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知否》:好劇就是有很多細節值得回味


《知否》真的是一部好劇,人生之中的為人處事,家庭教育,夫妻相處等都在這部劇裡呈現出來了,好劇往往有很多細節值得回味。

01.盛紘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電視劇裡無論是側面還是正面,盛紘對於自己是庶出這個問題,都非常在意,這些,都源於他有一個悲慘的童年。


重溫《知否》:好劇就是有很多細節值得回味


從盛老太太的隻言片語中大概可以知道,盛老太太當年嫁給盛紘的父親,因丈夫寵妾滅妻,導致當時作為大娘子的她在盛家毫無實權,連自身都難保,唯一的兒子都不幸早夭。盛紘的生母,是一個不得寵的小娘,還被小妾百般苛待刁難,而盛紘的父親對此漠不關心,任由盛紘的生母自生自滅。

萬幸的是,盛紘的父親過世得比較早,盛老太太膝下無兒無女,就把盛紘視如己出,靠著豐厚的嫁妝,將他撫養長大,為他籌謀半生。


重溫《知否》:好劇就是有很多細節值得回味


盛紘中舉之後,求娶了高門嫡次女王若弗做盛家大娘子,後又娶了林小娘為小妾,還讓林小娘行駛管家之權,各種田產鋪子應有盡有,對於孩子,也更偏愛於庶出的,完全走上了他父親寵妾滅妻的道路。

重溫《知否》:好劇就是有很多細節值得回味

或許在盛紘看來,林小娘的遭遇和他生母相似,所以最疼她,衛小娘胎大難產一事,林小娘哭鬧一場就過去了,多年以後,林小娘縱女偷情,毀了盛家顏面,盛紘為了保全盛家聲譽,處置了林小娘,可是又因為墨蘭的幾句哭訴,便同意將林小娘的牌位放入寺中。


重溫《知否》:好劇就是有很多細節值得回味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對於盛紘來說,他是想治癒童年又不可避免的複製了父親的人生,慶幸的是,他有一個拎得清又能挑大樑的兒子盛長柏。

02.林小娘對自己的詛咒應驗了

林小娘孃家被抄,所以在盛家她是沒有孃家做靠山的,儘管盛紘對她百般寵愛,她也是缺乏安全感的,時時刻刻都在擔心著自己地位不保,以致於草木皆兵。


衛小娘不爭不搶,對她的地位沒有什麼威脅,但擔心衛小娘生了兒子奪寵,堅持讓懷胎中的她"大食大補不運動",最後胎大難產一屍兩命。而林小娘的悲劇就是從加害衛小娘開始的。

衛小娘死後,盛紘冷落了她,林小娘想盡各種辦法一定要到盛紘面前哭訴,還發毒誓說:"若是我有心害死衛家妹妹,就叫我被亂棍打死"。

重溫《知否》:好劇就是有很多細節值得回味

重溫《知否》:好劇就是有很多細節值得回味

沒想到一語成讖。

林小娘為保住自己在盛家的地位,教墨蘭走了一遍自己當年的"成功之路",她以為女兒嫁入豪門,自己也可以跟著享受。沒想到這次觸動了盛紘的逆鱗,家族和情感之間讓他選,肯定是選家族,所以林小娘最後真的被亂棍打死了,自己發過的誓真的應驗在自己身上了。

重溫《知否》:好劇就是有很多細節值得回味

生命中的所有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如果你真的想要什麼,那就自己努力爭取好了,不然會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

重溫《知否》:好劇就是有很多細節值得回味

03.盛紘撿不起來的棋子意味著什麼

盛紘苦讀寒窗博得功名之後,從揚州地方上的一個小官被調到京城來,在那個時代裡應該算是成功的,外表看上去光鮮亮麗,是一個走仕途的知識分子。但是他回到宅院裡作為一個丈夫,作為一個父親來講,他顯然是失敗的,作為一家之主,沒有想過應該怎樣去賞罰分明,應該怎樣去調和妻和妾之間的關係。

重溫《知否》:好劇就是有很多細節值得回味

對於盛紘來說,只要不是妨礙到自己,什麼事情對他來說都是不重要的。

他的無視,導致了衛小娘的悲劇,明蘭在他面前對他剖析了一番就走了,桌子底下的那顆棋子怎麼也撿不起來。

重溫《知否》:好劇就是有很多細節值得回味

那一刻的盛紘讓觀眾感覺是對這個一向乖巧的女兒失去了掌控感,但從整部劇來看,有可能是一種挫敗感,他的一生,愛情、親情、事業,有可能就像那顆棋子一樣,抓不住,夠不著 ,所以什麼也得不到。

好劇在細節上是值得深究的,這也是一部劇好看的地方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