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秀才巧對下聯,令人稱讚

我們都知道,古代女子未出閣之前,不能出家門。那婚姻大事自然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對於現代人的自由戀愛,我們還是很同情古代古代女性生活的環境,對於大戶人家的小姐可能還有相親的機會,對於窮人家的女孩來說連相親的機會都沒有了。

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秀才巧對下聯,令人稱讚


古代的相親方式,無非就是比武招親,還有的大戶人家想要給女兒找個好夫婿會選擇比文招親。

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比文招親

宋朝的民間,有一位才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的父親是一位財主,家財萬貫,但是沒什麼文化,所以就想著給女兒找一個有文化的夫婿,於是決定開一場比文招親,用一首對聯來尋找夫婿。

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秀才巧對下聯,令人稱讚


自身條件既然如此之好,那麼難免就會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讓人覺得高不可攀,這樣的人其實在一定程度上還是略顯孤獨的。因為如果是比自己水平低的人,那麼自然也看不上,而那些水平高的呢,又不一定會對自己有所青睞。

經過媒婆的挑選後,選中了三位不錯的青年才俊,他們都是有才華的公子,家境也不錯,但是才女還是想用對聯一探究竟。

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秀才巧對下聯,令人稱讚


於是才女出了一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將此聯交於媒人,帶給三位才子,讓他們各自給出下聯來。

第一位公子給出的是山間白雲漫無邊

第二位給出的是高山松柏常年翠

第三位是位秀才,給出的下聯是山間清風迎面來

才女聽後好不要猶豫的選擇第三位秀才,在媒婆的安排下倆個人見面了,初次相見兩個人便情投意合,這位風度翩翩的秀才最終抱得美人歸。

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秀才巧對下聯,令人稱讚


古代重臣左宗棠,比聯招親

古代時候對對子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也能展現自己的才華,為自己謀幸福的一種方式,比如說晚清軍政重臣左宗棠

左宗棠年輕的時候因為家中貧窮,一直沒有找到配婚的合適人選,湖南湘潭縣有家周姓大戶,要比聯招親,公開為大小姐招贅女婿。於是便抱著權當一試的心理,前往湘潭比聯招親。

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秀才巧對下聯,令人稱讚


招親的女子周詒端親自出了一上聯:“胸藏萬卷聖賢書,希聖也,希賢也。”左宗棠思考片刻,笑著給出下聯:“手執兩杯文武酒,飲文乎,飲武乎。

周詒端十分滿意,認定他就是自己的心上人,兩人成親後,妻子成就了左宗棠,多年後左宗棠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秀才巧對下聯,令人稱讚


王安石巧拾妙聯名利雙收

相傳王安石20歲時進京趕考,正值正月十五元宵節賞燈會,王安石忍不住駐足賞燈,走到一處人頭攢動,敲鑼打鼓,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大戶人家正在徵對聯招親,走進一看招親的上聯是:走馬火,燈走馬,燈熄馬停步。

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秀才巧對下聯,令人稱讚


他冥思苦想好一會,最後沒有對出來,只好離開了,終於來到京城,在會試中,主考官以隨風飄動的飛虎旗出對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馬上想到了,招親的對聯與這個正好相呼應,最後毫無疑問的考取進士,金榜題名回家時,有路過那個大戶人家,得知還沒有人對出對聯,於是把他考取進士的試題拿出來作為下聯,結果被女方招為上門女婿。

愛情事業雙豐收,一副對聯成就了王安石的一生,從此成為一段佳話。

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秀才巧對下聯,令人稱讚


中華文化五千年源遠流長,對聯文化更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首選,一副對聯竟能引出如此多感人的故事,如此如此可見一般,可見在人們對對聯文化的認可度頗深。

對聯又稱為對偶、門對、對子、桃符等,是一種典型的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

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秀才巧對下聯,令人稱讚


是一種寫在紙上、布上或者是木頭上的對偶句。主要的特點是,言簡意賅,對仗工整,結構相同。

對聯可以作為古代的一種娛樂方式,也可以作為一種民間文學。

本書收錄了包括專用春聯、通用春聯、婚嫁對聯、節日對聯、賀壽誕對聯、生育對聯等內容。

它是一本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具有實踐意義的權威著作。

才女出上聯:“洞中泉水流不盡”,秀才巧對下聯,令人稱讚


喜歡古典文學,但又對,對聯文化一知半解的買這本就足夠了。

藉助對聯,人們或寫景抒情,或託物言志,或酬答題贈,或哀輓慶賀,嘻笑怒罵皆文章。

對聯是一種源遠流長、雅俗共賞的應用文體。品讀國學經典,從一本對聯文化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