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那麼可怕,原因是他“挖墳”還鼓勵“舉報”

就我而言,如何看待曹操,實在一言難盡。

為什麼曹操那麼可怕,原因是他“挖墳”還鼓勵“舉報”

這是當代的人們才會有的困惑。

古代人的世界很簡單,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在他們的觀念裡,王莽、董卓、曹操、王敦、桓溫、侯景、安祿山、朱溫,這些人都差不多。

承認他們有“雄”氣,但不是好人。

到現在,民間還是這種判斷。

你要不信,看看老百姓大門上,會不會有他們的畫像,對聯上會不會有他們的名字?

為什麼曹操那麼可怕,原因是他“挖墳”還鼓勵“舉報”

但知識分子就很困惑。

這要歸功於領袖對歷史的創造性解讀,文人中,前有魯大師,後有郭老,開創了“翻案”這一歷史性的“行為藝術”。

為什麼曹操那麼可怕,原因是他“挖墳”還鼓勵“舉報”

他們的結論是:曹操是英雄。

他們的話,影響深遠。

文革中飽受迫害的左翼作家聶紺弩在為某版《三國演義》所作的序言中說,三國時代,能稱為英雄的,只有曹操一個人。關公,不過英雄手下一將耳。諸葛亮,左支右絀,難能可貴,終究稱不上英雄。

為什麼曹操那麼可怕,原因是他“挖墳”還鼓勵“舉報”

你看看,一個被迫害的體無完膚的新文人,看待歷史,與領袖居然能高度一致。

前段時間,央視播紀錄片《三國的世界》,製作比較用心。裡面有一段討論很有水平。一位教授沿用了新時代的說法,他說三國時代他最喜歡曹操,因為曹操魅力大。

為什麼曹操那麼可怕,原因是他“挖墳”還鼓勵“舉報”

這話沒毛病,還很時髦。易中天,多有名一網紅,在《品三國》中不也這麼說嗎?

還有位教授就不那麼應景,他說他最崇拜諸葛亮。他說,諸葛亮是中國人性格的塑造者之一。

為什麼曹操那麼可怕,原因是他“挖墳”還鼓勵“舉報”

這話太威武了。文天祥《正氣歌》就這麼說的。

讀書人就是糾結。

老百姓呢?

他們基本上生活在本能中,提到曹操,就是怕。

記得某年春晚的小品中,趙本山問宋丹丹,誰跑得最快?宋丹丹不假思索地說,劉翔。趙本山說,錯,曹操。為嘛?說曹操,曹操到。

為什麼曹操那麼可怕,原因是他“挖墳”還鼓勵“舉報”

在英文裡,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提到魔鬼,魔鬼就來了。

或者說,老大哥看著你。

沒法喜歡,只有怕。

為什麼呢?

曹操的確很可怕。


篇幅所限,我只說三點。

第一個當然是他殺人多。

曹操殺人也分好多種。

夢中殺人,這算有意識的製造恐怖,來達到自我防衛的效果。

殺害近臣楊修大臣孔融,逼死名臣荀彧,還有借刀殺禰衡,這些其他軍閥也會幹。

為什麼曹操那麼可怕,原因是他“挖墳”還鼓勵“舉報”

為報父仇,殺害徐州周邊人民,河水為之堵塞。

他的謀士程昱,為了解決軍糧問題,甚至屠殺周邊百姓,製成“人脯”。後來論功行賞,程昱雖然功勞卓著,卻因為此事喪盡天良,位不能至“三公”。

不過,再怎麼殺人,比起黃巢、張獻忠、洪天王,曹操不會更嚴重。


問題是他幹了另外兩起敗壞“世道人心”的事。

一個就是“挖墳”,或者說“盜墓”。

說起來也是為了解決軍需。

那時大家缺糧,還缺錢。

曹操不愧是聰明人,他從制度建設上用力,設立了“摸金校尉”這一職位,就是大規模盜墓。

為什麼曹操那麼可怕,原因是他“挖墳”還鼓勵“舉報”

對照馬王堆還有海昏侯墓地,你就可以想象,那時兩漢的貴族與富人墓地陪葬品該有多少,所以,這個對曹操改善財政、招兵買馬,幫助巨大。

當然,曹操只是盜墓,沒有公開平墳,還算沒有做絕。


另一件壞事,《三國演義》裡沒有提及,《三國志》裡所在多有。

這就是曹操建立“校事”這一特務機構,通過校事官吏負責檢舉監察,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高壓統治。

