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北京電影院或上半年難開門

新冠肺炎引發的疫情危機還在繼續,世界各國接連陷入疫情爆發的泥潭,國內疫情發展態勢在好轉的同時卻也輸入病例不斷增加,在昨日的北京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委領導關於“北京或較長時期處於疫情防控狀態”的發言也引發熱議。


據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建和表示,在全球疫情不斷加速蔓延的態勢下,作為國際交往中心的首都北京,疫情防控在短期內完全結束是不可能的,很有可能較長時期處於疫情防控狀態。


國內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北京電影院或上半年難開門


此處劃重點,“北京很有可能較長時期處於疫情防控狀態”,這也意味著北京全市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處於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當中。從電影行業來看,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同樣也是中國電影的核心地帶,如若中國電影的核心地帶長期處於疫情防控的特殊狀態下,對於未來中國電影的發展也勢必會產生深遠影響。


國內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北京電影院或上半年難開門

國內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北京電影院或上半年難開門


回看這場自2019年年底蔓延至2020年年初、最終大規模爆發的新冠肺炎引發的疫情危機,雖然爆發地為湖北,但北京自始至終都是對於疫情防控最為嚴苛的城市之一。這與北京的城市屬性有直接關係,作為國家首都,肩負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等多個重任的特級城市,北京的疫情走勢無疑是全國各地市中最為重要且備受關注的。


國內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北京電影院或上半年難開門


眼下國內疫情防控局勢好轉,國內多個城市已經保持確診病例清零狀態,湖北解禁,湖北人也開始陸續返京,種種信號都表明這場疫情危機的陰霾正慢慢褪去,但與此同時北京的疫情防控依然嚴峻。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北京人口基數龐大且流動性強,根據2019年的數據顯示,北京城市人口達到2153.5萬,其中常住流動人口794.3萬,可以看到常住流動人口占到了北京城市人口總數超過三分之一,在此次疫情危機當中,流動人口的遷徙與流動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潛在威脅。


北京在進行針對國內流動人口的防控同時,還要應對來自國外輸入病例的“威脅”。如今全球範圍內疫情大規模爆發,歐美等發達國家陸續陷入疫情危機,海外華人華僑及留學生紛紛回國,而他們回國後最先接觸的城市也基本為北上廣深這樣的特大城市,其中也以北京接納的海外歸國人士最多。從近一個月的確診病例發展趨勢來看,國內確診病例主要以海外輸入為主,正因如此,北京也始終處於嚴防死守的狀態當中。


國內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北京電影院或上半年難開門


並且根據有關專家的預估,全球疫情局勢的未來依然嚴峻,因不同國家處於疫情期的不同階段,所以目前看來今年內疫情很難結束,存在全球大流行的長期威脅。如果是在這樣的形勢下,那麼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北京也將很難從目前嚴陣以待的疫情防控局勢中退出,整個城市“戒備森嚴”的狀態也將會更長久地持續下去。


作為全國疫情防備工作最嚴格的城市,北京的各行各業的復工以及工作開展自然也受到最為嚴格的監管,電影行業同樣不例外。截至目前,北京還沒有電影院復工營業,即使在半個月前部分地區部分影院嘗試性復工的階段中,北京地區的影院大門也依然緊閉。


上月初,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與北京疾控中心曾先後發佈過《關於電影院復工準備的工作建議》和《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北京市電影行業復工防疫指引(1.0版)》,而這兩則文件除了發佈後引發一眾反對聲音外,之後便再無推進。再加上全國範圍內部分影院的復工也在持續了短短十天之後便被有關部門叫停,至今何時能夠復工也再無下文。單從電影院能否復工的問題背後,也可以窺見疫情防控工作當中對於電影行業復工的嚴格態度,尤其以北京電影院的復工情況來看,更是慎之又慎。有業內人士預計,北京電影院上半年想開門都難。


國內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北京電影院或上半年難開門

▲圖片來源:Cheyne Gately


電影院不復工營業,意味著電影產業鏈條的終端缺失,影響整個產業鏈條的健康運轉與產能輸出。而北京電影院的不復工,對於全國電影市場來說也是一種信號,代表著疫情局勢的嚴峻性,畢竟中國電影的核心地帶的電影院都沒有正常開門營業呢,其他地區的觀眾誰能放心地去看電影呢?


所以說,在北京疫情防控響應級別不下調的情況下,也意味著北京電影行業的全面復工局面不可能到來,如果北京都沒鬆勁兒呢,全國電影行業的復甦之路無疑更加漫長。


國內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北京電影院或上半年難開門

全國影視文化核心地帶困於疫情,

產業未來發展將走向何方?


