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元一杯的咖啡,5年我喝掉一套房”

網上不少關於年輕人負債累累的文章,同時也有很多呼籲大家量入為出、遠離非正規網貸的文章。負債似乎成為一種“時尚”,無論花唄、借唄還是信用卡,幾乎每個人都會背有一定的債款。有些人就很疑惑“每個月不買奢侈品,化妝品也很少買,收入可觀,但就是無法存多少錢,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30元一杯的咖啡,5年我喝掉一套房”

當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先看一眼辦公桌上,是不是有一杯咖啡或者奶茶,你是不是每天都有喝咖啡、下午嘴饞點下午茶的習慣?不少年輕白領每天早晨都從一杯咖啡開始,不然總覺得沒精神工作。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按星巴克的價格算,一杯咖啡30元,每天一杯,一個月就是900,一年就是10800元。

“30元一杯的咖啡,5年我喝掉一套房”

其實每個人每天都會有一些不起眼的小支出,像跨行取款的手續費、每天一杯的奶茶或者咖啡、又或者嘴饞的小零食......這些支出看起來數額不大,所以花的時候也不會格外注意,但所謂積少成多,時間久了自然就累積成一筆大支出了。這些小花費也被稱為“拿鐵因子”。有人總喜歡在淘寶上買一些小物件,10幾塊錢毫不猶豫就會下單。但年底賬單出來時,總會驚得目瞪口呆:“我怎麼花了這麼多錢”!這就是為什麼,雖然工資不低,卻一直存不下多少錢的原因。

拿鐵因子就像一個小偷,在不經意間,掏空你的錢包。

1

“拿鐵因子”這個概念最初是由美國作家兼金融顧問大衛·巴赫提出的,這個名稱源於一個日常小故事。巴赫觀察了一對夫妻的日常生活,發現他們每天早上都有喝一杯拿鐵的習慣。一杯咖啡看似很小額的花費,但累計30年,算下來總花銷居然高達70萬!

作家周魚曾在微博上放出兩張打車票據的截圖。他經常出差,代步都是用打車軟件。直到他開票時,才驚覺一年下來兩個號打車用了5萬多!日常打車或許只是他的習慣,也在他日常開銷承受範圍之內。但看到票據的時候他也表示驚訝,說明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花費,時間久了,會成為數額足以讓自己意想不到的大錢。

“30元一杯的咖啡,5年我喝掉一套房”

假如你有記賬的習慣,就不難發現:每天一杯咖啡,一個月600多;各種視頻網站的會員,一個月200+;各種零食、下午茶,一個月200多......這是你平時從來不會在意的“拿鐵因子”,正不知不覺地耗掉你每個月的收入。

大衛·巴赫一針見血地道出核心問題:錢的問題通常不在於收入太少,而在於開銷太多!

2

其實很多人都意識到生活中“拿鐵因子”的存在,但他們就是無法割捨。正如不少人會覺得每天工作這麼辛苦,如果連早上習慣性喝一杯咖啡都無法滿足自己,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咖啡當然可以喝,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正視“拿鐵因子”的危害:

01 滴水能穿石

一天一杯咖啡,5年或許就夠交一套房子的首付。你節省下來的這筆“小錢”看似不起眼,但等你真正需要的時候,說不定能成為你的“救命錢”。

“30元一杯的咖啡,5年我喝掉一套房”

02 存款能改變人生軌跡

很多奮鬥中的青年都視馬雲、馬化騰這些成功者為學習的榜樣,希望也能擁有自己的事業,即使無法攀登中國首富,也能實現創業成功。但你可知道,這些富豪成功的第一步是什麼嗎?不是創業也不是辭職,而是有一筆創業資金。換句話說,你必須先擁有有自己的積蓄。

馬雲第一次創業是開辦海博翻譯社,開辦翻譯社的錢是他幾年來當老師的積蓄;曾經的首富施正榮,初次創業的啟動資金就是自己做科研存下來的40萬元,沒有這筆錢就沒有他後來的一切。無論創業還是投資理財,首要條件就是有一筆啟動資金。

若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存下第一桶金是基礎,是“1”,沒有了它,後面一大串“0”都失去了意義。

3

放任自己去滿足“拿鐵因子”,最終生活只會被慾望牽著走。無論逛街還是刷淘寶,很多花費都是衝動消費。每次買回來一堆東西,享受完拆快遞的幸福感之後,有多少物品就從此被置棄在家裡的小角落了?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過“我當時是著魔了才會買這個吧”的懊悔之情。所以,真正成熟的人,是學會控制慾望,做到“斷舍離”!

理財就是理人生,能把花錢和賺錢研究透的人,能減少生活中80%的煩惱。放棄拿鐵因子,其實只需簡單3步:

01 養成記賬習慣,找出你的“拿鐵因子”

每個人有自己的習慣與興趣,故拿鐵因子也不盡相同。唯有堅持記賬,才能從日常開支中總結出規律,發現自己的“拿鐵因子”,直觀地看到錢都花在什麼地方了。

02 反問自己“是否真的必須”

有個心理學家曾說過: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出發點都是“滿足內心中的某種需求”。若想真正戒掉你生活中的“拿鐵因子”,就必須找出它到底滿足了你的哪種需求。日常必備咖啡的人,或許只是希望這杯咖啡能給乏味的工作添點色彩,並非真的離不開它。

03 能否尋求替代方式?

解鎖每天的工作狀態不一定是咖啡,試換成茶,或許你會發現有同樣的效果。其實花錢不是目的,緩解壓力才是,如果有辦法可以不花錢緩解壓力,就沒必要隨心所欲花錢了。畢竟,沒錢真的萬萬不能。

4

其實,減少生活中的拿鐵因子,不是讓你杜絕消費,而是要在消費之前審視每一筆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與可替代性。與其把錢花在非必需的東西上,還不如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支出,讓存下來的錢花在更重要的地方。

正如網上流傳的一句話:社會不會因為你一句“我沒錢”就對你網開一面,命運也不會因為你一句“我很窮”就給你格外開恩。你應該明白,你存的不是錢,更是你的底氣。希望你們都能存下你的那桶金,未來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