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三家分晉

公元前475年,趙鞅死後,晉國執政的位子落在了荀甲之子知瑤手上,應該稱為荀瑤,為行文方便,以下皆稱知瑤,這應該和知氏與趙鞅保持密切的政治關係有關。

一、父死子繼

除了晉國執政大卿需要換人之外,知氏家族內部也面臨著父死子繼的問題,荀甲作為知氏宗主,有資格選擇一個兒子做知氏的少東家。荀甲有兩個兒子:嫡長子知瑤,庶次子知宵。按宗族禮法制度,荀甲沒有任何意外的準備立知瑤為宗主,但遭到了與荀甲同族的大夫知果的強烈反對。

簡述三家分晉

知果勸荀甲放棄知瑤為嗣,改立為人貪殘的次子知宵,荀甲對此非常不解,知宵是典型的花花大少,而且長得就不像個好人,立他為嗣,豈不是要滅知氏百年宗族?

知果駁斥荀甲的觀點:"知宵貪殘,但不過是個尋花問柳的惡少,而知瑤為人美鬚髯,性賢明,又擅弓馬、辯言辭,遇事明斷,幾乎是全才。但知瑤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面善心黑,別人一旦觸及他的底線,他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的。"

知果在最後警告荀甲:"若果立瑤也,智宗必滅。"很可惜,知果的先見之言被荀甲當成了耳旁風,荀甲甚至有理由懷疑知果居心不良,有篡位的野心,自然也就沒有聽知果的。

知果堅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誤,既然荀甲不聽良言,那自己也就沒有必要再踩在知氏的這條破船上一起沉到河裡餵魚,知果立刻帶著自己的族人辦理了脫離知氏家族的手續,改為輔氏,以避知瑤之禍。

簡述三家分晉

知果並沒有看錯知瑤,知瑤萬般都好,但就是人品太差,特別是恃強凌弱,這是犯官場大忌。知瑤從小生長的環境非常優越,沒有經歷過大苦大難,他對官場人生的理解就是一句話:權大一級壓死人,只要自己混得好,就有資格欺侮人。

2、 最早受知瑤欺侮的,是趙簡子趙鞅的太子趙毋恤

按道理講,趙鞅有恩於知氏,知瑤應該善待趙毋恤,而且趙毋恤將來鐵定要成為趙氏宗主,搞好與趙氏的關係,對知氏在官場上的發展至關重要,可惜知瑤並沒有看透這一層利害關係。

簡述三家分晉

事情發生在公元前464年,知瑤為了在國際上給自己掙臉面,對南邊的鄭國發起了超強度的武裝進攻。知瑤是晉國執政,作為晉國的二號人物,趙簡子趙鞅要給足執政官面子,出兵相助,因為趙鞅身染重疾,只好派太子趙毋恤代父出征。

知瑤為什麼討厭趙毋恤,史載不詳,但知瑤應該看在趙鞅的面子上,沒有為難趙毋恤,而這位晉國執政大人卻狂妄得簡直無以復加。在一次軍前酒會上,知瑤灌了一肚子貓尿,大腦不聽使喚的知瑤開始強行勸趙毋恤喝酒,趙毋恤稍有不滿,知瑤甚至舉起酒杯之類的東西去砸趙毋恤。

趙毋恤是趙家的太子爺,身份同樣貴重,在公開場合受這樣的汙辱,趙氏家臣們對知瑤的不知輕重極為不滿,義憤填膺地要殺掉知瑤,替趙太子雪恥。

趙毋恤當然恨知瑤不給他面子,但此時是不能動晉國執政大臣的,否則會導致晉國目前相對平衡的權力格局的崩潰,這對趙氏來說是很利的。趙毋恤面色平靜地告訴家臣們:"家主(趙鞅)之所以立我為趙氏嗣,就是因為我能忍!"

