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開始“國際範兒”了,中國有些話要說…


疫情開始“國際範兒”了,中國有些話要說…

01

就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趨勢漸緩、勝利曙光即將顯現的當下,令人揪心的事情果然發生了。

國外疫情在各國的“接力迸發”下,竟然發展得比國內形勢更為嚴重,世界衛生組織不得已將新冠肺炎在全球的傳播和影響風險級別上調至最高級,大敵已然當前。

一時間,很多甫一開始對疫情持觀望態度的國家,還沒有準備好,就被冠狀病毒打了個措手不及,傷痛不已。

仔細一看,確實“上榜”了很多原以為不會上榜的國家。

既有經濟發達國家、也有較為落後國家,涵蓋了除企鵝鎮守地南極之外的所有大洲,從這一點來看,病毒切實做到了“普惠大眾”,不挑地方,“雨露均霑”。

確診數排在前邊的有日本、韓國和意大利。

這三個國家擁有較為健全的衛生應急制度和完善的醫療救助體系,還有素質較好的醫護隊伍,再加上還算豐富的疫情應對經驗,雖然現階段病例數很“驚人”,但歷經波折、上下努力,整體而言,情況應該能夠可控。

02

最讓人不放心的其實是伊朗、伊拉克、黎巴嫩這些基本每天都在新聞聯播後半段露臉的中東“動亂”國家。許久以來政治、經濟、軍事領域的內憂外患已經焦頭爛額,本就羸弱的衛生系統更是難以招架新冠病毒的衝擊。

這些國家的醫療衛生綜合實力,要說起來真是“一把辛酸淚”——衛生設施尚不完善、醫療資源供給不夠、醫護人員嚴重缺乏、防疫經驗極其不足。這些問題疊加起來,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面對疫情,都勝算了了。

特別是伊朗,情況尤其嚴重。

目前確診病例已經突破2300,相較8000萬的人口,比例雖不算高,但是疫情發展速度太快,一天七八百人的數量增加,甚至連副總統、衛生部副部長、伊朗“中顧委”成員等高官都先後確診,這樣的傳染強度在全世界極為罕見,不得不重視。

說伊朗是目前最令人緊張的國家,不僅僅是因為它越來越多的確診病例數,更多的是擔憂它是否有能力控制住疫情的無序蔓延。

伊朗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極度重視原旨教義,在疫情初期對科學預防常識非常牴觸,再加上謹遵宗教習俗,寧肯不吃飯也要聚眾禱告,這些我們看似“不可思議”的奇事,都助長了疫情的爆發和蔓延。

外部面臨以美國為首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與沙特等周邊國家斷交或失去海陸聯繫,外匯儲備嚴重不足。

想從國外購買緊缺的醫療物資,不是自己沒錢,就是人家不賣,這樣的日子,伊朗過得真是“太難了”。

瞅一眼,都能看到它的無助和彷徨。

像極了逃荒的難民,遍敲朱門無人應,斜依路旁目茫然。

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也不會區別種族,沒有人是旁觀者。

很希望伊朗能夠趕緊行動起來,也樂見世界其他國家能夠拋棄政治歧見施以人道主義援手。

我們國家雖然“地主家餘糧不多”,在人手、物資極不富裕的情況下,還是派出了醫療專家隊伍,外加緊需的物資馳援伊朗,不為別的,就為曾經對中國無私的幫助。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投桃報李,末了還緊跟潮流,在捐助物資上寫下來名句“亞當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

禮不輕,情意更重。

03

再看國內。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京、浙江、廣東、寧夏等地均出現了輸入性病例。

對中國而言,這是一個危險信號,抗擊疫情“安內”還沒有取得勝利,“攘外”已迫在眉睫。

面對來勢洶洶的輸入性病例,我們沒有等閒視之,對疫情高危國家來華人員迅速而果斷採取了落地即隔離的舉措,真正將“賓至如歸”四個字落實到了行動上,來的都是客,不管來幹啥,一下飛機先“享受”14天的貼心貴賓專屬服務,這樣的安排,這樣的重視,從未有過。

