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裡一直存在許多鄙視鏈:
進口車>合資車>國產車
德日系車>美系車>韓法系車>國產車
……
不變的是,國產車總是憋屈“被吊車尾”。
而說到國產車“出海”,在許多人的觀念裡,歐美日等發達市場就該是大眾、奔馳、寶馬、豐田、日產、福特的天下,而能接收國產車的去處,似乎只有那些經濟欠發達的國家或地區,更甚至有人戲稱:別人賣汽車,我們賣“鐵皮”。
十年前,幾乎不會有人相信,國產車頭上烙印的“低品質”、“廉價”等標籤,將會被一家未來的中國車企在“出海”路上,一一碾碎。
一
近日,兩年一屆的世界客車博覽會(Busworld Brussels 2019),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拉開序幕。
作為全球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的倡導者,比亞迪在此次參展的超級產品矩陣——融合全新設計理念的“未來巴士”中,加持了“二氧化碳空調自動精準控溫”、“360°全景影像系統”、“智能監控與診斷系統”等多項黑科技,可謂賺足了眼球。
參展期間,比亞迪還當場收穫了來自挪威國家鐵路集團旗下最大巴士公司Vy的55臺純電動巴士訂單,雙方在比亞迪展臺上直接就進行了簽約。
“續航里程真能這麼長嗎?”“電動大巴靠譜嗎?”而當2011年比亞迪電動大巴首次出現在Busworld展會上時,國外對這個“新生事物”是滿滿的質疑與吐槽。
8年後,比亞迪不僅五度亮相Busworld,更已成為歐洲市場的“老常客”。
在外媒報道口中,比亞迪品牌出鏡率越來越高;在歐洲街頭巷尾,其車標流淌的國家也越來越多。
就在Busworld展會前不久,比亞迪在歐洲還攻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斬獲德國首個純電動大巴訂單。
歐洲市場一直是衡量汽車品牌國際化程度的最高標準,也是世界各大車企的競技場。關於歐洲市場,最廣為人知的是,中國、美國大賣特賣的“兩田車”(豐田&本田)在歐洲卻如同踢到鐵板,毫無存在感。不僅如此,像雷克薩斯、英菲尼迪等日系豪華車也同樣在歐洲賣不動。
若是攤開歐洲各國暢銷車型排行榜單,還會發現一個驚人事實:不只外來車難以進入歐洲市場,歐洲各國之間也存在著隱形鴻溝。
德國是大眾、BBA的天下;法國是標緻、雷諾的天下;意大利是菲亞特、藍旗亞的天下;即使是已沒啥本土汽車品牌的英國,排名靠前的一些汽車也都是在其國內生產。
可以看到,歐洲人不僅僅是偏愛“本土車”,更精確點,是偏愛“本國車”。
再往深一層挖掘會發現,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還在於歐洲為保護本土汽車市場,放了兩個大招:關稅+補貼。
拿日系車而言,歐盟對日系車設置的關稅高達10%,而美國對日系車的關稅才2.5%,這意味著進入歐洲市場,日系車將處於極大價格劣勢。
而為何同樣來自歐盟的國家,在沒有關稅門檻的前提下,也難以在歐洲他國生存?這就與真正的大殺器“補貼”有關。
補貼有多強大?
德國政府2009年的一年“補貼”就達到了50億歐元,而在當前新能源趨勢下,補貼數額只會成倍數級增長。
讓外來車企較為吐血的是,歐洲政府總能想出各種法子,將補貼對象幾乎“點對點”精確瞄準本土品牌,如“必須在本國建廠”、“解決**萬人的就業”等等。
單獨來看德國汽車市場,它還又更為特殊一些。在百年汽車工業史中,德國誕生了大眾、奔馳、寶馬、奧迪等眾多全球知名汽車品牌,德國車的本土競爭力全球數一數二。
比亞迪能打進德國市場,不僅需要克服德國政策層面的不利傾斜,在公交大巴細分領域,無形中還要和奔馳PK。
德國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主要由地鐵、市內輕軌、出租車以及公交構成,但只有大城市才有地鐵和輕軌,出租車和公交車在德國城市核心地帶發揮著重要作用。
許多人都知道,德國滿大街跑的出租車是奔馳,讓人想不到的是,公交車也幾乎都被奔馳承包了。
正是在這種處處瀰漫著壟斷氣息的氛圍下,比亞迪最終成功敲開了德國市場大門。
但就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比亞迪攻下德國市場這座堡壘,也不是上了“速成班”。
在進入德國之前,比亞迪早已成功將英國街頭的文化象徵換了“新顏”。
從2013年的定製化純電動單層公交大巴,到2015年的定製化純電動雙層公交大巴,倫敦街頭的“國寶車”,由保守的“英倫紅”迎來了創新的“中國紅”。
比亞迪為英國等地打造的全球首款純電動雙層大巴
