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新冠病毒大爆發後,不再提特效藥瑞德西韋了?

很多朋友也許會有這樣的感覺,二月份說的神乎其神的瑞德西韋,怎麼最近沒有相關的報道了。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這一段時間全球各地的生物製藥公司和科研部門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臨床實驗呢。有越來越多的數據、文章發表在期刊上,而且有些結果還相當不錯。

為什麼美國新冠病毒大爆發後,不再提特效藥瑞德西韋了?

在所有這些潛在藥物中,瑞德西韋的前景其實挺好的。

最大的一個臨床項目,是WHO在3月底聯合了10個國家、幾千名患者進行的“solidarity”臨床試驗。這個臨床試驗不是雙盲實驗,也就是說每個病人知道自己服用的藥物是什麼。實驗設計也比較粗糙,基本上就是由WHO隨機分配四種藥物,給四個治療組,一個對照組。以病人是否康復離開醫院、還是死亡為評判標準。

這樣簡單粗曠的設計,無疑是因為現在的一切都是為了效率服務。

在Science網站3月27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特別描述了四種藥物的表現,這四種藥物是:瑞德西韋、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干擾素β(IFN-β)和羥氯喹。[1]

簡單說結論的話,在這幾種藥物中,其實瑞德西韋的前景是最好的

先來看文章中的一張圖:

為什麼美國新冠病毒大爆發後,不再提特效藥瑞德西韋了?

這張圖表明瞭這幾種藥物的藥理機制

圖中的數字1、2、3、4代表了病毒侵入人體的幾個步驟。紅色的地方就是藥物作用在病毒入侵中的幾個靶點。

第一個靶點(1b),是羥氯喹(假定)產生作用的地方。它的機制是這樣的,病毒通過結合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形成內吞體(就是那個有綠色凸起的圓圈),這是遺傳物質轉化前一步驟。在這個過程中,羥氯喹據說是可以防止病毒內吞效應

羥氯喹起初是用來治療瘧疾,通過改變細胞裡的Ph酸鹼值來殺死瘧原蟲。所以現在的猜想就是讓它以類似的過程打破內吞體的形成,這樣病毒就無法進行下一步的複製。

這個藥最近名氣很大,是因為一個法國醫生的臨床試驗。在那個試驗中,他對比了不給藥,只給羥氯喹,以及給羥氯喹和紅黴素這三種情況。結果後兩種轉陰效果很好,第三種效果最好。

但這個試驗的問題是,1)臨床數據小,只有20個病例。2)在第三種情況中,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這兩種藥物的組合有可能會拉長心房擴張和收縮的節律導致猝死。這就導致了一個困境,重症還好,如果是輕症,是否要冒這個險呢?特別是有隱性心臟問題的病患。

所以羥氯喹的使用還是要慎重。

第二個靶點,是在切斷蛋白的地方。

病毒或者通過內吞體,或者直接進入細胞,進行遺傳物質的轉錄。

病毒通過細胞內的核糖體(ribosome)轉化成蛋白,就是綠色的那兩橫條。接下來要用蛋白酶把轉錄的蛋白長條切成有用的片段(小綠條),

洛匹那韋就是假定可以通過抑制蛋白酶,阻止蛋白被切成小段。洛匹那韋本來是以這樣的機制來治療HIV,但實際上在武漢進行的臨床實驗中,發現對照組和用藥組差別不大。這其實也不意外,畢竟HIV裡的蛋白酶和冠狀病毒感染裡的蛋白酶不一樣啊。

所以目前看來,洛匹那韋沒有太多的數據支持它的有效性。

第三個靶點,是在複製RNA的地方。

當蛋白被切割成小段之後,就會通過聚合酶(polymerase)複製RNA的遺傳物質。這個階段之後病毒就會被包裝成新的病毒,殺死細胞,出去感染更多的細胞了。

瑞德西韋的作用,是通過抑制聚合酶來阻斷病毒。這個機制可能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就不多說了。但需要一提的是,最近美國將瑞德西韋在臨床中的compassion use (同情用藥)改成expanded use(擴大用藥)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改變。一般沒有比較大的信心的話,是不會做出這樣的改變的。而且將來收集臨床科研數據的時候,expanded use的數據可以使用,但是compassion use的數據不能使用。

所以目前看起來瑞德西韋還是比另外幾種藥物前景更樂觀。

但是除了這幾樣藥物,還要特別提一下法匹拉韋(Favipiravir)。

法匹拉韋這個藥呢,一直是日本臨床使用的抗感冒藥物,它的機制和瑞德西韋一樣,都是抑制RNA的複製。但是它比瑞德西韋更有優越性,主要在於兩點:

  1. 瑞德西韋只能以IV,也就是打點滴的方式使用,這樣在醫院以外就無法使用。但法匹拉韋是pill,可以口服。
  2. 法匹拉韋已經在臨床上被批准使用了,但瑞德西韋還在臨床試驗階段。

而且,法匹拉韋目前的數據非常好。具體文獻大家可以自己去找,比如深圳第三人民醫院通過法匹拉韋的治療,對比了35位病人的治療組和45個病人的對照組,治療組病人平均4天轉陰,對照組平均11天,治療組肺部的復原水平達到91%,對照組是62%。除此以外,據說在日本的郵輪上的治療效果也很好。

最新的(4月7日)消息是,麻省批准了麻省的三家醫院對法匹拉韋的臨床試驗。所以很快就會有更多的臨床數據出來了,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