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和爷爷》更像预言 道破100年后的家庭“流行病”

原创: ZEPHYR WANG 色觉系


《海蒂和爷爷》更像预言 道破100年后的家庭“流行病”

这回想借电影,聊聊私事儿。

就是这部很治愈的《海蒂和爷爷》。


《海蒂和爷爷》更像预言 道破100年后的家庭“流行病”

今天不是来剧透,不是来鸡汤,不是来夸赞它的制作,不是来粉那些小演员,也不是来悼念今年初刚去世的这位“海蒂的爷爷”。(2019年2月16日,扮演爷爷的 Bruno Ganz布鲁诺·甘茨去世)

《海蒂和爷爷》更像预言 道破100年后的家庭“流行病”

而是想问问,读过《海蒂》原著的人,长大后再看阿尔卑斯山下的这片美好,除了纯真,还有没有别的启发?

反正,于我,有个细节有不一样的动容——

克拉拉的奶奶曾提醒他儿子,也就是克拉拉的父亲:“海蒂很可爱,她会是克拉拉的好伙伴。但她在这里并不快乐,她想念她的家乡和爷爷,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她送回去。”

克拉拉父亲只想到自己女儿将失去一位,且是唯一一位好朋友,生气地拒绝了。

这时奶奶面露愠色,以老母亲的姿态教育儿子:

“在陪伴孩子的问题上,你难道不该承担应有的责任吗?”

《海蒂和爷爷》更像预言 道破100年后的家庭“流行病”

一直觉得这个奶奶,很像宫崎骏《千与千寻》里,心地善良的钱婆婆。


别走,这病你也有

发生在一个多世纪前,遥远的阿尔卑斯山脉的故事,对100年后的今天,像是一部预言,一语道破了当今家庭的“流行病”。

《海蒂和爷爷》更像预言 道破100年后的家庭“流行病”


把孩子的日常交给管家和佣人,把读书识字扔给一个狭隘的家庭教师,就连孩子的陪读/玩伴都可以花钱买回家……

我们觉得这太荒唐,可看看我们今天做的,其实如出一辙:

请月嫂、阿姨,把娃送进托儿所,或扔给老人带,送他们到各种培训机构,消磨掉所有课余时间……

虽然我们不再把孩子关在家,世界不再闭塞,信息如此爆炸,人工智能已站上人类的边隅……

但孩子依然孤寂。

因为不管世纪如何变迁,金钱能换来的所有,都无法代替陪伴。


陪伴=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吗?

剔除外因,假设再无“没时间陪孩子”的借口,你将花多少时间陪孩子?如何陪伴孩子?

先前,我送禧哥去少年宫上课,遇到一位妈妈,每节课她都搬一张小凳子,贴身坐在女儿身边。

小女孩7岁左右,比禧哥稍小一点,一有问题,她第一反应就是:“妈妈,这是什么?”“铅笔有吗?”“我不会。”“什么意思?”……老师每讲一个知识点,妈妈都当堂给她梳理一遍。

有时,女儿走神、多动,她冷不防地拍打女儿。有几次打得太突然,女孩“哇”地哭出声来。

从头到尾,妈妈像半个老师一样苦口婆心,又像保姆一样端书送笔。

有一次回答问题,小女孩不知所措,脸颊通红,一边偷瞄妈妈的反应,一边支支吾吾。最后回答错了,全班哄堂大笑。

女孩一坐下就开始抹眼泪。妈妈急了,上去又是两下:“有什么好哭的!”

