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揭傷疤,忍痛上路:山東,走在勝利的大道上

我是公子範。

昨晚,在上海虹口足球場,我現場見證了山東魯能客場兵敗上海申花的足協盃決賽第二回合比賽。

連續兩年殺入決賽,最後都倒在第二回合,在上一次成就了老對手北京國安之後,這次成就了上海申花。

盤點昨晚的比賽,李霄鵬在排兵佈陣上完敗於崔康熙。

可以說,崔康熙很好的利用了手中僅有能打的牌。

但是,李霄鵬卻將一手好牌打的稀碎。

昨晚的比賽,是山東魯能整個賽季的縮影。

山東魯能作為中超傳統豪強,在最近十年都沒有取得過聯賽冠軍。

然而,作為球隊、球迷、媒體,似乎對此並不感到難過,一起戰鬥的號角在賽後繼續被球迷喊的響亮。

可是,山東的足球人有沒有反思過十年無冠的尷尬局面。

01

山東足球的沒落如果是個意外,那麼山東在其他方面的沒落則可能是必然。

在過去十年,山東經濟被廣東和江蘇徹底甩開。

雖然這句話讓很多山東人不服氣,但是現實卻是最好的見證。

\u0006

自揭傷疤,忍痛上路:山東,走在勝利的大道上

2019年上半年,排名第二的江蘇將山東甩開了7000億的產值。

根據最新的統計,山東目前常住人口一個億,而江蘇為八千萬。

人口比山東少了兩千萬,但是GDP比山東高出7000億。

這樣的對比,可能會更讓人感覺震撼。

7000億的產值,相當於三個阿里,一個華為。

如果在對比山東和江蘇GDP組成上,這種差距將更加讓人感覺不安。

山東GDP組成成分仍以重工、礦產資源為主,而江蘇服務業發達,民營企業貢獻明顯。

經濟上的差距或許可以逆轉,但是其他方面的差距想要逆轉難上加難。

在過去的十年,東南沿海省份在文化、科技等領域變革取得了成效。

不僅湧現出一大批的高新技術企業,也培養了世界知名的媒體人、學者和院校。

前幾天去南京出差,遇到當地一位大學老師,講到南京某985院校的學生,本科畢業後基本以考取清華、北大的研究生為第一目標。

作為教育大省的山東,不僅985/211院校數量少於江蘇,即便是山東大學,在過去的一年也是以娛樂新聞的形式被送上了頭條,鮮見其在學術方面的貢獻。

有人反駁我說,你的這種觀點來源於自己的無知。

或許我的資料統計方面有問題,但是過去兩年我一直在長三角的城市奔波,我想自身感受才是最直接的。

再舉個例子,江蘇無錫某高職院校,目前已經開設了大數據、雲處理相關的課程,可山東本科院校相關課程的開展,大家可以調查一下。

02

開頭我為什麼提出了山東魯能的話題。

昨天早上我從濟南西坐上G101火車趕赴上海,一路上遇到非常多的山東球迷。

作為魯能的忠實粉絲,即便這次沒把冠軍捧回家,我還是會一如既往的支持。

但是,球隊不能暴殄球迷的這份情誼。

球迷支持家鄉的球隊,球隊應該拿出更好的成績去滿足一下球迷心底的那點小願望。

一個足協盃冠軍,足矣!

但是,山東卻在大好局面下痛失好局,拱手將冠軍獻給了申花。

我在山東球迷的看臺,看到兩名山東球迷淚眼模糊,心裡真是非常糾結。

如果山東按照目前的思路發展下去,建設百年球隊的目標實現沒問題,但是這一百年只會是一支普普通通的球隊。

真正的百年球隊應該像巴薩、皇馬、曼聯那樣,冠軍無數。

而不能在一百年的時間裡,只做背景板。

山東的經濟也是如此,山東的全面發展也是如此。

叢林法則告訴我們,這個社會歸根結底還是弱肉強食,不懂得進取,早晚會被社會淘汰。

之前網上關於山東“第二個東北”的論調不是空穴來風,外界為山東感到擔憂的時候,山東人自己卻只當做笑談。

不出意外,明年江蘇會將山東甩開更大的距離,在此立帖為證!

03

前幾天在濟南,我跟上海來的朋友講了句笑話。

當時在趵突泉內遊玩,有一些年齡挺大的工作者,與我們交談。

我跟我的朋友說,剛才這位應該是公務員退休下來的,現在這裡做些閒差。

我當時講了句笑話,我說山東丈母孃眼裡的好女婿就兩種,一種是大學畢業之後考公務員的,一種是大學畢業之後考研再考公務員的。

我隨行的朋友聽過之後哈哈大笑,在他們看來簡直就是笑話。

但是,在山東的人的心目中,公務員、教師、醫生,這是鐵飯碗,縱是你年薪百萬,如果不是這幾個職業,那也是低人一等。

經濟上的差距或許我們多開幾個礦、新上幾個化工園就能彌補,但是觀念上的落後,就真的很難辦了。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90後也開始有了這種觀點。

根據山東媒體的報道,2020國考報名,全國報名人數更新至10月23日 17:00,總報名人數已突破百萬,達到1104217人。

而國考職位中工作地點在山東的職位通過審核總人數為41438人,報名人數為49598人,位居全國第一。

如果你去上海的自貿區騎著自行車走一圈,你會發現,各種產業的公司在這裡琳琅滿目,海內外的企業不勝枚舉。

而在濟南的CBD(奧體中心一帶),夜景中幾個大的廣告牌仍然是人壽、電力、礦業等為數不多的國企,盡顯皇家威儀。

04

再多說個話題。

山東之前第一家世界五百強是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其次是山東能源集團。

現在仍然是這兩家。

根據最新的山東企業排名,山東前十的企業中,光是鋁企就多達三家(魏橋、南山、信發)。

但是,山東的這三家鋁企大部分還是以產品的初級加工為主,下游的產品開發還只是在路上。

當然,山東濱州提出了建設“世界鋁谷”的宏偉目標,這一點值得稱讚。

我曾在濱州工作多年,濱州主要的鋁企魏橋、創新等都是民企或者私企,這一點似乎與山東的格調不一致。

不過這也是山東逆襲的一個存在點。

國企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最可靠的源泉和動力,民企則是國家嘗試新思路的重要手段。

所以,一個地區的經濟是否有活力,民企數量的多少也是重要的方面。

我們不能單純的評價國企和民企的好與壞,其實存在即是合理。

大家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中國郵政,那麼偏遠山區估計再也收不到快遞。

如果沒有中國鐵路,那麼去往新疆、西藏等地區,誰會願意投資。

但是,順豐、申通等民營快遞企業的出現,加快了中國物流產業的發展,給更多的人提供了便利,這也是事實。

寫在最後

我是公子範。

山東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東北的論調在過去幾年甚囂塵上。

我個人認為不會。

山東與東北有本質的區別。

山東不僅擁有屬於自己的地理位置優勢,北上南下的交通樞紐很難撇下山東。

其次山東有天然的人才優勢,雖然山東的人才流失速度在加快,但是山東人安土重遷的思想讓很多人不會走遠。

第三,山東人正在甦醒。

越來越多的像我一樣的山東人在走出山東後發現老家與長三角的差距如此之大,也在不遺餘力的去為家鄉的發展和建設“操碎了心”。

正所謂“蒼天不負有心人”,山東一定會變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