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這東西,有了天賦還要努力學習呀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重要工具,學習語言也是我們生活的必修課程。1-2歲的幼兒就已經可以通過簡單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意願,隨著學習能力的增強,他們會逐漸熟練,甚至掌握除母語外的多門語言。那麼學習語言是否存在天賦呢?

語言這東西,有了天賦還要努力學習呀

研究證明,語言確實是需要天賦的,這種天賦集中表現在幾個方面:

1.興趣。很多人喜歡學習語言。當能用一種陌生的語言說話或者讀文章時,他的興奮度會比別人更高,因而會激發他去比別人更努力地學習語言。這種興趣就有天生的因素。

2.掌握語言的能力的高低。其中包括髮音的學習能力和語法的學習能力。在教留學生時,我們有時會發現,同樣是同一個國家,同樣水平的留學生,教發音時,總是有一些學生的發音是對的,而有一些學生則經常是錯的。語法的學習能力表現在對例句的舉一反三和對例句的語法總結上。

語言這東西,有了天賦還要努力學習呀

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總會發現,學習水平相當的人,在掌握語法方面總會有人表現出對語法的敏感性。

那麼我們在何時知道自己是否有語言天賦呢?其實在我們剛來的人間的時候便已表現出來了。

當嬰兒發出第一聲啼哭就已經有所區別。有的嬰兒哭得非常響亮,有的嬰兒哭得比較低沉,有的嬰兒哭得非常清脆,也就是說,每個嬰兒的哭聲都是不相同的。

語言這東西,有了天賦還要努力學習呀

德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啼哭聲聲調變化越豐富的嬰兒,長大後的語言能力越強。

德國的維爾茨堡大學選取了35名幼兒進行了長期的研究,他們先就嬰兒發出的聲音來進行分析,然後再從啼哭聲中歸納出曲調的不同聲調出來。結果發現,剛出生的嬰兒的啼哭,聲調變化曲線只有簡單的起伏變化。從第二個星期開始,他們的聲調就開始變得複雜起來。而這些越早發出豐富聲調的嬰兒,在以後學說話時,也越能夠較早地學會較多的語句。

雖然種種研究表明,語言學習存在先天因素,但這並不能打消我們學習的信心。因為人類掌握語言能力的高低是由先天遺傳因素與後天環境、學習交互作用共同影響的。就目前的語言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證據顯示,幾乎所有人都能學習第二語言,即便是在中年甚至晚年開始學習,只要勤奮、主動與堅持,都會有所進步。

所以我們看到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成年之後學習語言依然取得成功的案例,這表明普通人完全可以通過學習掌握第二外語。俗話說:“勤能補拙。”不管你是否有語言天賦,只要努力學習,都會達到你想要的成就。

語言這東西,有了天賦還要努力學習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