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光裡播撒希望——雙峰縣井字鎮發展雙季稻見聞

在春光裡播撒希望

——雙峰縣井字鎮發展雙季稻見聞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俊 通訊員 馮兵田 龍良紅

“我們把500畝一季稻全部改成雙季稻,目前正集中育秧,馬上就要拋秧了。”4月3日,雙峰縣井字鎮黃牛峰村,飛騰種養合作社負責人葛楚南一邊整理秧苗,一邊笑著說。

井字鎮是雙峰縣產糧大鎮。為提升糧食產量與產能,該鎮把春耕備耕作為當前農業生產的首要任務,全鎮雙季稻種植面積有望在去年6300畝的基礎上“翻一番”。

新增的面積哪裡來?井字鎮黨委書記趙向陽算了筆賬:“一方面來自‘單改雙’,即一季稻改雙季稻;另一方面來自復耕,把荒山荒地,以及易地扶貧搬遷後的宅基地、舊的廢棄地、土地增減掛鉤水田項目等,統一開墾,流轉給種糧大戶。”

“單改雙”,有諸多政策扶持,葛楚南這些種糧大戶都很歡迎,可小戶們仍有“難處”。4月1日,楊球村村支書葛增仁和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沈立冬來到村民彭春輝家。

“老彭,好好的田土,不能空著長草啊!”二人不緊不慢地與彭春輝聊天。“書記,我年紀大了,種雙季稻有點吃不消!”彭春輝年齡大、子女都在外地,種雙季稻確實有點為難。葛增仁腦筋一轉:“那早稻由村裡安排種糧大戶代種,晚稻還是你自己來種,如何?”彭春輝一聽,高興地說:“好!”

井字鎮創新耕種模式,在各村全力培養種糧大戶,通過大戶引領,帶動村民耕種。將原本撂荒的、農戶不願種的、新開墾的農田向種糧大戶和合作社流轉集中。以種糧大戶和合作社為基礎,組建糧食種植互助小組,實施育秧、代種、農機服務、病蟲害防治等一條龍服務,既增加了耕種面積,又避免了耕地閒置,還增加了收入。今年全鎮僅“單改雙”就增加雙季稻種植面積5000餘畝。

在該鎮雙季稻示範基地白碧村,全省“種糧大戶”劉育平今年在鎮裡的幫助下,又流轉200畝荒地,將種糧面積擴大到2000餘畝。

走進劉育平的合作社,旋耕機、插秧機、收耕機、打穀機、烘乾機、打米機等農用機械應有盡有,其中,一臺足有60立方米的密室催芽機異常醒目。“這機子可自動控溫控水,每次可催芽8000盤,一次可育秧近300畝。”劉育平笑著說,“除了滿足自己的生產需求外,我們還利用自己的農機,幫助周邊農戶搞好春耕生產,帶動大家一起種糧增收。”

在蓮塘村,通過荒地復耕,該村將雙季稻面積從200餘畝,擴增至430畝。“除了上級各種獎勵外,村裡還為種雙季稻的農戶免費提供種子和病蟲害防治,總共要6萬多元。”雖然村裡並不富裕,但為穩定糧食生產,蓮塘村村支兩委很“大方”。

為了搶農時,井字鎮一邊組織農機示範戶對新開墾的水田進行集中翻耕、平整,一邊設立集中育秧田。“鎮政府統一採購3萬多斤優質稻種,並給每個村配備了一臺桶式催芽機,集中翻耕,集中育秧,讓農戶既不耽誤務工,也不耽誤春耕。”該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趙果成介紹。

通過農田流轉和政策扶持,井字鎮湧現出一大批種糧示範戶。該鎮決定挑選40名種糧示範戶進行深度幫扶和培養,為提升全鎮糧食產量,培育中堅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