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黃河幾字形遊記之“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第一站白銀


沿黃河幾字形遊記之“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第一站白銀

白銀因礦得名、因企設市,是全國唯一以貴金屬命名的城市,是絲綢之路的樞紐要地、蘭白都市圈的核心之地、藏金聚寶的資源富地、享譽全國的工業重地、綠色高效的農業基地、絢麗多彩的旅遊勝地。

境內有伏羲、女媧的傳說,有大禹治水的遺蹟,有原始文明的彩陶和石器,有見證各民族紛爭和交融的長城,有絲綢之路的渡口,有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的聖地。

壽鹿山自然保護區

壽鹿山因其美麗的神話故事、悠久的文物古蹟、幽雅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聞名遐邇。公園地處騰格裡沙漠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周圍被荒漠所包圍,享有“沙漠綠島”之美譽。壽鹿山以明、清時馴養白鹿的僧鋁居住於寺廟之中,以“壽比南山、鹿活千歲”而得名。古老的壽鹿山、崇崗隱天,對林瞥日,為人跡罕到之地,後人以斧伐道,僧侶而建造寺廟。隨著西部大開發進程的日益推進,這座燦若明珠的綠色寶島越發閃耀著誘人的光彩。

沿黃河幾字形遊記之“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第一站白銀


沿黃河幾字形遊記之“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第一站白銀


法泉寺

法泉寺,又名“紅山石崖禪寺”,位於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東南紅山岔,距靖遠火車站約十公里。泉水依崖漩流,寺崖群山環抱,實隴上之明珠,絲綢之要衝,又是靖遠八景之首,有“法泉地靈”之稱。中國百大名寺之一。

法泉寺始建於北魏,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曆史。經過隋、唐、五代及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鑿修,雕塑、壁畫數量眾多,殿宇樓閣皆依崖而建,連為一體,雄偉壯觀。因巖崖之下有泉水湧出,崖半山腰間又有“墨池”、“月牙”、“龍骨”三泓清泉,以“法門”和“清泉”立說,故名“法泉寺”。

沿黃河幾字形遊記之“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第一站白銀


沿黃河幾字形遊記之“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第一站白銀


黃河石林博物館

這裡群山環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規模宏大。景區內石林景觀與黃河曲流山水相依,頗具天然大園林神韻。黃河石林是亙古曠世的獨特地貌奇觀,是籠罩在濃郁夢幻色彩中超越時空的造物傑作,是風格迥異的品位自然景色優越組合。在這個神奇的世界裡,挺拔偉岸牽人心魄的峽谷石林與迤邐綿延蕩氣迴腸的黃河曲流山水相依,動靜結合,剛柔互濟古樸潤澤的龍灣綠洲與疏放幹亢的壩灘戈壁隔河而望,兩種生態對比鮮明,反差強烈。景區集中展現了純天然大構造多層次緊界面的優越組合,浸透著濃厚的原始古韻,令人歎為觀止,流連忘返。

沿黃河幾字形遊記之“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第一站白銀


永泰古城

永泰古城,現址甘肅景泰縣寺灘鄉,修築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明政府為防禦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後即成為軍事要塞,蘭州參將就駐紮在這個城堡內。當時,城內駐有士兵2000多人,馬隊500人,附屬設有火藥場、草料場、磨坊、馬場等機構。

沿黃河幾字形遊記之“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第一站白銀


沿黃河幾字形遊記之“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第一站白銀


沿黃河幾字形遊記之“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第一站白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