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1+5”組合拳築起防貧“截流閘”

通訊員 張海濤 張有忠

今年2月28日,經省政府批准,天祝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在實現階段性目標的同時,天祝縣委、縣政府深刻認識到,脫貧攻堅收尾工作絲毫不能放鬆,鞏固成果、防止返貧,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該縣堅持“未貧即防、返貧即扶”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天祝縣建立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工作方案》,建立五項制度機制,打出“1+5”防貧組合拳,實施無縫隙精準幫扶,確保脫貧群眾持續穩定脫貧不返貧,易貧群眾提升生活質量不致貧。

建設就業創業超市 保障務工增收

天祝縣牢固樹立“穩就業就是穩民生、穩發展”的理念,建設就業創業服務超市,實行實體化運作,在全面摸排的基礎上,建立企業用工崗位和農村務工人員數據庫,彙總形成勞務信息池、務工人員信息池。創新就業創業超市採取“實體+線上”運行模式,線下做好就業創業諮詢、就業創業指導、用工信息介紹、職業技能培訓等工作,線上通過微信、手機短信等方式,為用工企業和貧困勞動力搭建信息交互的網絡服務平臺,實現點對點信息推送,既解決了企業用工需求,又保障了貧困群眾穩定就業增收。

為保障就業創業超市高效運行,該縣建立鄉鎮勞務輸轉考核獎懲制度體系,壓緊壓實鄉鎮和幫扶幹部、村第一書記、村幹部責任,用制度管理提升勞務輸轉質效。建立經濟部門給崗位、社會部門搞培訓、招商部門引企業等全員參與穩就業的制度體系,促進農民工安全上崗、有序流動、穩妥就業。

發放小額貼息貸款 培育到戶產業

為更好地實施精準脫貧,天祝縣積極籌措小額信貸貼息資金,與金融機構合作,向有經營能力而資金不足的貧困戶提供小額貼息貸款,以信貸促扶貧。小額信貸扶貧主要面向有勞動能力、懂經營技術、有發展意願而資金不足的貧困戶,按照村組、鄉鎮、縣金融服務中心、縣財政逐級審核的程序,確定小額扶貧資金貸款戶。金融機構對信貸戶進行授信,根據經營基礎,貧困戶可申請免擔保、免抵押的貼息貸款,用於種植、養殖、加工等項目,有效解決貧困戶有脫貧能力而無發展資金的問題。

有小額信貸扶持需求的群眾紛紛表示,有了小額信貸,他們不再望“錢”興嘆了,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一定要用好信貸資金,增強自身“造血”功能。

辦理“防返貧”保險 鞏固脫貧成果

天祝縣引入第三方保險公司,合作創設“防返貧”保險,對因病(傷)、因學、因災等出現致貧返貧風險的農戶,開展防控救助等工作。該縣組織教科、衛健、民政等相關部門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根據農戶實際情況,合理確定防貧預警線、防貧保障線,實時進行監測,超出預警線的列為防貧監測對象,低於“防貧保障線”納入防貧範圍,經調查確認符合救助條件的發放保險金,防止家庭人均收入低於保障線而致貧、返貧。

該縣採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途徑相結合的方式,建立高效運轉的防貧保險工作流程。各鄉鎮村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保險公司展開核查,認真完成防貧對象評議公示、保險金髮放、幫扶舉措落實等重要環節。在發生風險時,通過農戶申請、情況交辦、調查核實、結果轉交、評議公示、審批備案、資金到戶的程序,按核定標準發放防貧保險金。

用好村集體經濟收益 扶持兜底對象

該縣創新建立村集體經濟收益扶持兜底保障戶機制,優化使用行政村光伏扶貧電站、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和入股分紅等形成的各類收益資金,建立扶持兜底保障戶“基金池”,對村裡無業可扶、無法外出導致收入來源少、收入低且有能力勝任崗位工作的兜底保障戶,安排參加村級小型公益事業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各村通過安排兜底保障對象從事清潔村內衛生、守望相助、照護殘疾人、在日間照料中心看護老人等力所能及的工作,讓他們獲取務工薪酬,在提高農村公共服務能力的同時,增加兜底保障對象的家庭收入。

各鄉鎮根據村裡開發的崗位特性,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做好平時履職、到崗情況登記,對工作積極性高、作用發揮好的人員進行獎勵,在調動從業人員工作積極性的同時,最大限度遏制返貧現象的發生。

抓住項目建設契機 拓寬就業渠道

項目建設是增加就業崗位的主要源頭。該縣加大縣域內各類項目建設吸納貧困人口就近就地就業力度,發改、住建等相關部門積極引導縣內重大建設項目施工單位優先使用本地勞動力,特別是貧困家庭勞動力,通過就業創業超市及時發佈項目用工信息。各鄉鎮成立勞務合作社,將農村剩餘勞動力組織到一起,與用工項目和企業對接提供勞務服務。

該縣專門出臺政策,明確規定凡縣內政府投資項目,普通用工中農村貧困人口所佔比例不低於30%。各項目主管部門在與項目實施單位簽訂項目工程合同時,將吸納貧困人口用工條款作為一項基本內容列入協議。對於投資規模小、施工相對簡單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鼓勵支持鄉鎮勞務合作社組織貧困群眾成立施工隊,進行施工建設。縣內各國有企業用工,原則上全部吸納縣內貧困人口務工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