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快報:探索長效管理模式 助力老舊小區升級補齊“短板”

自今年創城活動開展以來,市領導多次在暗訪督導創城工作時強調,堅持問題導向,牢固樹立“不創則已,開創必成”的理念,提高創建水平,著力補齊短板真正創建出讓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在創城活動中,老舊小區中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特別是一些年代久遠的小區,容積率高,公共空間少,無物業管理的問題更加突顯。機動車隨意停放,下水管網經常堵塞,衛生綠化沒人管,治安差。老舊小區因此常被認為處於管理服務的“夾心層”。有的社區則嘗試拉贊助,為小區購買服務,比如小區門口安裝電子門禁、改造下水管網、綠化養護等,還有不少公益組織提供無償服務,短期看,效果不錯。但如果總是大包大攬,恐怕這種服務模式也難以持續和推廣,而且還讓部分市民有了“等靠”思想,如樓道和院落隨意堆放雜物,反正有人清理,垃圾不入箱等,也不覺得是個事。著眼當下,謀劃長遠,方能標本兼治。關鍵是探索出一條能夠實現長效治理的路子。盤活小區閒置資源,居民花錢買服務,不妨像橋西黃河社區濱河小區一樣,因地制宜地探索居民自制的治理方案,將行之有效、普遍認可的辦法上升為制度公約。這是衡量小區城市化質量的標準,也關係小區每一位居民的幸福指數。當然,老舊小區改造並非易事,除了對小區硬件設施進行打造外,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情況,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實現老舊小區的長效管理機制。只要我們在創城中出實招,真正為市民著想,就一定能攻克老舊小區存在的種種問題,為創建文明城市助力。 (來源:邢臺發佈)原文地址: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8573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