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这是一篇醒脑笔记

“职业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探索出来的。”


一季知识分享社区之乐分享知识课堂

第13期《职业生涯探索》

时间:7月24日本周二晚上8点

主讲人:王女士,一季知识社群群友,新精英认证职业规划师

课程大纲

PART1 职业现状

  • 职业发展困惑
  • 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PART2 事业探索

  • 高峰体验及甜蜜点

PART3 目标实践

  • 能力三核
  • 我的核心才干

PART4 最终目标

  • 我的生活


- 正文 -


大家晚上好,我是王小娟。

今天是我第一次在线上讲课,有点紧张,如果有讲的不清楚的地方,希望大家在课后提出来。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1

其实,职业规划和职业探索有很多内容。今天我分享的是我在咨询过程中大部分的来访者经常会遇到的困惑,以及我所能够给予的解决办法。

那为什么这节课我管它叫做《职业生业探索》而不是《职业生涯规划》呢?

因为职业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探索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慢慢去发现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可以要到什么。

职业生涯规划其实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2

上图(图2)是我的介绍。

我学了很多课程也实践了一些,但我很少去做专门的认证。在我看来,学到的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发挥作用,东西要拿来用才有意义,所以我做的认证比较少。

PART1 职业现状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3

上图(图3)是我们今天分享的内容,我会一点点地带入,和大家一起去探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4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做职业规划?

其实我们都会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扰(图4),包括我自己的转型时间也很长。

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几大块,它们是:

1. 我们的价值不能实现

2. 我们的职业理想被限制

3. 我们的上升空间被限制

4. 我们跟同事和老板的关系

5. 我们做的不开心

6. 工作做的得心应手,但和家庭的关系处理不好,在这方面很多职场妈妈都有这个困惑。

在我转型做咨询师后,接触的案例大多集中在工作5-15年的伙伴,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我现在做的不开心,想转型,但是不知道往哪里转;

一个是我现在工作做的不错,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也想转型,也是不知道往哪里转;

因此,这次我想把关于这两个方面的探索内容跟大家进行分享。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5

上图(图5)可以看到,我们的职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和自我实现期。

生存期一般都是很短暂的。接着在我们工作几年后,我们进入到职业发展期,我们可以在图中看到,这段时间内的事业(自我)发展线是曲折的(时间轴下方的事业发展线)。

对于我们来说,在这个过程中是比较艰难的,也缓慢。这段时间也是我转型的过程,那份苦我是能感同身受的。它是一个坎儿,因此如果我们遇到了这道坎,就要去探索怎么把它跨过去。(图6)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6

PART2 事业探索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7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索我们的事业线,去发现我们新的起点。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8

大家看一下这张图(图8)

这张图是我在自我探索时期画的一张图,我来拿我自己做一个例子。

如果我们在现有工作的时候做的不开心,找不到成就感或者意义感,而又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这里有一个小方法。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9

我们找一张白纸,或者一面墙的大白板,效果会更好。我们把特别有热情的事情写下来,不要给自己设定限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可以使关于工作的,关于爱情的,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

这时肯定会有小伙伴说,我写了几条就不知道写什么了。我这里可以给大家一些坐标:

我希望挣更多的钱

我希望获得更高的职位

我希望体验更多的生活

我希望去冒险

我希望去体验能让我开心或者与众不同的东西

拿我自己举例:我的运动协调性不好,但我很喜欢速度性的运动,比如滑冰,它是我慢慢探索的一个途径。

然后会有小伙伴觉得自己想得还是不够。那么可以再去延展到这些东西,比如:

你特别崇拜的偶像身上的一些特质或者技能,是你很羡慕或者想去拥有的。你就可以把这个技能放到这里,然后再去梳理。

或者说,你不喜欢的人一些特质,可能也会触发到你,把这部分也写下来。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10

接下来(图10),在确定好哪些是我们有热情的事情后,把自己有能力去做好的事情圈出来。在这张图上我用了橘黄色圈出了我能做好的一些事情。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11

那么这张图(图11),在刚才我们做的基础上去做第三步:

圈出可以和社会交换资源的事项,其实就是换去金钱,换去社会位置等等。在这里我用绿色把它标记出来了。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12