簡述三家分晉

這句話應該是當著知瑤的面說的,所以這自然被知瑤視為趙毋恤對自己的挑釁。等到打敗鄭國,"取九邑",回到絳都後,知瑤就跑到趙鞅面前說趙毋恤的壞話,甚至極為無理地干涉趙氏家政,要求趙鞅廢掉趙毋恤。趙鞅當然沒聽知瑤的胡說八道,毋恤是他最優秀的兒子,趙家的香火全指望著毋恤,傻瓜才會聽知瑤的。

三、為三家分晉埋下伏筆

如果說趙毋恤之前對知瑤強行灌酒還只是心存不滿的話,但知瑤這次要砸掉趙毋恤的飯碗,算是徹底得罪了趙毋恤。"毋恤由此怨知伯",此次知、趙交惡,打下了十二年後知趙晉陽之戰,並導致三家分晉的伏筆。

簡述三家分晉

除了趙毋恤之外,另一家大族的宗主韓康子韓虎也是知瑤狂妄凌人的受害者。按《國語·晉語九》的說法,知瑤欺侮韓虎是在伐鄭取九邑之後,具體原因不詳,同時受辱的還有韓虎家臣段規。但《韓非子·十過篇》說是知瑤聯合趙、魏、韓三家滅掉範氏、中行氏,瓜分其地之後的數年。

知氏確實參與了滅範與中行氏的戰爭,但知、趙、韓、魏聯盟的盟主是趙簡子趙鞅,何況當時在位的知氏家主是知瑤的祖父荀躒。公元前497年,魏襄子魏曼多和範昭子範吉射有私仇,二人已經極不相容,魏曼多聯合荀躒、韓簡子韓不信等人密謀廢掉範吉射,改立範氏族人範皋夷。

當年十一月,荀躒聯合韓不信、魏曼多,並與晉定公姬午結成小團伙,共同進攻範氏與中行氏。七七八八之後,勢力稍顯單薄的範氏與中行氏根本架不住這群殺紅了眼的虎狼,範氏宗主範吉射和中行氏宗主荀寅被晉人打跑,逃到朝歌避難。

範氏和中行氏在晉國的失勢,引發了一場國際上轟轟烈烈的營救範、中行的外交事件。春秋三大名君魯定公姬宋、齊景公姜杵臼、衛靈公姬元,再加上屢被晉欺侮的鄭聲公姬勝,四國非常高調地組成反晉聯盟,聲言必救範氏與中行氏。

韓非子說知瑤與趙國等盟友滅範與中行氏,應該指的是公元前458年,四個贏家瓜分了原來屬於範氏和中行氏的封地。在這場內部火併中,知瑤並沒有出過什麼大力,但因為知氏實力最強,所以分到的贓款最多。發了橫財的知瑤胃口越來越大,他開始插手晉公室的君位繼承問題。

因為晉出公姬鑿對四家滅範、中行氏的行為極為不滿,準備聯合齊國和魯國,討伐不把晉公室當盤菜的四家大族。四卿雖然各有利益訴求,但大敵當前,他們還是組成了反晉聯盟,將雄心萬丈的姬鑿踢出晉國,轟到齊國當寓公去了。

隨後不久,又是由知瑤出面,改立晉昭公的曾孫姬驕為晉侯,就是晉哀公。此時的晉國,大局已完全被知瑤控制,《史記·晉世家》雲:"當是時,晉國政皆決知伯,晉哀公不得有所制。知伯遂有範、中行地,最強。"

知瑤作為官二代,人生中基本沒有受到什麼挫折,事業順風順水,這在相當程度上吊起了知瑤的胃口。段規給韓虎分析了知瑤的為人:"好利而驁愎。彼來請地而弗與,則移兵於韓必矣。"如果韓氏拒絕知瑤,以知瑤的狂暴性格,必然發兵攻韓,韓弱而知強,勝負不問可知。

簡述三家分晉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繼續養肥知瑤的胃口,讓知瑤去繼續搜刮趙與魏的封地,趙與魏必不予地,知瑤必攻趙、魏,則韓可以觀三家之變,從中漁利。

韓虎聽進了段規的建議,把萬家之縣送給了知瑤,韓虎的退讓果然讓知瑤的自信心極度暴發。趙鞅暫時不想得罪知瑤,也給了知瑤一個萬家之縣。

結語:統一晉國,實現代晉大業

知瑤之所以連續向趙索地,主要是考慮到趙在三卿中實力最強,是知氏的心腹大患,必欲除之。知瑤做了兩手準備,如果趙毋恤給地,則趙氏實力必然減弱,再徐圖之;如果趙毋恤不給地,正好給了知瑤一個滅趙的藉口,滅趙,再圖韓、魏,最終統一晉國,實現代晉大業。

參考文獻:

《帝國霸業之崛起》

《資治通鑑》

《三家分晉——四個君主,四個謀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