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的犧牲不是愛,是不能承受的負擔

看過一則多年前的新聞,一位單親家庭的母親,抱著培養兒子成龍的心願,拒絕再婚,辭掉工作,賣掉房子,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兒子身上。在剛40歲出頭時,下定決心進城陪讀,從兒子中考一直陪讀到兒子考研。

過度的犧牲不是愛,是不能承受的負擔

看到前部份內容,或許很多網友都會感嘆到母親的偉大,母親的愛,母親的奉獻,母親的犧牲……。然而,故事的結局如何?兒子歷經兩次考研失敗,患了嚴重的抑鬱症,最終持刀自殘,母親為了阻止兒子,奪刀過程中被誤刺,險些喪命。

也許是因為舊社會觀念的複製,認為母親為了子女犧牲、奉獻自己是理想當然。談論到母親,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偉大的母愛,和奉獻、犧牲總是脫不了關係。就像小時候,母親常對我們說:“捨不得吃,捨不得穿,起早貪黑,都是為了你,為了你能更好的生活,你這麼不懂事,太讓我傷心了。”類似的犧牲,如婚姻不順的父母對孩子說,“我們這麼多年不離婚還不是為了你。”,情侶之間:“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你。”

過度的犧牲不是愛,是不能承受的負擔

往往,這隱藏在犧牲的背後,是無法控制的憤怒和壓抑的委屈。當一個人過度犧牲,失去自我,完全為了別人而活時。隱射出來的必定會壓抑又隱忍,於是他/她的口頭禪將會是:“我還不都是為了你。”然而,這種犧牲式的付出,並沒有得到肯定或者感恩,也並沒有帶給任何人幸福。這已經不是一個誰為了讓誰活下來就需要犧牲自己去死的年代了。

過度的犧牲自己,成全別人,會讓對方的生命承受不能承受之重。犧牲意味著傷痛,意味著不公。只要有傷痛和不公,就會希望獲得相應的代價和補償,然,一旦萌生這類想法必定會破壞原有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