要更“省”

小程序+社區團購,2019年縱橫商圈的“最佳合夥人”

那麼為什麼說小程序和社區團購是最佳拍檔呢?

從社區團購的本質上來談一談

本質之一是社區商業

社區商業是典型的存量競爭商業而非流量商業。

存量商業只服務於固定的人群,比如說開在一個小區裡的飯店,他的服務對象就是小區居民,跑到幾公里外引流完全無效。做出物美價廉的食物、吸引回頭客,是這個飯店唯一的生存策略。流量商業的線下典型代表是火車站商業,只要火車站同意把房子租給商家,客戶就不愁了,剩下的主要事情是壓低成本。

開在工廠裡的食堂,雖然也是存量商業,但是它有壟斷的地位,所以也不會在意老用戶體驗,我們稱之為存量壟斷。所以社區社群的選品,不用看包裝、不用在文案和策劃上花時間,就是看品質和復購率。

我們抓住兩個關鍵點來看:

社區團購服務場景限制在了一定範圍內的小區居民,也就是基於LBS建立的,那麼,很明顯附近的小程序功能恰如其分地貼合了這一本質特徵

社區團購的選品重在優品,小程序完全能適用於這個垂直場景,此外,社區團購還需要一定的數據反饋,對於社區居民,不需要下載的小程序不僅可以實現“優選模式”,還有即時的數據統計

在電商平臺,買家在付完錢後就從甲方變成了乙方,而在微信群裡,買家付款前後都是甲方,所以用戶可以放心的微信群裡買東西,也不需要第三方平臺支付保證。

相比其他電商渠道,它通常用到的3個標配工具是:微信群、小程序、微信支付。本質上,當下社區團購是寄居於微信生態下的一種電商渠道。

其實,團長既是小區裡的銷售者,也是消費者,是基於真實地理位置上近的社區進行,所以社區團購是基於信任和情感建立的購物場景,是有溫度的。貨壞了,很容易損傷鄰里關係。

實際上,社區團購比貨更重要的可能不是貨,是貨背後的感情和微信群。

而小程序自誕生以來就擔負的是在微信生態下,完善線上場景、補充線下場景,現下的社交電商小程序又如此火爆,可以這麼說小程序就是為“社區團購”量身訂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