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照亮愛情光輝——淺議《江南愛情故事》

家國情懷照亮愛情光輝——淺議《江南愛情故事》

由任鵬執導、沈秋雨、沈濤和張恩齊主演的《江南愛情故事》(以下簡稱《愛情》)是一部反映上世紀四十年代江南水鄉小鎮一場悽美絕倫的愛情故事。影片以殷家為主軸,從學生殷明袖(張恩齊飾)角度講述此故事並拉開序幕:

殷家是一戶還算殷實的江南商戶人家,父親早年在上海灘經商,同三叔被雙雙害死於黃浦江裡,三嬸剛結婚沒多久就守了寡,家裡就把二哥明浩(沈濤飾)從小就過繼給寡婦三嬸當兒子,母親含辛茹苦把大哥明軒(一直沒有出鏡)和明袖拉扯大。族長七叔公德高望重,舊制家族裡的重大事情都要由他作決定。

女主人公李雨蓮(沈秋雨飾)更是命運多舛,從小父母雙亡,由哥哥嫂子(家裡還算富裕)一手養大,雖然沒上過學,但長相出眾,一表人才,通情達理,按照當地的媒妁之約,被許配給鎮上的殷家大哥殷明軒,明軒在南潯學堂作為學生會領袖,志向遠大,受新進步思想影響,反對包辦婚姻,成親當天,逃婚而遠走他鄉。

按照當地風俗,選好良辰吉日,舉行婚禮,大哥新郎官卻不在,家族裡臨時商議由二哥代大哥舉行迎親和大婚儀式,新娘過門後就算男方家的人了,不過按舊理每天要系紅腰帶,以示忠貞。就這樣嫂子雨蓮左等右等也不見"丈夫"歸。雨蓮每天承擔起殷家洗衣、挑水、做飯的活,閒暇之餘跟小叔子明皓一起搖船送小姑上學。日子一天天過去,終於等來了丈夫的來信,才得知自己“丈夫"已經參軍。有了明軒音訊後,殷家著手準備催大哥回來補辦婚禮,後來才知道大哥在外,為了感謝救命之恩與別的女子早已成婚,再後來大哥在抗日戰爭的淞滬事變中英勇犧牲,事實上的嫂子靜茹帶著身孕來到殷家,正盼著大哥明晧的骨肉能平安降生,卻橫遭日本轟炸機的轟炸,靜茹嫂子因傷流產,家中再次慘遭無情打擊。

由於雨蓮嫂子與二哥日久生情,二哥提出與嫂子結婚之事,以及殷母想將二哥明晧從三嬸家認回,均遭到三嬸的極力反對。隨著時局越來越嚴重,也盼到了三嬸對明皓與雨蓮的婚事以及明皓回殷家的同意,正當舉行雨蓮與明皓婚禮的當天,二哥明浩又與同學們為了民族的危亡奔赴抗戰前線,嫂子雨蓮的第二次婚禮又黃了,第二次成了活寡婦……

家國情懷照亮愛情光輝——淺議《江南愛情故事》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在各大影院成為熱播,演員的知明度也不是特別高,且還是一個愛情悲劇故事,但是其選取的題材,表現的藝術手法,展現的江南水鄉美景,以及所拆射出的人性和愛情的光輝等,還是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讓人沉思和感懷,是一部非常正能量的電影。特別是影片展現的雖是江南水鄉一個美麗的小鎮,但在那個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代大背景下,每個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都面臨著家與國、小家與大家、小愛與大愛的現實嚴峻考驗。這就是"愛情是女人的家、男人的國"的家國情懷問題,這一問題放在當下之中國也很有現實意義!

