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沒有人能拒絕海的誘惑:東北群眾往海南跑,內陸的朋友排著隊去東南亞曬到脫皮,坐辦公室的年輕人休息時都看著自己電腦壁紙上的海平面,失眠時也要聽著點兒海浪聲當BGM。


尤其在北京這種連條像樣的水溝都不好找的地方,去趟秦皇島都已經是難得的奢侈了。


而如果你土生土長的北方同事,說話開始夾帶著塑料味的福建口音,你就知道他肯定被東南沿海的趕海人洗腦了。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在用一根網線串起來的賽博時代,看海的潮流正漸漸褪去,“雲趕海”成了都市年輕人生活的必需品。


對於這幫年輕人來說,花五分鐘的時間體驗趕海生活是太划算的買賣了。這五分鐘,無論是在公司廁所馬桶上坐著發呆,還是擠在東三環上蠕動十米,都比不上看一場徒手抓蟹來得爽快。


他們不會輕易洩露這種樂趣,畢竟要是邀請別人一起欣賞泥灘深處的蟹王洞,可能會被當做新型的PUA。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只有當你在西瓜視頻上搜索“趕海”,才會發現已經有數百萬的年輕人,每晚不看性感漁民在線抓魚就睡不著。


作為這個真實世界的一個窗口,這些趕海視頻甚至連套濾鏡也沒有,卻能把日常夜裡蹦迪喝酒的年輕人牢牢地拴在屏幕前,來圍觀這一原生態海洋農業操作指南。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每個趕海人都有自己獨家的本領,@漁人阿烽 是西瓜視頻最受歡迎的趕海創作者之一,評論區裡總有人在期待他各種匪夷所思的趕海發明。


阿烽把空海螺放在水裡,就能騙得章魚們自投羅網。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他放在泥地裡的“酒罈別墅”,也讓一隻只螃蟹不得不用自己肥美的肉質抵押房租。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不僅如此,阿烽的海釣技術也是一絕。在遠離自然的都市人眼中,阿烽每次出海釣魚,就像海明威筆下的人物轉世,抬竿,收線,彷彿在這個時代上演了一場《老人與海》的真人秀。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趕海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讓整夜加班的都市年輕人羨慕,然而海上日復一日的曝曬與打漁時湊合對付一頓的方便米飯,未必比辦公桌椅導致的頸椎腰椎病更好受。


趕海人與看趕海的年輕人,在不同的時空共擔著一份辛苦。看著一隻只大魚進倉,年輕人感覺到自己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與體諒。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而一個風餐露宿的趕海人,永遠不知道自己今天能抓到什麼,是兩手空空還是滿載而歸都靠運氣。這種原始的未知反而加強了都市人的圍觀和嚮往。


對格子間裡的年輕人來說,每天睡前就知道明天睜眼又是重複的一天:在公司假裝上班,回家後假裝生活,最後打遊戲刷手機結束這一天。比起遊戲裡掉落的裝備,阿烽和老四的趕海視頻更能讓他們在召喚師峽谷外再次體會到無限打野的爽快。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不同的是,趕海視頻裡的野怪不是被寫好的一段段代碼,而是充滿著未知和驚喜的海洋生物。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被撈上來的是長得很克蘇魯的章魚,還是渾身粘液的海鰻,宛若打開了一個個來自大海的盲盒。


“不得不說,趕海既喚起了我基因裡潛藏的捕獵衝動,又讓我回想起拿著任天堂抓神奇寶貝的快樂。”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除了在視頻裡體驗雲趕海,有些人還在這裡找到了比看吃播更高階的樂趣。畢竟一次趕海的結束不是在船舶靠岸時,而是在歸家的餐桌上。


比起吃掉一鐵鍋火雞面的大胃王,趕海人的海鮮大餐才是真正的饕餮盛宴。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白灼和清蒸的簡單做法保留了海鮮最鮮美的味道,最大的蝦和最嫩的魚肉總是留給長輩,小孩子抓著蟹鉗奶聲奶氣地說著好吃,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樣子成了都市人最溫暖的外賣伴侶。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當我們為了吃穿更好來到大城市,卻每天把胃託付給外賣App,大部分人已經失去了小時候放學前,猜猜媽媽今天做了什麼晚飯的快樂。


生活裡總要有點菸火氣,哪怕隔著一個屏幕,即使不能像趕海人那樣,在辛勞一天後用一頓豐盛的晚餐犒勞自己,還是可以來一場視覺盛宴,同時立志週末要自己買菜做點健康的家鄉味。


這是趕海人的日常,卻是都市人難得的奢侈。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麥克盧漢說,媒介即人的延伸。而現在,他的理論被生動地演繹為都市人伸向海邊的一隻釣竿:疲憊的生活與冷酷的大都市中,試圖勾住千里之外海岸線上的一絲溫暖與慰藉。


都市人藉助趕海人的雙手,完成了一次“生活在別處”的體驗。雲趕海的他們不再是工作崗位上別人的蝦兵蟹將,而是在下班後靈魂跑路的時間裡,成為一片廣袤海洋的主人。


也只有在趕海視頻的評論區,你才能知道遠方的趕海人究竟給了都市人多少的療愈。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當城市與鄉村的壁壘正變得越來越高,在一線城市打拼的人們無法回到故鄉時,西瓜視頻在趕海人和都市人之間構建了一條信息紐帶,讓他們感知到真實生活的意義:


只有把你的命運和你身下的這片土地緊緊相依,才是真正的生活。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儘管在西瓜視頻看了上百個趕海視頻,都市裡的年輕人可能還是學不會如何在海邊找到一把辣螺,去了東南亞收穫的也只會是幾十張加濾鏡的自拍和一個普吉島的定位。


但在深夜裡,視頻背景裡傳來的海浪拍打聲和海風的鼓譟,出租屋的這張小床就像漂泊在東海上的小舟,會帶他們浸入微帶鹹腥的夢鄉。


明天醒來,趕海人的那股堅韌和樂觀會陪伴他們開始新的一天。


“我知道,總有一條大魚在等著我。”


——海明威《老人與海》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最近看了不少趕海視頻,最大的感觸便是:我已經多久沒有在北京朋友的臉上看到阿烽和老四那樣完全放鬆釋然的表情了?每個人都曾在中國的某一角邂逅過這種笑容,但回到城市生活中,我們很快又變成忙碌緊張的鐵板一塊。


趕海,是撬動這塊鐵板的一隻槓桿。在這個賽博時代,Local touch超過99%是發生在線上的觸摸,但日益增長的帶寬似乎也真的能傳遞更多的情緒與感知。尤其是對於雙腳被焊死在工位上的一線城市人來說,我們真的已經可以把“看過了”說成“去過了”,乃至“活過了”。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猜你喜歡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發現更多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讓幾千萬年輕人沉迷的趕海視頻到底有多上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