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已有P2P收到“自願退出書”,哪種平臺保不住?

傳已有P2P收到“自願退出書”,哪種平臺保不住?轉載互金小七


傳已有P2P收到“自願退出書”,哪種平臺保不住?

一群少年,面對著太陽,盡情展示自己的朝氣蓬勃


這幾天,網上爆料說廣州有P2P平臺收到了區域金融局下發的“自願退出承諾書”,有的平臺則收到了“機構退出意願統計表”。均要求平臺在在規定期限內填寫並提交。

有人驚歎,由上至下的良性清退潮真的來襲了。現存千家平臺估計會清掉三分之二,很多投資人擔心——我投的平臺會不會被清掉?

現在清退潮發展到哪步?

關於良性清退的各個地方性文件從雷潮後就出現了,但去年的良性清退文件有兩個特點。

一是重點在於雷潮後的急性應對,適用期較短,不夠完善。第二個是大綱指導性文件較多,實操落地的條款較少,實踐性不強。

今年關於良性清退的文件可行性更強也更具體。

例如一月份175號文給被清退平臺轉型指出了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三條後路。

本月深圳的《良性清退指引》明確退出的程序和規模,即良性退出的程序分為:一般程序和簡易程序。

一般程序主要適用於存量規模在5000萬元以上(不含)或預計未償還本金損失率在20%以上(不含)的網貸機構;簡易程序則主要適用於存量規模在5000萬元以下(含)或預計未償還本金損失率在20%以下(含)的網貸機構。

可以視為,存量在5000萬以下的平臺,將有可能被監管方下發“自願退出承諾書”或“機構退出意願統計表”。此外,平臺若能把未償還本金損失率控制在在20%以下的,就能被視為合規的良性退出。業內分析由於深圳的指引兼顧監管要求和市場化現狀,參考價值大,很有可能將被推廣至全國。

隨著規定一步步細化,這兩天,廣州傳出了有平臺確實收到監管方下發“自願退出承諾書”或“機構退出意願統計表”,還有的平臺在本週傳出被“口頭通知”要求退出,但還沒有紅頭文件出臺。

“自願退出承諾書”說了什麼?

業內爆出,承諾主體為平臺、平臺實控人,因“網貸市場環境及公司自身經營計劃”,將自願退出網貸市場。

消息稱,“承諾人要保證自通知之日起,不新發標的,如有存量業務,應制定相應退出計劃逐步化解,並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督、指導,待相關存量業務化解完成後,應向區金融工作部門報告,並主動申請公司註銷或採取其他退出方式良性退出。

有收到承諾書的平臺表示,“此前並未對區域金融工作局提交過自願清退的申請,平臺自身也並不想退出”。地方現在也沒有明確統一的退出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於近一週收到通知的平臺均為“口頭通知”,除了上述“機構退出意願統計表”及“自願退出承諾書”等材料之外,並沒有關於清退的紅頭文件,但相關統計和承諾書均應在區域金融局通知的期限內提交,而提交的承諾書上均有明確的停止發標時間。

都是什麼平臺會被要求退出?

根據不完全統計,從目前已經收到通知的平臺來看,普遍規模較小,少數規模居中,但具體規模標準沒有明確劃線。

“其實就是分類處置,有些小規模的平臺也沒有收到通知,有規模相對較大的平臺也收到了通知。目前從我們瞭解的情況看,清退是全國都在進行,不僅是廣東,廣西和新疆都已有相關動作。”

一位曾為多家平臺提供法律服務的資深律師對周觀新金融透露,目前尚未有統一的清退標準,普遍做法是各地根據行政核查的結果討論處理,如果是收到清退通知,也未必是一定是規模的原因。

而清退標準不統一,也使得目前已收到通知的平臺表示“不知所措”。以其中一家收到通知的平臺為例,其負責人表示“此前並未對區域金融工作局提交過自願清退的申請,平臺自身也並不想退出”,而目前區域針對清退也沒有統一標準或說明,面對被動提交自願退出承諾書的要求,平臺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抉擇。

而根據廣州多個區域的平臺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各區域已收到通知的平臺來看,執行的情況也並不完全一致,的確沒有統一的標準。

傳已有P2P收到“自願退出書”,哪種平臺保不住?

而根據深圳市互聯網金融協會於3月1日下發的《深圳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良性退出指引(徵求意見稿)》的通知,是目前唯一明提到規模和流程的地區,其明確深圳網貸機構良性退出程序分為一般程序和簡易程序,一般程序適用於存量規模在5000萬以上或預計未償還本金損失率在20%以上的網貸機構;簡易程序適用於存量規模在5000萬以下的平臺。

監管的動作有何深意?

在監管的口徑中,這次良性退出潮不會唯規模論,而是會綜合考慮平臺合規度、股東實力、盈利能力等。

看起來有點虛,實際上監管想講的就是大家不要緊張,只要平臺現在還正常運營,也按規定進入合規檢查流程,提交自查報告,我們是不會貿然清理的。

雖然監管說不會唯規模論,但是作為我們出借人,投資可以更謹慎些。按深圳的標準是存量5000萬以下的小平臺備案難度較大,我們可以把標準提高,存量50億以下的中小平臺暫時先別投,等備案塵埃落定再說。

所以按監管意思總結,我們投的平臺要積極迎合檢查,按時提交自查報告,按監管要求一步步調整整改。謹慎起見,我們再加個50億甚至百億以上規模標準。兩項綜合,就基本穩了。

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次退出潮?

這次的良性退出對於我們而言並不是一件壞事,跟去年的爆雷性質完全不同。它的重點在於是監管部門主導的,自上而下的有序安全的主動退出。能幫我們篩走不好的平臺,留下實力雄厚的好平臺。

我們作為出借人是債權人,平臺只是信息中介,萬一平臺被良性清退了,也不會影響我們和借款人之間的法律關係。我們還是有100%的權利去要求我們的本息的。所以對於良性退出這件事,大家完全可以平常心看待。

傳已有P2P收到“自願退出書”,哪種平臺保不住?

文章來源 :七點半理財、網貸之家、互金小七

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文章僅供學習,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