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風》對生命的幻覺和記憶

52篇讀書筆記其一《望春風》。

作品印象:

《望春風》是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作者格非。大家手筆,文字簡約,而美。

小說結構比較獨特,基本一章一個核心人物,用刻畫群像的方式,把獨立的人物故事串聯在一個大背景下。這個大背景是時代的變遷,人和鄉村都在時代洪流下變化。

同樣以農村為背景,《平凡的世界》給人看到苦難中的希望,平凡人都偉大,充滿熱情,浪漫,理想。《望春風》是跳出去的,給人的感覺是疏離的,甚至有時候是淡漠的。因為這種溫和的疏離,所以顯得客觀,更具普遍性。也因此,整體瀰漫著淡而永久的悲劇意味。

以上也純屬各個人體驗,非官方簡介。

《望春風》對生命的幻覺和記憶


筆記:

1

那是很多年以後的事了。一年秋天,我在朱方鎮的一個名叫“平昌花園”的小區裡,與高定邦不期而遇。那時候,無官無職的高定邦已年過六旬,腰也駝了,頭髮也白了。看上去,就是一個平平常常、邋里邋遢的糟老頭子。他因燒得一手好菜,每日帶著他那瘦弱的兒子,挑著一擔碗筷瓢盆,走東家,串西家,見人就哈腰。他仗著自己在部隊食堂練就的本領,給人燒菜做飯,艱難度日。

誰能想到,這個一個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老頭,在年輕時,在屬於他的那個多運動的時代,他在村裡可以稱王稱霸。他自己也沒想到,那樣輝煌的時刻那麼快就落幕了。

真是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樓塌了。跳出故事,把時間拉長50年,人生到底需要多少起起伏伏,真的太漫長了!

2.

不管在什麼地方生活,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那個地方的人。越詳細越好,越客觀越好。照我看來,一個人好,也不是說這個人從裡到外都好,沒有任何缺點;一個人壞,也不是說這個人從頭到腳都壞,一無是處。好和壞,除了天生稟賦之外,也與周圍環境有關。也就是說,好和壞,不是每個人可以自由決定的。但問題在於,一個人的好和壞,卻可以在某些關鍵的場合,決定另一個人的命運。

小說裡的父親,是一個算命先生。外人都說他懦弱,其實他是個聰明通透的人,然而終究不能自保。為了不拖累家人,在運動中懸樑自盡。

這是父親給小說主人翁的忠告,也奠定了主人翁的情感基礎。人生若是戲,這便是定場詩吧。

“我”可憐他們,因他們受傷害,但又理解他們,恨不起,愛不起,所以冷漠疏離。

我”的個性和形象像個影子,好像一個沒什麼情緒波動的人,生也如常,死也如常。

“我”普普通通的活著,好在也沒糟蹋濫用自己的生命。

3.

德正考慮到趙孟舒體弱多病,讓他走著去朱方鎮多有不便,可坐轎子又太過扎眼。最後,他決定讓長生推著一輛獨輪車,把他送到朱方鎮,並囑咐新珍在後面跟著,一路上好有個照料。他還特意讓新珍帶上綠豆湯,以防趙孟舒天熱中暑。

德正是村長,趙孟舒是被批判的對象。德正是孤兒,趙孟舒幫過他,德正一直感激他。德正算是運動中的另類,註定會被打倒,但是在他未倒之前,他帶來了人性的光明和溫情。

社會心理學說,有人振臂一呼,就會聚集細胞核烏合之眾,群體是沒有感情的機器。但是小說不能這樣寫,小說要體現人性的複雜,無論如何黑暗中總有一些光明。

我小時候聽老人說過一個類似的故事。我們村裡一個大地主,地主平時對長工短工都很好,在村裡很有威望。運動時,村民也會手下留情,不會像很多小說中那麼趕盡殺絕。有時候歷史,對當時人來說,是飛來橫禍,也是沒得選擇。

4.

朱虎平和蔣維貞結婚後,梅芳終於看清楚了這樣一個事實:原來,一直在暗中跟她作對的,其實並不是哪個具體的個人,而就是命運本身。繽紛的陽光,已經悄悄越過她的頭頂,走在了她的前頭,將她一個人留在了黑暗之中。

小時候“我”最討厭的人,以刻薄著稱的女人。老年後成為唯一敢替村民出頭,收養孤兒的俠女。可惜新時代,錢打敗了一切。幸好養子給梅芳慰藉,算是她活著的一點點希望。

書中寫了好幾對故事。每個平凡的普通人,都有心中所愛,也有各自的無奈。終於我們都變成兩個樣子,一個是外人眼中的,一個是自己心中的。

哎,文學是偉大的,也是細膩的。如果他們不是在這個故事中,誰能看到他們的內心呢?

5.

池塘的一角甚至還可以看見幾團荷葉,荷花杆高出水面之上,迎風搖曳,含苞欲放。便通庵往西,是一排低矮的紅磚瓦房,那是大隊當年的養豬場。牆上用白漆刷出來的“農業學大寨”五個字,在殘存的夕照中依然清晰可辨。由豬舍再往西,就可以看到高定邦當年提議開挖的那條水渠。水渠兩側的大堤上,各栽著兩排塔松,越過蓊蓊鬱鬱的松樹的樹冠,就可以看到遠處的城鎮以及高速公路上矗立的廣告牌。

小說的時間跨度很長,從少年到老年。社會在變化,人的思想和追求都在變化。

回憶和現實的對比,望著過去,望著現在,感到時間流動,猶如看到往生。

閱讀本書需要沉浸其中,體驗孤獨與希望。

《望春風》對生命的幻覺和記憶


金句

1.不管朝那個方向眺望,我在這個世界上已沒有親人。

2.我是那種只有在獨處時才會感到輕鬆自在的人。只要有扇門,我就可以把整個世界關在外面。

3.每個人都是海上的孤立小島(這個比喻來自《奧德賽》),可以互相瞭望,但卻無法互相替代。

4.日來月往,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在俯仰之間,千秋邈遠,歲月蒼老,蒿藜遍地,劫灰滿目。我終於意識到,被突然切斷的,其實並不是返鄉之路,而是對於生命之根的所有幻覺和記憶,好像在你身體很深很深。

5.將死未死之間,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停頓,是一片令人生疑的虛空和岑寂。

6.我知道,春琴表面上的平靜之下,其實暗藏著一種遠比悲傷可怕得多的東西,那就是厭倦。

7.二十四年的光陰,彈指而過,不知所終,讓回憶變得既遲鈍,又令人心悸。

8.慢慢地,我就發現了一個規律: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人帶路似的,我每搬一次家,就會離老家更近一些。所以說,從表面上看,我只不過是在頻繁地變更工作,漂泊無著,而實際上,卻是以一種我暫時還不明所以的方式,踏上了重返故鄉之路。

9.我們的人生在繞了一個大彎之後,在快要走到它盡頭的時候,終於回到了最初的出發之地

10.將來有一天,等我們兩個人都死了,這片地方還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也許沒人知道,這裡原先有過一座千年的村莊,村子裡活過許許多多的人,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說不完的故事。”

11.假如,真的像你說的那樣,儒裡趙村重新人煙湊集,牛羊滿圈,四時清明,豐衣足食,我們兩個人,你,還有我,就是這個新村莊的始祖。

12.到了那個時候,大地復甦,萬物各得其所。到了那個時候,所有活著和死去的人,都將重返時間的懷抱,各安其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