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情緒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二)


做好情緒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二)

求異思維故事事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下一句是“不要傷心不要哭泣,要相信未來美好的日子在等著你”,還是“這只是開始”?派克《少有人走的路》開篇之言:人生困難重重。


“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工作是大事,工作講原則,講道理,講正確,生活是小事,小事講風格,講心理,講有效。大事講道理,小事講心理。

臨商銀行食堂外試圖開門的工人,以及開車走橋過河要拐大彎實際,說明打破固執思維困難性與可能性。

當我們習慣乘電梯上下時候,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一旦電梯有了故障,或者暫時不能使用,自然就要爬樓梯,爬樓梯給我們什麼啟示?一是我們都有多個解決問題途徑。二是新問題出現就要嘗試新方法解決。三是爬樓梯意味著不停轉換方向,就會到達新高度。四是知道新方法並不意味就能解決問題,“每到人生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條路是對的,可就是不走,因為這條對的路太他媽的難走了。”

不求不幫,求了未必幫,能幫也要用心理方式。如同大街上遇到牙齒不好的人,即便我們是牙科醫生也不會主動指出來。對方希望一步到位解除問題,這時候也要避免直接告訴怎麼辦,有個怪物西瓜故事,說有人發現地裡長了個怪物,圓圓的,有著綠皮花紋,跑去告訴另一個人。這個人有兩種處理模式,一種是去地裡看了看,就告訴是西瓜,別人還是一頭霧水;另一種則是一起去地裡,遠遠觀望,慢慢靠近,甚至用東西觸碰,發現沒有危險,再圍著觸摸研究,最後這個人提議可以打開看看,露出紅瓜瓤再建議品嚐,最後大家一起分享了美味西瓜。顯然,這個西瓜寓言故事,啟發了我們用心理方式耐心曲折共情方式來有效幫助別人。

做好情緒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二)

心理本質兩句話

情緒是心理現象,也是一種心理過程。首先講明白心理是什麼,就是兩句話,“心理是腦的機能,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遇到誰這麼說就是在講科學心理學,不是偽科學,不是反科學。


1、第一句話機能就是功能,大腦是腦細胞構成卻不是這團物質本身,如同大樓由鋼筋混凝土構成卻不是材料本身,我們用的是功能。

看一枚樹葉,顏色是客觀世界存在的嗎,沒有學過心理學的人認為是的,初中物理告訴我們,客觀世界存在的是光波,進入眼睛變成神經信號進入大腦,形成顏色這個心理現象。朋友想學習駕照,測試後紅綠色盲,無法區分紅綠燈不能學習,我們看到的五顏六色,在色盲看來就是黑白世界。

聲音也是,手機鈴聲響起,以為是手機發出的,其實發出的叫聲波,進入大腦被接受的是聲音,這是心理現象。人的聲音範圍16-2萬赫茲,超聲波次生波一樣存在只是不能聽到,就無法形成聲音這個心理現象。遙遠森林倒下大樹,你會聽到聲音嗎,不會的,因為聲音信號傳不到大腦。

疼痛感,過去沒有藥物治療的糖尿病人晚期截肢,幻肢疼疼在大腦。牙疼民工拔牙,拔沒了還疼,手術麻醉在大腦。

看看地球儀,存在上下嗎,中國美國反過來的,都是朝上不朝下。有黑天白晝嗎,跑到地球一側遠處會同時看到黑白天。再繼續升高距離,空間站宇航員看到的只是藍色星球一個。這就是高度決定視野,不同樓層看到不同風景,可悲的低層以為看到是高層。

世界存在中心嗎,看不同國家世界地圖,不同國家學生描述自己心中世界地圖,截然不同的。人人自我中心主義,可悲是總認為看不到別人的看法,別人也是自己的中心,不能覺察不能換位思考才是可悲的。

實驗檢驗,打手,樹葉放到身後。

2、第二句話的理解。心理不是無中生有,來自現實但不是現實本身,屬於自我大腦加工產物。

提問3句話反映這個人如何,單位如何,領導如何,同事如何,得出結論“你他媽的也不怎麼樣”。

有人開個玩笑,兩個人聽後反應會不同,一個人無所謂笑笑就是,另一個人可能非常生氣。這就是刺激帶來的反應截然不同。所謂大刺激小反應,或者小刺激大反應。

講課反饋好是大家品質好。講課可能大家聽的不滿意,認為胡說八道,可是為了表示尊重不得不認真聽,課後反饋還會說講的真好,給打個高分,這是大家心理反映,不是真實,真實的是大家優秀,而不是我優秀。有個說法,“別人尊重我,不是我多厲害,是人家厲害。”

復讀高考生推遲去上學,家長焦慮,親子關係衝突嚴重,為何?因此我們看到是孩子不是真實孩子,而是頭腦想象出來的那個孩子,“只要努力了就能接受”其實看到還是自己心中的孩子。看待別人也是類似,導致理想與現實激烈衝突。

高考孩子,一個山大一個北大一個臨大,誰最高興,在於比較。

做好情緒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二)


哲學文學佛學下的心理現象

加深理解心理本質,不同學科描述不同意思一樣。心理學“你看到是你想看到的”,哲學“存在就是被感知”“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古希臘哲學家埃皮克迪特斯說過一句話,“一個人不是被事件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件的看法所困擾”,用合理情緒療法通俗話語說,就是影響我們情緒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解釋。

佛學說“心中有什麼眼中就會看到什麼”,慧能大師仁者心動故事。

王陽明心學“心外無物心即理也”,與學生踏春,學生請教:心外無物心即理也,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那這滿山的花,在山間自開自落,難道是我們的心所控制的嗎?王陽明笑了笑,意味深長的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文學“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眼睛”。蘇東坡:《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韋應物:《聽嘉陵江聲》“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鳴?”歐陽修:《贈無為軍彈琴李道士》“彈雖在指聲在意,聽不以耳而以心。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覺天地愁雲陰。”

做好情緒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