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一年保值率最高僅70% 二手殘值低成消費者新“痛點”

新能源汽車在國內推廣超過10年,消費者如今最關注什麼?是續航里程、價格、安全性?還是造型設計、品牌和充電便捷性?答案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

在一份1500人參加的國內調研中,有超過51%的受訪者選擇“殘值過低”作為不考慮新能源產品的主要原因,新能源汽車的殘值問題已經浮出水面。

近日,羅蘭貝格與優與科技聯合發佈的《2019中國新能源汽車“駕值榜”》針對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純電動車型保值率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顯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保值率整體偏低,新能源車一年保值率最高的車型僅為71.4%。

當續航里程和安全性得到保障,新能源汽車的潛在消費者已經將目光聚焦到了二手車市場的流通性上,在車企鼓吹多年的“用車成本低”之外,消費者希望在評估購買新能源車時,能加上“二手殘值”的保證。

新能源车一年保值率最高仅70% 二手残值低成消费者新“痛点”

二手殘值低成消費者新“痛點”

都2020年了,任何一輛純電動新車的續航里程動輒都已經500km+,消費者對續航里程的焦慮正在逐步衰減。

比亞迪3月底剛剛發佈的“刀片電池”,據說通過結構的調整,可以讓同等體積大小的電池包續航增加50%;同時,特斯拉很快在4月下旬也會針對電池有一番“重大發表”。

不過,雖然技術進步非常好,而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穩定,電池的相對貶值速度會有所下降,但技術的升級仍會成為上市車型殘值損失的重要因素,這一點也逐漸被消費者重視。

另一方面,3月31日國常會剛剛明確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會延長2年。這一政策是國家在疫情期間為促進汽車消費推出的最重大利好,消費者在購買新能源車時價格優惠得到了保證。

不過,雖然政策利好能一定程度上解決新車售價高的問題,而消費者其實被市場教育多年“新能源車用車成本低”,但二手殘值低的問題已經難以掩蓋。

根據羅蘭貝格相關報告內容,以某自主品牌2016款燃油車和同款電動車為例,據統計,電動車在初始市場售價上高出燃油車3.7萬元,由於相對更低的動力和維保成本,3年內使用成本較燃油車節省了約3.1萬元。

但是由於電動汽車的貶值速度過快,若考慮3年後的殘值水平,該款電動車總整體擁車成本仍然是高出燃油車大約10%,二手殘值低的問題亟待解決。

新能源车一年保值率最高仅70% 二手残值低成消费者新“痛点”

特斯拉領跑2019“駕值榜” 但保值率仍然低

《2019中國新能源汽車“駕值榜”》顯示,特斯拉Model X以69.3%的一年保值率暫時位居2019純電動SUV保值率排行榜首位;而進口特斯拉Model3以71.4%的一年保值率位居2019純電動轎車保值率排行榜的第一名。而兩類車型一年保值率超過50%的都分別僅有8款車型。

這篇報告主要通過建立基於新能源車輛殘值影響因子的算法模型對新能源二手車殘值進行評估與預測,並結合市場調研對輸出的結果進行修正與校準,優與科技與羅蘭貝格基於量化分析共同為新能源車企實施車輛全生命週期殘值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本次排名僅針對純電動汽車,而插電式混動及燃料電池汽車等不在本次討論範圍內。同時,對於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等對車輛保值率的影響也暫未涉及與考慮。

新能源车一年保值率最高仅70% 二手残值低成消费者新“痛点”

羅蘭貝格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保值率整體偏低,主要歸因於三大因素。第一,電池技術的快速進步,使得車輛整體性能較前期產品有較大的提升;第二,缺乏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檢測評估標準,特別是對於動力電池的檢測評估,阻礙了二手車的流通;第三,新能源二手車交易量有限,暫未形成穩定的供需關係,導致成交價與車輛實際價值之間形成較大的偏離。

同時,純電動SUV保值率排名較為明顯地分為兩個階梯,豪華品牌純電動SUV處於第一階梯,自主品牌主流車型居於第二階梯。

純電動轎車保值率排名中,普遍被認為是一線合資品牌(大眾、通用等)的車型反而處於保值率的中間水平,主要原因在於其推出的新能源產品大部分處於過渡階段,新能源戰略產品尚未推出,殘值管理和再營銷策略尚未全面推向市場。

車企已開始“體系化佈局”

不過好消息是,很多主流車企已經意識到新能源車保值問題的嚴重性,為了優化電動車的整體擁車成本,各個品牌也在相繼採取一系列舉措。

羅蘭貝格認為,主機廠在慎重選擇電池技術的同時,需要積極開展電池殘值相關的主動管理,如提供電池升級、電池租賃、換電等保障計劃,以解決電池貶值問題。

新能源车一年保值率最高仅70% 二手残值低成消费者新“痛点”

事實上,主機廠針對新能源車“保值”的舉措已經變成其新車銷售的營銷手段。

特斯拉早在2015年就推出保值回購業務,通過消除消費者的購車顧慮來促進銷量和提升品牌知名度,其後又針對購買特斯拉認證二手車的客戶給予認證二手車相關質量保證。這些服務對於提振特斯拉二手車保值率起到了相 當關鍵的作用。

蔚來也通過近些年不斷優化的NIO Power體系,從電池租賃、超充站、換電網絡、上門加電等方式,讓用戶進一步打消掉里程的後顧之憂。

比亞迪針對新能源車的售後服務種類也很豐富,並且率先在深圳實施保值回購政策。廣汽新能源還針對新能源汽車推出多種組合的專屬金融解決方案,降低消費者的購車門檻。

羅蘭貝格認為,商業模式層面,主機廠應該具備“算總賬”的思維,以全生命週期的視角設置關鍵的管控節點,最大程度地提高車輛價值並保護殘值市場表現。

支撐體系方面,應儘快建立跨多個職能部門甚至外部夥伴的協作團隊,搭建新能源汽車殘值評估和預測模型。不斷收集和積累各交易節點數據,用於支持上述舉措的效果監測,防止“跑冒滴漏”,同時對於新能源車殘值預測模型的迭代演進提供數據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