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消費,我們需要格式化一下我們的大腦

在攢錢的過程中,有很多讓我們忽視的東西,他們總是讓我們存不下錢,理不好財,還不知道為什麼。

有錢人一般對自己都很苛刻,能長久用於財富的人大抵如此,在常年累月的自如約束下和思考下,他們形成的心裡賬目分區和常人不同。

有人做過一個小調查:

假設你昨天花了200元錢買了一張今天晚上的音樂會的門票。就在你馬上要出發的時候,發現那張門票 不見了。如果你想要聽音樂會,那你就必須再花200元錢買一張門票,那麼這個時候你還會去聽麼?結果大多數人說不去了。

可是情況變一下,假設今天晚上你打算去聽一場演唱會,票價是200元,在你出發的時候你發現你丟了200元錢,那你是否還去花200元錢去買這個演唱會的門票呢?實驗表明,大多數人會去。

不管丟錢還是丟了門票,都是丟了200元錢的東西,從金錢的損失來看,並沒有什麼區別。之所以出現不同的結果,其原因是大多數人心裡賬戶的問題。

在人們的腦海中,把錢和演唱會的門票歸到了不同的賬戶中。所以丟了錢不會影響演唱會所在的賬戶的預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依舊會選擇去聽演唱會。但是丟的演唱會的門票和後來再買的門票被歸入了一賬戶,所以看上去好像就要花400元錢才能聽這個演唱會了,當然覺得這樣不划算。

同樣是一百元,是工資掙來的,還是彩票贏來的,或者在路上撿的,按理說應該是一樣的,但是事實上卻不是。一般來說,你會把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存起來不捨得花,但如果是一筆意外之財,可能很快就花掉了。

所以我們要客服這個心理障礙,格式化一下我們的大腦!


關於消費,我們需要格式化一下我們的大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