家國情懷照亮愛情光輝——淺議《江南愛情故事》

愛情是女人的家。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雖然早已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也開展下轟轟烈烈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但各種思想潮流與封建落後的東西混雜而存在,始終還積貧積弱,正處於國破家亡,社會動盪時期。《愛情》電影講述的男女主人公兩個家庭就是當時大背景下的一個真實寫照:李雨蓮從小父母雙亡,原本以為嫁個好男人成個家就是最好的愛情婚姻,所以按照當時農村舊制,由雙方長輩包辦婚姻,在與男方沒見過一面的情況下,就把自己給嫁了,結果婚是結了,卻因"丈夫"逃婚而守了"活寡";第二次的愛情總算是自己喜歡的男人,卻因民族危難而再次失敗。殷家的女人們的愛情婚姻也是如此不堪,父親和三叔在外地死於非命,母親和三嬸早早守寡,為了遵循舊理不想也不敢再嫁,大哥犧牲疆場,大嫂也守了寡,加上二哥再上前線,一個大家庭由純粹的四個女人組成,這個家就是她們四人的唯一,家就是一切,其實也就把自己嫁給了家。這裡有當時女人對舊社會愛情的認識和認命,有對家國情懷的理解支持和付出,也是女主人公一寡與二寡的本質區別和覺悟昇華。

當下的相對和平代年,觀念早已發生變化,婚姻愛情早已讓女人們自己作主,不光是戀愛自由,有的把結婚離婚都當成家常便飯,草率得很。但也有許多為國戎邊守邊和護航遠航的軍人和為國遠走異國他鄉的大男人,為了國家的安寧、萬家的團園,夫妻長期兩地分居,沒有花前月下和卿卿我我,不能長相廝守和共同承擔家裡重任,讓女方獨守空房,獨擔家庭重擔,還要獨立在社會工作上班,這種犧牲和付出才是值得稱讚和尊敬的。

家國情懷照亮愛情光輝——淺議《江南愛情故事》

愛情是男人的國。有人說,女人是靠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男人是靠征服世界來征服女人。這話不一定完全對,但有一定的道理。男人是什麼?從字面上理解"男"字是由"力"加上頭上的"田"字組成,古人造字時就早已告訴我們,男人是靠體力、智力吃飯的,男人就應耕耘好家裡的一畝三分田,男人就是對家的一種責任擔當。這個家既是個體的每個小家,也包括大的家——國家。男人的家國情懷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處在什麼時代都不能丟,就好比事業是男人的脊樑骨,否則就會挺不起腰、伸不直身子而得"軟骨病"。前陣子電視上的"開學第一課"為何遭到網友和社會的抨擊,成為抵制"娘炮現象"的熱議,就是當下社會輿論導向出現誤導和偏差的緣故,導致奶油味十足的小白臉、小帥哥成為小孩子和學生們追星的偶象,如此以往我的夢、中國夢還能如期實現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為你正在誤導了下一代。

《愛情》電影反映的是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愛情故事。殷家兩兄弟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口,先後逃婚離家出走,大哥如果是為了反抗包辦婚姻舊制的話,那麼後來兄弟倆均是為了國恨家仇。他們先後拋下有身孕愛妻和心愛的女人,放棄安逸的江南水鄉,投筆從戎,拿起槍桿子衝向抗日的一線。難道他們兄弟倆不懂得享受愛情的可貴、婚姻的美好、家庭的幸福和男人對小家庭的基本責任嗎?不是的。殷家兄弟倆知道自己是家裡的頂樑柱、家裡的丈夫、家裡的兒子,也更知道自己是大丈夫、大男人,更懂得如果國家亡了、大家沒有了,又怎麼可能有自己幸福小家的基本道理。

電影通過藝術化手法,至始至終沒有出現殷家大哥的影像,這不就是無數革命先輩為抵抗侵略、尋求革命真理而投身抗戰和革命的無名英雄的形象寫照嗎。正如偉大詩人裴多菲在《自由與愛情》詩中所寫"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那樣,我認為每個男人除了小愛更要有大愛,除了顧小家更要想大家,要把愛情放在強國的大環境下去思考、與實踐。我們既不能忘記為民族獨立、自由、解放而犧牲的先烈們,不能忘記為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和正走向強起來而無私奉獻犧牲的人們,更不能忘記作為中國人特別是男子漢在強國夢中應承擔的新時代的責任與擔當!

願家國情懷照亮每個人的純真愛情!

家國情懷照亮愛情光輝——淺議《江南愛情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