那么现在这张图(图12)就是我们刚才探索工作的一个总结。

第一步找出热情圈

第二步找出能力圈

第三步找出个性圈

第四步是社会价值圈

四个圈中间重叠的部分就是我们职业的甜蜜点。

刚才没有提到个性圈,我在这里用我的例子说明一下。

我以前是在一家德企工作,我很明确的一点是我很适合在外企工作,工作流程和目标都很清晰。我在跳槽的时候换了一家合资公司,我忽略了这家公司中国合资部分的影响力,或者说是权重。这家合资公司可以说是垄断性的国企了,因此它的沟通方式和我之前所在的德企是完全不一样的,等于说我给自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然后跳了进去。

个性这部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大家要自己留意。如果不注意就会容易造成自己的个性和企业的工作氛围产生冲突。例如比较在意生活质量的伙伴,如果去了996的创业公司工作,有可能就不会适应。

找到了我们的职业甜蜜点,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PART3 目标实践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13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14

下一步就是把甜蜜点变成事业线。举个例子:

比如说我确定了一个甜蜜点,在把它变成事业线之前其实风险很高。因为我们要经历离职、换工作、或者去创业做合伙人等等,这些不能让我们确定自己是不是从一个坑里又跳到了另一个更大的坑里。

所以,在把甜蜜点变成事业线之前,需要软着陆,做得稳一些,去小范围地实践一下。

又简单又好的实践方法是什么呢?还是拿我自己来举例子。

我之前是做培训的,经过各种探索后,我觉得自己适合去做咨询。产生了“去做咨询”这个想法后,怎么去确定这个想法是不是适合我呢?我是分这么几个步骤去做的:

第一步,去找一些行业内的认识的行家,问他们行业的现状、行业的趋势,从业人员的收入和困难,以及他们的生活现状。比如说我得知做职业咨询月收入是8000块钱,我就会去评估一下这是否符合我的预期,能不能满足我的生活质量。

第二步,去看做职业咨询的能力素质要求是什么,即这个岗位需要的能力模型。去看哪一块是我该去补足的,然后怎么补足。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15

下面说一下能力模型(图15).

能力模型用的比较多的工具是能力三核。能力三核包含三层,最外层是知识,中间层是技能核心层是才干。对于我们来说,这三层的获得难度是依次递进的,最简单的是知识,最难的是才干。

从左往右看,最左边的是工作需要的能力,最右边的是我已经具备的能力,那么中间纺锤型的这部分就是我们需要去补足的能力,它是能力之间的差距。

知识是最好补足的,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看书、上课去学习。技能则需要一些时间,才干则是最难的,因为才干会涉及到一些先天的东西,它在我们的身体里。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16

上图(图16)是人格探索的工具。在我们不确定的时候测一下,它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认知自己。比如说是MBTI测试,这个测试会告诉你一些自己的特质:比如说是更关注人还是更关注事情,重逻辑还是重细节。测试后也可以问在这方面比较懂的朋友,这样会更加清晰。

举个例子。

我有位朋友是公司老板的大助理,例如公司上市前的准备,都是他一手准备的,他的项目能力和执行能力都很强。但后来他换了份工作,是做运营岗位,这个岗位在细致层面要求的很多,这让他对自己的产生了怀疑,因为纠细节这方面是他的最弱项。可以说,运营岗和他本人是很不匹配的,但这也是他自我探索的开始,通过这份工作他发现自己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再说一下我的情况。

我测完MBTI后,我的性格特质评估下来是ISFG,其中的F是关注人。具体解释是我喜欢和人打交道,那么我就适合做职业咨询,因为咨询就是和人打交道。如果你不喜欢和人打交道,或者对人不是很关注,那么做咨询就不太合适了,也不会感受到乐趣和幸福。

另一个性格探索是九型人格,这也是我正在学习和使用的。九型的主要类型有九个,副类型有三个。我收获比较大的是副类型部分,它分为:自保、一对一、社交。我自己测试完后的结果是“强一对一”,拿这个结果和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对比,我发现自己确实是很喜欢一对一的咨询工作,我做的很开心,来咨询的人也有收获,这就是一个相互滋养的过程,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17

好的,接下来,我们再往下走。

第一步,我确定了甜蜜点

第二步,我也确认了这个行业是适合我的

第三步,不要着急,还需要再稳妥一些,进一步去观察行业状态。

这里面有几个观察方法:

一种是随同体验。跟着行业内的朋友做项目,或者近距离去观察朋友工作的状态,跟着他一到两天,这样都能让你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一下目标工作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一种是实习/小范围尝试。利用周末时间或者其他业余时间兼职或者实习,这样会有更多的感触。

还有一种是现在流行的“斜杠”。例如我之前在培训行业的很多培训师就回去兼职做咨询,这方面大家做的也很好。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18