截至當前,比亞迪純電動大巴在英國已有200多臺,佔據英國純電動大巴市場60%以上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在倫敦,這一數值更是超過80%。
在意大利、在葡萄牙、在丹麥、在匈牙利……比亞迪已進入歐洲20多個國家90餘城。
二
在日本,比亞迪也邁入了全新階段。
2019年3月,比亞迪第四次在日本交付電動大巴,並正式宣佈為日本市場“量身定製”電動巴士。車輛的“定製化”,向來被認為是車企獲取更大市場份額,邁向全新發展階段的重要標誌,從大眾、奧迪等跨國巨頭在中國的發展歷程可見一斑。
早在2015年,比亞迪在日本京都交付了5輛純電動大巴。
這是中國汽車工業60多年曆史上,第一次有中國汽車運行在日本街頭。
如果把歐洲市場的嚴苛程度比喻成難踢的“鐵板”,日本市場更像是個難攻的“鐵桶”。
它被視為“世界上最封閉”的汽車市場,街頭的國外汽車品牌鳳毛麟角,幾乎所有的外國車,在銷量佔比餅狀圖上只能淪落為“其它”——豐田、日產、本田等八大本土品牌長期盤踞,佔據了日本93%以上絕對市場份額,此外還有近50%日本“國產車”必須背井離鄉,出口到其他國家。
就連汽車強國美國,也不得不面臨日系車在美大賣,而美系車在日本賣不動的“窘境”。
此外,哪怕曾進入了日本市場的汽車巨頭們,不少也都黯然撤離。
全球汽車銷量TOP10榜單中的現代、福特汽車就在日本遭遇了“折戟”:2009年,現代汽車中斷在日本的轎車銷售業務;2016年,福特汽車宣佈撤出日本市場。
美國、韓國汽車品牌都難以立足,中國汽車廠商到日本賣車,更是猶如重慶火鍋師傅去做日本料理——不被轟出來,已是萬幸。
比亞迪剛進入日本市場那會兒,日本網民充分發揮了毒舌本事,“還不知道一年後是啥樣兒,估計跑著跑著就散架了。”
散,架,了,,,多麼扎心的評價!!!
不過在良好運營數據面前,“真香現場”來得也相當壯觀。
2016年,日本知名雜誌官方發聲,運行一年的比亞迪純電動大巴得到乘客、運營商的肯定。2019年,日本最大公共電視臺NHK對比亞迪上海車展發佈會的報道在日本全境播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廠家存在感很強,中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所發佈的新車充電15分鐘就可行駛100公里。
從一個城市到多個城市,從一款巴士到多款巴士,從公交車,到港口接駁,再到景區接駁。目前的日本市內公交市場,每3臺純電動大巴中就有1臺由比亞迪提供。
三
有了歐盟、日本等工業強國的背書,比亞迪不必再花費大量時間做同一道“證明題”,一道關於自證實力的題。
2017年,智利主動叩開比亞迪大門,向其國內引入首批純電動大巴。
短短不到一年,智利又再次砸下重金,向比亞迪購入100臺純電動大巴。
對於電動車,智利總統展現了非一般的熱情,不但次次參與交車儀式,更親自跑到比亞迪全球總部實地考察。
2019年4月,智利總統皮涅拉對華國事訪問期間,特意繞道南下,到訪比亞迪深圳總部。不只看了車,居然還帶著隨行的智利“國寶級”F1賽車手,親自上車試乘,體驗了一把“速度與激情”。
總統來深的目的很明確——取經。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深圳從小漁村成長為國際化大都市,發展速度一直讓人津津樂道。在電動車領域,深圳也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深圳速度”,2017年,深圳成為全球首個全面實現公交電動化的創新城市。
把深圳和比亞迪都溜達了一圈後,這位智利總統在為中國發展速度深深折服之餘,還放出豪言,“智利要成為繼中國後,全球電動巴士保有量最大的國家。”
這不只是說說而已,因為,3個多月後,又有183臺比亞迪純電動大巴登上了去往智利的貨船。
2019年10月15日,智利正式開通了拉美首條純電動大巴專線,打造拉美最大純電動公交車隊,讓聖地亞哥成為了拉美電動車的“先行示範區”。值得一提的是,這條線上的巴士都被比亞迪承包了。
目前,智利聖地亞哥共有386臺純電動大巴(比亞迪285臺佔比74%),成為除中國城市外,純電動公交數量最多的城市。
結語
如今,比亞迪不僅全面覆蓋了歐美日韓等發達市場,足跡更是遍佈全球6大洲、50多個國家、300多個城市,在全球累計交付各類純電動巴士超過5萬臺。
五年前,當北大教授武常岐看到《外國輪子中國路》這本書時,曾痛心感慨,“中國路上跑的70%以上都是跨國公司的品牌車。”
五年後,比亞迪正在用前沿電動科技,在世界各地譜寫下不同版本的《中國輪子外國路》故事……
閱讀更多 汽車生活六六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