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鬼節要定在7月半?

每年的七月十五,也就是七月半,是我們熟知的傳統鬼節,習俗有放河燈、放焰口、燒法船、燒衣包、燒紙錢、祭祖先、辦法會等等,豐富多彩。但為什麼鬼節最終會定在這一天呢?追根溯源是受到各方宗教信仰影響的。

為什麼鬼節要定在7月半?

其實七月半包含了三個節日:佛教的盂蘭盆節、道教的中元節和民間俗稱的“鬼節”。

盂蘭盆節

佛教中盂蘭盆節被定在在七月十五,“盂蘭盆”一詞,來自佛經中目連救母故事, 是梵文Ulam-bana的音譯 ,原意為“救倒懸”,即解救在地獄受苦的鬼魂。

《盂蘭盆經》記載:“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便以左手障缽,右手摶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吾今當為汝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佛告目連,十方眾僧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

目連的母親身前刻薄,死後墮入餓鬼道,目連在佛指點下,在七月十五這天供奉地獄眾生,母親得以脫離苦海。

為什麼鬼節要定在7月半?

目連救母

《盂蘭盆經》西晉時傳入中國,南北朝時統治者大興佛寺、宣揚佛法,南朝梁武帝蕭衍率先辦起了盂蘭盆會,自上而下融入民間,形成七月半開法會、供奉地獄眾鬼的風俗。

中元節

道教立七月十五為中元節,道教有“三官”之說。“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他們的生辰分別對應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所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每年七月十五日是“中元地官清虛大帝”的誕辰,這一天正是地官校籍赦罪之時,他會在人間巡視考察,依據凡人的行為好惡,赦罪他們的免刑。道士們會在這一天年紀做法,普度四方惡鬼。

為什麼鬼節要定在7月半?

《太平御覽》:“中元之節 , 地官校閱搜選眾人 , 分別善惡 ……十方大聖 , 高詠靈篇, 囚徒餓鬼 , 當時解脫。”

放河燈也是有說法的,“陸為陽,水為陰”,上元是天官生日,要在陽處放燈,所以才有我們正月十五元宵節看燈會,中元是地官生日,要在河裡放燈,所以有放河燈的習俗。當然後來過著過著也就混淆不清了,無論什麼日子放燈,其實都是寄託人們的祝福、思念之情。

為什麼鬼節要定在7月半?

傳統七月祭祀鬼神的習俗

盂蘭盆節最早出現在南北朝,三官信仰最早形成在東漢,但在之前就已經存在七月是鬼月的信仰。

民間俗信七月是鬼月,這一個月內都忌嫁娶忌喬遷。七月初一閻王會打開鬼門,放眾鬼重返人間,享受人們的祭祀。七月最後一天鬼門即將關閉,群鬼又要返回陰間。開鬼門當然是後世人們添油加醋的演繹,但秋七月祭祀鬼神的傳統早就有之。

上古時中國人有依據四時祭祀的傳統,《禮記·月令》載:

“立秋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於四郊。”

立秋之日在農曆七月,迎秋主要是祭祀白帝,白帝是秋季主神,在五行說法裡,秋屬金,象徵西方,主殺伐,所以白帝也是傳統的死神。

為什麼鬼節要定在7月半?

白帝少昊,能御百鳥

夏朝起民間也有祭拜先祖的四時祭享,《春秋繁露·四祭》雲:

“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生熟,而祭其祖先父母也。故春曰礿(yuè),夏曰禘(dì),秋曰嘗,冬曰烝(zhèng)。……嘗者以七月,嘗黍稷也。”

也就是說”秋嘗“發生在七月,用豐收的糧食祭祀祖先父母。

往南方看去,

先秦楚國巫術信仰最濃厚,每年最重要的鬼神祭祀為春、秋二祀,《少司命》有句雲:“秋蘭兮麋蕪”,像祭祀湘夫人、少司命都發生在秋日七月。

為什麼鬼節要定在7月半?

湘夫人

所以自古以來秋七月就是人們祭祀鬼神與先祖的重要日子,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總是亂糟糟的,像個大雜燴,在佛、道教的影響下,漸漸演化成民間

“七月半,鬼亂竄”的說法,認為七月半這一天鬼門打開,亡靈返回人間接受生者的祭品,最終形成我們如今熟知的“鬼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