為什麼曹操那麼可怕,原因是他“挖墳”還鼓勵“舉報”

曹魏校事,主要見於《三國志》中高柔、徐邈、常林、程曉等人的傳記,成立時間不詳,約為曹操在建安年間所設,專門負責監察軍中將士與朝廷內外各級官吏,後又向民間擴大。

曹芳時期,程昱之孫、黃門侍郎程曉——爺爺雖然兇暴,孫子卻很仁厚——上疏朝廷請求廢除校事制度以安人心,他在疏表中提到了當初校事設立的原因:

昔武皇帝大業草創,眾官未備,而軍旅勤苦,民心不安,乃有小罪,不可不察,故置校事,取其一切耳,然檢御有方,不至縱恣也。

曹操設立校事,很大程度上是出於為防範部下頻繁而突然的叛變,以便維護自身安全和權力的穩定。

根據記載,曹操最初任用特務盧洪、趙達二人主抓軍隊,並授予他們“撫軍都尉”之職,俸祿“比二千石”,基本可以與中郎將、校尉持平。

但盧、趙二人很快便濫用職權隨意構陷,軍中的中下級將領自顧不暇,不敢有任何不軌之舉,軍中盛傳“不畏曹公,但畏盧洪;盧洪尚可,趙達殺我”的說法。

校事的危害性也十分明顯:“不畏曹公,但畏盧洪”一語可以看出軍中的恐怖氣氛。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曹操被冊封為魏公,魏公國正式建立,校事設立在此之前。

時任尚書郎的徐邈因違禁飲酒一事被趙達舉報,徐邈毫不在乎,還稱自己為“中聖人”,惹得曹操大怒,後經度遼將軍鮮于輔說情才免於治罪。

徐邈任朝廷尚書郎,屬於中高級文官,同樣被趙達舉報,說明校事的監察範圍也開始擴大,監察對象已經不限於最初的軍中。

趙達等人肆意舉報、作威作福,使得將士官吏人人自危,丞相府理曹掾高柔勸曹操取消校事,懲治趙達等人。高柔給出取締校事的兩點理由:設立校事一事本就不合古訓,趙達等人依仗權力肆意妄為。

曹操沒有采納,反而引經據典,證明校事制度及趙達等人的存在十分必要。後來趙達等人因大量奸惡之事被揭發,曹操才將其處死,向高柔致歉。但校事制度卻沒有撤銷。

到了曹丕曹睿時期,校事猖獗依舊,甚至比曹操時更有過之,這就極其不合情理了,朝野上下為之離心。

為什麼曹操那麼可怕,原因是他“挖墳”還鼓勵“舉報”

到了曹芳嘉平年間(公元249年至公元254年),又有撫軍校事尹模“憑寵作威,奸利盈積,朝野畏憚,莫敢言者”。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高平陵事變後,掌權者曹爽被誅殺,司馬氏正式掌權,尹模也就成為最後一批校事官吏。不久之後,程曉就上疏請求廢除校事。

魏國“於是遂罷校事官”,校事制度就此終結。

四十餘年中間,曹操成立校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總體上得不償失。

司馬懿家族掌權後,正式廢除校事這種天怒人怨的特務統治。他們“四兩撥千斤”,樹了一個大大的德政。

為什麼曹操那麼可怕,原因是他“挖墳”還鼓勵“舉報”

東南的孫權也又這種制度,但孫權畢竟邊緣,關注的人少。曹魏廣土眾民,手段狠辣,當然影響深遠。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有個鏡頭,董承謀反被誅殺,曹操逼宮,拿著刀,要漢獻帝殺自己,漢獻帝當然不敢,曹操放聲狂笑,他說漢高祖何等威武,子孫卻這麼懦弱。

我當時就腹黑,劉邦是三代以後第一人,四百年大漢不是說著玩的。諸葛亮說“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曹魏江山四十五年,後來有沒有人說“興未滅晉”的?而且曹操的兒子們雖然文韜武略,卻很少活過四十歲,這似乎也是宿命。

為什麼曹操那麼可怕,原因是他“挖墳”還鼓勵“舉報”

暴政固然可怕,但如雷霆風暴,過了也就過了。但陰險的政制,卻如同核汙染,會製造漫長的冬天,敗壞世道人心。

所以在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裡,曹操是個遙遠的審美,無法親近,不能複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