《海蒂和爷爷》更像预言 道破100年后的家庭“流行病”

终于有一节课,妈妈没有陪女儿来上课。

起初,女孩有些不习惯,生怕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但就是因为这种小小的紧张,让她更努力地听讲。

慢慢地,她不好动,也不那么窘迫了。

那一次,她终于把问题回答正确。

老师鼓励、也暗示她:“其实你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家长们的表现往往是两种极端。

除了刚刚说的那种,事无巨细、严苛至极的类型。还有一种,把孩子扔在一边,顾自己打电话、发微信、刷朋友圈、看新闻、玩游戏。

妈妈们容易成为前一类,爸爸则是后一类型的形象担当。

一种让孩子喘不过气,甚至丧失自我,另一种则没有互动,形同虚设。

《海蒂和爷爷》更像预言 道破100年后的家庭“流行病”


大家一致认为,睡前是最佳的陪伴时间。我也是,所以,每到那时候,都会腾开时间,放下手里的活。

不过,我是一个“出格”的妈。

人家孩子睡前讲故事,看书,听“α脑波音乐”或“莫扎特”交响乐,整得很高大上,我却是各种奇招。

《海蒂和爷爷》更像预言 道破100年后的家庭“流行病”

比如,他突如起来雅兴想唱歌,我就跟着他一起唱,有时还心血来潮:“来,禧哥,录一段。”他很配合地对着手机娓娓道来;

有时,我会跟他讲今天发生的事,开心的不开心的,把他当做朋友一样倾诉,他可以不懂,也可以“十万个为什么”;

再有时,他会突然开灯,说:“妈妈,幼儿园今天教我们跳‘小苹果’。”然后突然在床上蹦了起来……

尽管,他外婆有些担心:“都几点了,早点睡呀。”但在不耽误睡眠质量的情况下,我会给他足够的释放,只要咱俩“玩”得尽兴。

《海蒂和爷爷》更像预言 道破100年后的家庭“流行病”

当然,这种方式,也是因人而异的。

我曾经因为禧哥的一些过激、异常的行为问过多位朋友,除了之前有位浙大心理学博士告诉我要释放能量之外,还有一位在美国一儿童行为研究机构工作的“前同事”建议我:

作为妈妈,应当适度跟他分享你的事,即使是不开心的。

这样他就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可以分担喜忧的,有存在感的人,从而激发他的责任感和自我意识。


分不清何时该管,何时放手

现在学校布置的作业今非昔比,不像我们小时候,家庭作业就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如今学生作业本上,每个作业的后面都有一个括号,摆明了需要家长督促完成,签上大名。

有些复习作业,老师只是提纲挈领,骨架一拎,剩余的“肉”孩子没能力填满,就让家长想办法补上。

这种时候,家长是不是该上阵陪同作战?

《海蒂和爷爷》更像预言 道破100年后的家庭“流行病”

其实,禧哥一年级时,我也很苦恼。

我得推掉所有工作,坐在他跟前,盯着他一题一题往下做。

时间一长,禧哥觉得陪他作业是我天经地义的事,甚至觉得作业就是家长做的。

有时我实在没空,他便一题不做,或者拿着作业本粘着我,要么责怪我:谁叫你昨天不检查一下,错那么多。

一年下来,和“抖音”里那些“自杀式”陪娃作业的家长一样,两败俱伤。

《海蒂和爷爷》更像预言 道破100年后的家庭“流行病”

二年级,我决定慢慢不陪他作业了。我承认一方面为了“保命”,另一方面——

他迟早要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这个过程就像断奶一样,需要过度,不能一下子撒手。

起初,我让他把作业先看一遍,选择完成顺序。每开始一个作业前,我告诉他完成要领,确认他下笔。然后离开一段时间,再去看他的进度。

有时候,我会搬电脑坐在他旁边:“你看,妈妈也有作业,也要完成,我和你一起做。看谁先做完吧。”

这样既可以顾及到自己的工作,又可以名正言顺地调教他。而不再是一副居高临下,凶神恶煞的女魔头模样。

《海蒂和爷爷》更像预言 道破100年后的家庭“流行病”

我仅根据禧哥的情况来安排陪伴的松弛度,也许你们会有更好的办法,不一定完全一样。

但不管何种陪伴,都不是居高临下的监管,也不是事不关己的看管,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学习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