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交朋友”:不要怕與眾不同,先做好自己

大女兒剛上一年級時,在學校裡遇到了很多問題,尤其是關於交朋友這件事。

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女兒從小養成的好習慣(例如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追跑打鬧)怎麼都沒有了?變得越來越“沒有教養”。我就問她為什麼,她告訴我說:因為同學們都這麼做,如果我不一樣,她們就不跟我交朋友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個問題,所謂的”大環境“有問題,如果自己的孩子表現不一樣就會被孤立。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也是人人需要面對的問題,但是,這樣的從眾心態其實是負面、消極的,不利於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讓我們多些決心和堅定的意志力去做正面的引導者吧。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兒童“交朋友”:不要怕與眾不同,先做好自己

我告訴女兒,我們成年人的社會是按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標準來判斷人的,也是按照這個標準來交朋友的。

如果你的朋友都是“缺乏教養”的人,那麼,即使你出汙泥而不染,也會被認同為與這些人一樣。那些原本喜歡你本人、想跟你交朋友的好孩子也會對你敬而遠之。

反之,即使沒有很多“朋友”,但自己足夠優秀,自然會有更優秀的人來主動找你做朋友。

所以,首先要把自己的真實狀態表現出來,如果因為做對的事情而被排斥,這些排斥你的人也不需要你去屈從,他們就不應該在你的朋友名單中。

第二學期,女兒自己的成績越來越好,加上她本身就是一個關愛別人的孩子,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她,她也常常回家跟我“彙報”:今天某某人主動跟我交朋友了,這些個“某某人”都是班上學習好或者其他方面比較優秀的孩子。

不要怕自己與眾不同,不要怕被孤立

,做事情也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好評和讚揚,更不是為了交朋友,而僅僅是為了我們自身的身心平靜。不要怕做引導者,但也不要為了做“引導者”而刻意“引導”,做好你自己,先。

用“交換秘密”換來的“友誼”,往往不是真正的友誼

大女兒現在六年級了,幾乎跟班裡所有的人都是朋友,當然也有好得不像話的閨蜜。

兒童“交朋友”:不要怕與眾不同,先做好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裡,閨蜜造成的徹骨傷害不勝枚舉,因此,我對於閨女兒的閨蜜就非常敏感。閨女兒自己也在二年級遭遇了“閨蜜”帶來的傷害。

閨女兒是體委,同時也在學校的武術隊訓練,隊裡交了幾個好朋友。其中一個是同年級但不同班的女孩子(稱她為“某某”吧)。

閨女兒經常回來跟我分享:今天某某跟我說了誰誰誰的一個小秘密,她說這是我們的秘密,不要告訴其他同學也不要告訴家長……。

過兩天,閨女兒鬱悶地回來說:某某跟別人說我如何如何,還不讓告訴我……

再後來,閨女兒熬到妹妹睡覺了,說要跟我談談,關於某某:某某跟我鬧彆扭了,而且她還讓所有我們認識的同學都不許跟我玩兒……

問題升級!在我看來,這已經屬於“校園霸凌”的範疇了。

我問閨女兒心理是什麼感受,她說:我很傷心!我很用力地維護某某,別人說某某壞話我都不允許;某某讓我保守的秘密我也都保守了,但某某卻向別人說我的秘密……某某說我們是閨蜜,就是要分享秘密……可是幾天前,因為一件小事情,某某就跟我生氣了,還不許所有我們共同的朋友跟我玩兒……

看到傷心的閨女兒,我只能“殘酷”地告訴她,背後議論別人首先就不對,用這樣的“秘密”交換來的“友誼”,也不是真正的友誼。因為她能夠“出賣”別人,也同樣會“出賣”你。而你的善良和不設防導致你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了她,而其實,你的秘密以及很多人的秘密,只是人家用來交換更多“友誼”的籌碼。

真正的友誼是相互關心、互相幫助,世界觀、價值觀一致的人才能坦然、輕鬆地交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會互相傷害。

兒童“交朋友”:不要怕與眾不同,先做好自己

這個尺度很難把握,對於孩子而言更難以判斷,那該怎麼辦呢?

我認為唯一的方法就是,做一個善良、正直、樂觀的好孩子,坦然面對得失,能夠留在身邊的就是朋友,留不住的也就不要強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