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照亮爱情光辉——浅议《江南爱情故事》

家国情怀照亮爱情光辉——浅议《江南爱情故事》

由任鹏执导、沈秋雨、沈涛和张恩齐主演的《江南爱情故事》(以下简称《爱情》)是一部反映上世纪四十年代江南水乡小镇一场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影片以殷家为主轴,从学生殷明袖(张恩齐饰)角度讲述此故事并拉开序幕:

殷家是一户还算殷实的江南商户人家,父亲早年在上海滩经商,同三叔被双双害死于黄浦江里,三婶刚结婚没多久就守了寡,家里就把二哥明浩(沈涛饰)从小就过继给寡妇三婶当儿子,母亲含辛茹苦把大哥明轩(一直没有出镜)和明袖拉扯大。族长七叔公德高望重,旧制家族里的重大事情都要由他作决定。

女主人公李雨莲(沈秋雨饰)更是命运多舛,从小父母双亡,由哥哥嫂子(家里还算富裕)一手养大,虽然没上过学,但长相出众,一表人才,通情达理,按照当地的媒妁之约,被许配给镇上的殷家大哥殷明轩,明轩在南浔学堂作为学生会领袖,志向远大,受新进步思想影响,反对包办婚姻,成亲当天,逃婚而远走他乡。

按照当地风俗,选好良辰吉日,举行婚礼,大哥新郎官却不在,家族里临时商议由二哥代大哥举行迎亲和大婚仪式,新娘过门后就算男方家的人了,不过按旧理每天要系红腰带,以示忠贞。就这样嫂子雨莲左等右等也不见"丈夫"归。雨莲每天承担起殷家洗衣、挑水、做饭的活,闲暇之余跟小叔子明皓一起摇船送小姑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等来了丈夫的来信,才得知自己“丈夫"已经参军。有了明轩音讯后,殷家着手准备催大哥回来补办婚礼,后来才知道大哥在外,为了感谢救命之恩与别的女子早已成婚,再后来大哥在抗日战争的淞沪事变中英勇牺牲,事实上的嫂子静茹带着身孕来到殷家,正盼着大哥明晧的骨肉能平安降生,却横遭日本轰炸机的轰炸,静茹嫂子因伤流产,家中再次惨遭无情打击。

由于雨莲嫂子与二哥日久生情,二哥提出与嫂子结婚之事,以及殷母想将二哥明晧从三婶家认回,均遭到三婶的极力反对。随着时局越来越严重,也盼到了三婶对明皓与雨莲的婚事以及明皓回殷家的同意,正当举行雨莲与明皓婚礼的当天,二哥明浩又与同学们为了民族的危亡奔赴抗战前线,嫂子雨莲的第二次婚礼又黄了,第二次成了活寡妇……

家国情怀照亮爱情光辉——浅议《江南爱情故事》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在各大影院成为热播,演员的知明度也不是特别高,且还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但是其选取的题材,表现的艺术手法,展现的江南水乡美景,以及所拆射出的人性和爱情的光辉等,还是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让人沉思和感怀,是一部非常正能量的电影。特别是影片展现的虽是江南水乡一个美丽的小镇,但在那个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代大背景下,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都面临着家与国、小家与大家、小爱与大爱的现实严峻考验。这就是"爱情是女人的家、男人的国"的家国情怀问题,这一问题放在当下之中国也很有现实意义!

家国情怀照亮爱情光辉——浅议《江南爱情故事》

爱情是女人的家。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虽然早已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也开展下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但各种思想潮流与封建落后的东西混杂而存在,始终还积贫积弱,正处于国破家亡,社会动荡时期。《爱情》电影讲述的男女主人公两个家庭就是当时大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李雨莲从小父母双亡,原本以为嫁个好男人成个家就是最好的爱情婚姻,所以按照当时农村旧制,由双方长辈包办婚姻,在与男方没见过一面的情况下,就把自己给嫁了,结果婚是结了,却因"丈夫"逃婚而守了"活寡";第二次的爱情总算是自己喜欢的男人,却因民族危难而再次失败。殷家的女人们的爱情婚姻也是如此不堪,父亲和三叔在外地死于非命,母亲和三婶早早守寡,为了遵循旧理不想也不敢再嫁,大哥牺牲疆场,大嫂也守了寡,加上二哥再上前线,一个大家庭由纯粹的四个女人组成,这个家就是她们四人的唯一,家就是一切,其实也就把自己嫁给了家。这里有当时女人对旧社会爱情的认识和认命,有对家国情怀的理解支持和付出,也是女主人公一寡与二寡的本质区别和觉悟升华。

当下的相对和平代年,观念早已发生变化,婚姻爱情早已让女人们自己作主,不光是恋爱自由,有的把结婚离婚都当成家常便饭,草率得很。但也有许多为国戎边守边和护航远航的军人和为国远走异国他乡的大男人,为了国家的安宁、万家的团园,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没有花前月下和卿卿我我,不能长相厮守和共同承担家里重任,让女方独守空房,独担家庭重担,还要独立在社会工作上班,这种牺牲和付出才是值得称赞和尊敬的。

家国情怀照亮爱情光辉——浅议《江南爱情故事》

爱情是男人的国。有人说,女人是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男人是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这话不一定完全对,但有一定的道理。男人是什么?从字面上理解"男"字是由"力"加上头上的"田"字组成,古人造字时就早已告诉我们,男人是靠体力、智力吃饭的,男人就应耕耘好家里的一亩三分田,男人就是对家的一种责任担当。这个家既是个体的每个小家,也包括大的家——国家。男人的家国情怀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处在什么时代都不能丢,就好比事业是男人的脊梁骨,否则就会挺不起腰、伸不直身子而得"软骨病"。前阵子电视上的"开学第一课"为何遭到网友和社会的抨击,成为抵制"娘炮现象"的热议,就是当下社会舆论导向出现误导和偏差的缘故,导致奶油味十足的小白脸、小帅哥成为小孩子和学生们追星的偶象,如此以往我的梦、中国梦还能如期实现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你正在误导了下一代。

《爱情》电影反映的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的爱情故事。殷家两兄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口,先后逃婚离家出走,大哥如果是为了反抗包办婚姻旧制的话,那么后来兄弟俩均是为了国恨家仇。他们先后抛下有身孕爱妻和心爱的女人,放弃安逸的江南水乡,投笔从戎,拿起枪杆子冲向抗日的一线。难道他们兄弟俩不懂得享受爱情的可贵、婚姻的美好、家庭的幸福和男人对小家庭的基本责任吗?不是的。殷家兄弟俩知道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的丈夫、家里的儿子,也更知道自己是大丈夫、大男人,更懂得如果国家亡了、大家没有了,又怎么可能有自己幸福小家的基本道理。

电影通过艺术化手法,至始至终没有出现殷家大哥的影像,这不就是无数革命先辈为抵抗侵略、寻求革命真理而投身抗战和革命的无名英雄的形象写照吗。正如伟大诗人裴多菲在《自由与爱情》诗中所写"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那样,我认为每个男人除了小爱更要有大爱,除了顾小家更要想大家,要把爱情放在强国的大环境下去思考、与实践。我们既不能忘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牺牲的先烈们,不能忘记为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和正走向强起来而无私奉献牺牲的人们,更不能忘记作为中国人特别是男子汉在强国梦中应承担的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愿家国情怀照亮每个人的纯真爱情!

家国情怀照亮爱情光辉——浅议《江南爱情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