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顧]首支香港球隊僅僅一個賽季便黯然退場欠薪至今


[往事回顧]首支香港球隊僅僅一個賽季便黯然退場欠薪至今

CBA至今的25年曆史中,從當初的12支球隊一直擴張到目前的20支球隊,期間經歷了風風雨雨,一些球隊不乏底蘊,一直堅持至今,但也有一些球隊早早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早在01-02賽季,CBA就迎來首支中國臺北球隊,當時為了要組辦號稱“橫跨港臺地區的全國賽事”,中國籃協有意再引進一支香港球隊。

在這樣的背景下,2002-03賽季,香港飛龍隊正式加入CBA聯賽,但,令人意外的是,僅僅存在了一年的香港飛龍隊便黯然退場。

實事求是地說,香港飛龍並非一支嚴格意義上的香港隊,其13個主場有11個主場是設置在廣東深圳,只有主場對陣臺灣新浪獅和浙江中欣男籃(現浙江稠州銀行男籃)的比賽是放在了主場香港。


[往事回顧]首支香港球隊僅僅一個賽季便黯然退場欠薪至今

新賽季開始之前,中國籃協將原本屬於新疆男籃的第一位選秀權給了香港飛龍男籃,他們用這個選秀權摘下了薛玉洋,同時,在引援上,引進了呂曉明、老將孫鳳江和入選過國家隊的歐陽貴景;外援方面,香港飛龍選擇了沙龍-萊特和威利-米切爾這對組合。沙龍-萊特是94年首輪第6順位被76人選中,首個賽季便場均砍下11.4分6籃板的數據,但是後來由於車禍斷送了NBA生涯,隨後來到香港飛龍。

就這樣,香港飛龍開始了CBA之旅。揭幕戰對陣北京男籃,香港飛龍男籃僅以5分之差落敗,讓人似乎看到了希望,但隨後的比賽中,香港飛龍因為資金不足,導致戰績越來越差,甚至在最後幾輪比賽,香港飛龍男籃只能帶著7、8名球員去前往客場比賽,回來的旅程甚至還需要借錢。一些球員選擇離開,外援拿完錢聯賽還沒打完就走了。

面對球隊困境,香港飛龍也進行了相對應的措施,在招商方面,原本一家企業打算出資800萬買下場地廣告和冠名權,但是老闆非要1000萬,最後談崩了。


[往事回顧]首支香港球隊僅僅一個賽季便黯然退場欠薪至今

2003年1月18日,長春解放大路學校職業籃球俱樂部與香港飛龍簽訂了收購合同,出資約四百萬元人民幣收購了香港飛龍隊百分之七十六的股份,並提請中國籃協將香港飛龍的主場設在長春。但是當時香港飛龍男籃不願意放棄“香港”的頭銜,中國籃協也考慮到這支球隊的特殊因素,最終收購一事再次以失敗而告終。

這個賽季結束後,香港飛龍直接宣佈解散。但是,時至今日,球隊欠下球員和教練的薪水並沒有還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