中國,為了防控疫情擴散,防止病毒“內外合流”,真的很拼。

雖然疫情已經蔓延到世界70多個國家,越來越具有“國際範兒”,但中國並不是源頭,我們不生產病毒,我們更不是病毒的搬運工。

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不願意也不想看到疫情無序蔓延,不希望將國人一個多月來承受的痛苦和壓力再讓世界人民同樣承受一遍。

好事,大家分享;壞事,獨自承受。中國曆來都是如此。

現在關於中國,關於疫情,世界上已經有了很多的流言蜚語,有的似悍婦罵街,還很難聽,完全不像是“正常人”說出來的話,聽了少則氣鬱傷肝,重則血脈瘀滯。

為了健康,有必要爭執一番,不爭饅頭爭口氣。

為了國家,有必要回擊一下,不能總讓刁民殘害朕。

想來想去,中國的“國際發聲”,其實還有很多可說的。

一、中國憑什麼道歉。

如鍾南山院士所言,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但不一定發源在中國。中國向外沒有輸出病例、也沒有輸出病毒、更沒有輸出惡意,相反還千方百計控制疫情的空間位移,但世界上的有些國家,還有國內的某些“有識之士”,一塊兒起鬨架秧子,對中國為抗擊疫情所做的犧牲和付出的努力熟視無睹,對意大利、伊朗等國確診病例沒有亞洲接觸史的現實熟視無睹,非說中國向外輸出了病毒,甚至給扣上了“病毒製造國”的標籤,央視主持人阿Q、自媒人“花露水”之流,明裡暗裡要求必須向世界道歉,以此來宣洩不滿,這樣的醜惡嘴臉,有必要好好拉出來“晾曬”一番。真搞不懂,總有些人言必稱歐美,國外的月亮真的就那麼圓?

中國正承受著全世界最沉重的壓力,我們還需要道什麼歉?

相反,世界其實欠中國一句感謝。

二、中國的經驗,可以借鑑,但絕不唯一。

疫情正迅速在世界範圍內蔓延,我們對此給予關注、給予支持是應該的,但是要有度,防止過猶不及。有的同志,經歷了中國前所未有的“抗疫總動員”,總是喜歡對別的國家抗疫鬥爭“指手畫腳”,新加坡佛系抗疫他著急、韓國邪教集會他著急、意大利人出門不戴口罩他著急、日本連作業都不會抄他著急,總之有操不完的心。其實世界上的國家之所以稱為“國”,大都有一套適應自我要求、滿足現實需要的治理體系和治理方式,在抗擊疫情上這些國家的政府和民眾也都在辛苦努力,在“怎麼幹”上真的不需要我們普通國人支招。或許是出於好心善意提醒他們注意,但是我們的經驗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千萬人口城市封城、十天建起火神山醫院、4萬醫護人員火速馳援,這些離不開強有力中央政府的決策,離不開雄厚的國民經濟“家底”,離不開“基建狂魔”的實力與硬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可以為世界提供一個範本,但是用不用,別人自己決定,強求不得。

三、危機,“危”於內而“機”於外。

中國為抗擊疫情,付出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巨大犧牲,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感染範圍最廣、造成損失最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是一次貨真價實的國內危機考驗,慶幸的是,中國抗住了考驗,並且正在逐漸扭轉被動局面,一切都在積極向好。

中國,已經初步交出了合格的國內抗疫答卷。世界範圍內疫情更為嚴重,抗疫對於各國而言都是嚴峻挑戰,都是危機。正是中國一個多月的艱辛付出,為中國贏得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在世界面前展示硬核實力的“契機”,中國現在是全世界關於疫情、關於病毒最有發言權的國家,要主動“發聲”,將防控經驗、病毒研究成果和新冠疫苗研製進展與各國進行分享,自覺擔負起“帶頭大哥”的職責,幫助更多國家戰勝疫情,用行動詮釋何為真正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

要看到,這個世界還很現實,中國發生疫情以來,哪些國家對我們真正的“雪中送炭”,哪些國家又無情的“釜底抽薪”,我們都有一本賬,記得非常清楚。

我們不會和大洋彼岸國家一樣,精於指桑罵槐、總是落井下石。

要相信,只有合作才能共贏,與鄰為壑沒有前途。


疫情開始“國際範兒”了,中國有些話要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