PART4 最终目标

在我们做完以上的事情后,还需要的就是一个契机。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契机这件事又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契机。因为工作的最终目标是生活,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状态时不同的,所以我们要个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和把握。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19

我在这里说一下我的理解。(图19)

我们这么努力地去学习和成长,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我们热爱的生活。因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最近看到一句话还蛮喜欢的:

“你想有热爱的工作就一定要有热爱的生活。”

那每个人对于所热爱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可以再在另一张纸上画下我们想要的生活蓝图。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20

上图是我自己的生活蓝图(图20)。

我的职业梦想是助人助己,有钱有闲,自己过得开心能照顾到家里和自己的爱好就已经很好了。

还有一部分是生命中重要的人,和他们一起成长,比如每个月和朋友见面,聊聊近况。这是对自己本身有一个很好的滋养,这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还有最重要的一块是我很向往自由的生活,我希望未来的工作能够拥有充分的时间弹性,这也是我从培训师转型到咨询师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未来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成为真正的自由职业者。

综上所述,职业规划中的转型对于我来讲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大家可以尝试去做一下我所分享的测试,如果想得到更确切的评估结果,可以联系我(PPT中的二维码,笔记中不展示),我会给大家一个具体的反馈。

感谢各位的聆听。

Q&A

Q:甜蜜点那块,最右侧的价值和热情怎么区分?

A:价值指的是会认可的价值。比如说我打字特别快,我也很喜欢打字这件事,也很有热情。那么打字特别好是我的能力,喜欢打字是我的热情,但是这件事拿到社会上却不能兑换出很好的价值。例如我做咨询,一个小时收费500-100元,说明这件事是能兑换出价值的,它本身就具备了社会价值,它是有市场的。价值其实就是去评估你想做的事情有没有市场。

Q:我在做职业探索的时候,我的能力还有价值不太明确怎么办?

A:能力其实比较好探索。我们在工作中其实就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大概的评判,比如说是撰写PPT的能力、演讲能力等。或者说去做类似盖洛普测试,我在课上没有提到这个测试,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做一下。盖洛普测试可以让你知道自己具备优势的五项才干,以及它们分布的区域,比如说有的才干是属于战略部分,有的是属于关系建立,有的是属于影响力,有的则是执行力部分。

当然,除了长板,这项测试也会告诉我们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但既然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长板,就是自己擅长的地方,那么就花更大力气用自己的优势做事情,这样容易做的更好,不会很费力气。

自我探索的部分,它和阅历、经验、运气都有关。比如我认识的朋友他一直在某个行业中做得很好,他也没有做那么多的探索,那么这里面就有运气的成分在。他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爱的东西,不用去做那么多的探索,可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要去做职业探索的。

Q:老师,ISFG是什么意思?是测试的选项结果吗,请问这个事自己测就可以吗?

A:是的。每个字母代表的意义不同,课程结束后群主Summer会把这些测试发给大家,大家可以去做一下,有问题也可以找我。大家其实不用特别着急。探索其实是需要时间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职业转型是需要时间的,我们需要去补足自己的一些能力,所以在转型前要做足准备。

Q:九型人格怎么测呢,直接网上测的就是了吗?

A:群主Summer会发给大家的。

Q:一个不善于沟通的人选择了去公司做管培生,目前正在职业适应期,情商太低感觉总是与同事关系紧张,目前不知道该如何去缓解?

A:情商太低在描述上是不客观的。要去思考这个频段是谁给你的?是自己还是别人?首先我们要学会客观描述事实和别人,不能先给自己下某个定义和标签,让自己处在一个负面的频段中。

你可以去思考一下“不善于沟通”和“情商低”的区别。在我的认知中,管培生在我理解是公司准备要花很多钱去培养一个人,那证明他的潜力和素质在各方面肯定是很好的。

Q:刚才您说的,那咱们现在做探索是可以随时实践探索的,还是等现有的生活状态出现问题的时候再做探索呢?

A:在我接触到的案例中,其实生活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那么一个卡点会让你想去探索。至于探索的时间,就看那个卡点或者痛点什么时候出现了。然后找到一个合适的途径去探索自己。

工作5年后,我想转行,该怎么做?

图21


-结束-

一季职场知识社区由教育行业市场人一季君和戴哥发起,4000位来自BAT、京东、浪潮等知名公司的中高管已来到一季社区,在这里共享921个行业的行研报告、案例模板及技能工具等各类职场学习资料,开设自己的专业课程传授经验、交流观点,对接人脉资源。在职场,专业能力是资产,人脉是底气。专业深度决定职业高度,与专业的人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