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

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

今天為大家來講講湯顯祖

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

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

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明臨川人。傑出的戲曲家、文學家。

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1550年9月24日)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原居臨川文昌裡(今臨川文昌橋東太平街湯家山),後移居沙井巷,建“玉茗堂”(內有攬秀樓、清遠樓、毓靄池、金柅閣等),故又自號清遠道人,晚年又號繭翁。其祖上4代均有文名:高祖、曾祖藏書、好文,祖父被學者推為“詞壇上將”,父親是個知識淵博的儒士,伯父酷愛戲曲,母親自幼熟讀詩書,都是臨川有學問、名望的人。從小受家庭薰陶,勤奮好學。5歲時進家塾讀書,12歲能詩,13歲(嘉靖四十一年)從徐良傅學古文詞,14歲中秀才,21歲中舉人。他精通諸子百家、詩賦,熟讀天文地理、醫藥卜噬、河渠墨兵諸書。26歲時(萬曆三年),第一部詩文集《紅泉逸草》刊行於世。文名遠揚,“海內人以得見湯義仍為幸”。

他雖被人們譽為“時文大家”,但因其重名節,輕富貴,堅拒當朝宰相張居正的多次誘挾,故屢遭排斥,四次進京趕考,均落第而歸,直到34歲,萬曆十一年(1583)才考中進士。但又不願為當朝宰相申時行和內閣大臣張四維拉攏,只做了個南京太常寺博士。十六年,改任詹事府主簿。十七年,為南京禮部祠祭司主事。(嘉靖四十一年)曾受業於羅汝芳,受羅汝芳思想影響較大。在南京六年,他奮發讀書,研究音律和戲曲,閒暇之餘遊覽南京的山川名勝,寫下大量的觀光之作;並與顧憲成、高攀龍、鄒元標、李三才等東林黨的重要人物密切交往,常在一起議論朝政,抨擊時弊。十九年,滿懷義憤,寫下有名的《論輔臣科臣疏》,列舉當朝宰相申時行結黨營私、專橫獨斷、貪汙受賄、敗壞朝政等多種罪行,被貶為廣東徐聞典史。

在赴徐聞途中,取道澳門,漫遊沿途山川名勝,並在肇慶同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會面。在徐聞任職期間,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萬曆二十一年(1593),任浙江山區遂昌知縣。在遂昌五年,大興學堂(建“相國書院”)、講學論道,消滅虎害,扶持農桑,抑制豪強,緩解民困。春節期間,將囚犯放回家中過年、觀燈,不少囚犯及其家屬感泣涕零。因他治政清明,深得士民愛戴,“醇吏聲為兩浙之冠”。遂昌士民建“遺愛”生祠紀念他,直到現在,遂昌人還尊他為“湯公”。

萬曆二十六年(1598),目睹朝政腐敗,社會黑暗,憂心如焚,但又無力迴天,憤而棄官歸裡。在城內香南峰下沙井巷建了一座“玉茗堂”,從事戲曲的研究和創作。當年秋,寫出了著名劇作《牡丹亭》(又名《還魂記》、《牡丹亭還魂記》),共55出。劇中通過“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讚頌敢於衝破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主而進行生死鬥爭的青年男女,嘲諷批判程朱理學鼓吹婦女三從四德的虛偽性。張琦在《衡麴塵談》中說此劇“上薄風騷,下奪屈宋,可與實甫《西廂》交勝”。

萬曆二十八年(1600),寫出《南柯記》(又名《南柯夢》),共44出。二十九年,寫出《邯鄲記》(又名《邯鄲夢》)30出。連同萬曆十五年將其七年(1579)所作的《紫簫記》改寫成的《紫釵記》53出,合稱為《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四夢》是湯顯祖的天才傑作,對於當時和後世戲曲創作都產生了深刻而重大影響。

湯顯祖不但嘔心瀝血地創作劇本,還經常“親掐檀板教小伶”,“自踏新詞教歌舞”,用海鹽腔指導宜黃戲的排練和演出,在實踐中反覆琢磨、檢驗、發展自己的戲曲創作理論,並用以指導創作,使他的作品產生了“令聽者淚,讀者顰,無情者心動,有情者腸裂”的藝術效果。

其詩宗白居易、蘇洵,文學曾鞏、王安石。其創作主張“以意趣神色為主”,反對擬古、拘泥聲律和追求“鏤字摹聲”、“麗詞俊音”等形式主義傾向。他還是寫作古文和辭賦的高手,其《豫章樓賦》近5000字,《金堤賦》(金堤即千金陂)約2000字,均稱得上是佳篇大賦。明末、清初的沈際飛、錢謙益都對其評價頗高。

棄官歸家20年,儘管生活清苦,卻熱心於家鄉公益事業。倡導修葺文昌橋,帶頭捐資,勞心勞力忙於修橋,教誨門人及子弟要“真正做人,清廉用世”,並作《四香戒》警策兒孫。在其父母去世後不久,也因病在玉茗堂居所去世,享年67歲。遺體葬於文昌橋東靈芝山。

湯顯祖的著作,除《臨川四夢》外,還有《五侯鯖學海》20卷,《續虞初志》8卷、《別本茶經》3卷、《玉茗堂集》29卷、《問棘堂郵草》10卷、《紅泉逸草》1卷。今存有《玉茗堂文集》16卷、詩18卷、賦6卷、尺牘6卷。

湯顯祖的作品,特別是《牡丹亭》問世後,在劇壇中形成了一個重要流派——玉茗堂派(或臨川派)。師法於他的戲劇家,明代有吳炳、孟稱舜等,清代有李漁、洪昇、蔣士銓等。從1598~1889年,《牡丹亭》刊行的各種版本達14種之多。20世紀初,其劇作不斷被翻譯介紹到國外。日本著名學者青木正如,將湯顯祖和莎士比亞(1564~1615)並稱為東西方交相輝映的兩顆明星。家鄉人民為紀念這位鄉賢,將撫州城內一條街命名為“若士路”。新中國建立後,對湯墓多次進行重修。1982年,政府又撥鉅款在湯家玉茗堂舊址,建起了玉茗堂影劇院。文化部還在撫州和南昌市召開了湯顯祖逝世366週年紀念會。1992年,政府又撥款興建了湯顯祖文化藝術中心。湯顯祖及其作品的研究工作正逐步深入,並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

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

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

東方莎士比亞-湯顯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