北京疫情防控工作的嚴苛是必然的,尤其在全球疫情有可能轉為長期態勢下,未來北京所面臨的威脅與挑戰也很巨大。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座城市,北京之於全國都是特殊的,當然在電影行業中也是如此。


眾所周知,北京影視產業根基深厚、歷史悠久,尤其建國之後北京影視文化產業的大力建設與推進,更為北京成為全國影視中心加碼。作為全國政治中心,影視相關的政審部門位於北京,同時北京又作為文化中心,大量影視公司的發展佈局也以北京為核心,在上世紀90年代民營影視公司崛起時,基本上是在北京的,如華誼、博納、光線等。與此同時,北京影視文化相關教育居於全國領先地位,如中戲、北影等高校都在北京,大量影視人才匯聚於北京,營造起北京影視創作熱火朝天的氛圍。


國內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北京電影院或上半年難開門


上述多重因素疊加、同時也交互促進,讓北京的影視產業發展迅速、規模壯大。目前,北京作為全國廣播影視創意策劃、製作生產、宣推發行、國際傳播的中心,影視機構總量、產業規模和產量均位居全國第一。


此次北京電影行業受疫情重創嚴重,放置於整個行業無疑是龍頭老大陷入危難,如果北京在未來較長時期都處於疫情防控狀態,全國的電影行業未來又會怎樣發展呢?


從全國範圍來看,倘若原本的影視文化中心北京長期處於疫情防控的特殊狀態當中,即意味著北京的影視行業長期無法全面恢復到正常的生產工作狀態,那麼勢必會有其他城市的影視文化產業迅速崛起。從當下全國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來看,除北京外,像上海、杭州、成都、廣州、深圳等地的影視文化產業也相當發達。


國內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北京電影院或上半年難開門

▲橫店影視城


江浙滬地區也擁有完善的影視產業鏈條,影視人才聚合度高,並且擁有如橫店、象山、太湖、車墩等數量眾多的影視拍攝基地,這些已經發展成熟的條件也會更進一步助推江浙滬地區影視發展。同時像成都、廣州、深圳等地也在政策開放、科技創新的背景支持下大力發展影視文化產業,例如成都的動漫產業、深圳的動畫產業等都位居國內發達水平。


與此同時,從票房城市的分佈情況中可以看出,除北上廣深外像成都、重慶、武漢、杭州、蘇州、南京等地也是國內的主要票房貢獻城市,這些城市的票房數據背後與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而在需求背後也意味著這些城市有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潛力。在供給與需求關係中,這些城市的影視文化未來發展自然更加欣欣向榮。如果北京作為全國影視文化核心的功能暫時不足時,上述這些城市的影視文化發展也必將更進一步崛起,填補市場的空白。


再從北京影視文化產業自身發展狀況來看,長期疫情防控狀態的保持無疑會對本區域內影視行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例如區域市場的停滯、公司經營難以為繼、人員生存堪憂等問題都會出現。


如果其他地區電影行業的復工進度快於北京或者市場全面恢復正常,那麼位於北京的大量影視公司的創作、攝製及發行工作也都無法正常進行,因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項目進展的時間和資金成本都會增加,這樣一來,或許有的明星就不願意離開北京了,有的電影學者或專家也不想去外地參與活動,有的導演、製片人也不想去外地採風、拍攝,同時外地人進京受限並需要接受隔離檢查,也會導致全國各地的影視項目進度滯後。更多的電影人或許也會不願意來到北京而轉往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發展。


國內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北京電影院或上半年難開門


毫無疑問,北京影視文化產業如果受到影響,全國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也正因如此,許多地區也都在看著北京局勢的變化,以此作為標尺,故而北京如果長期都處於疫情防控狀態中,於整個影視行業而言,都會加重原本就存在的陰霾。


當然,若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北京經過長期嚴格的疫情防控檢查,那麼北京也將成為全國安全衛生指數最高的城市,無論是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還是居民安全衛生意識都會再度加強,這點放在影視行業裡來看,徹底消除安全隱患後的北京也將會在更加安全的環境中繼續發展。


此次疫情危機對於整個影視行業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如今大家也依然在等待積極信號的出現、等待行業全面復工,而北京目前出現的疫情發展態勢雖然令人擔憂,但烏雲總會散開,或許有時短暫有時長久,不過晴天一定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