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风》对生命的幻觉和记忆

52篇读书笔记其一《望春风》。

作品印象:

《望春风》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格非。大家手笔,文字简约,而美。

小说结构比较独特,基本一章一个核心人物,用刻画群像的方式,把独立的人物故事串联在一个大背景下。这个大背景是时代的变迁,人和乡村都在时代洪流下变化。

同样以农村为背景,《平凡的世界》给人看到苦难中的希望,平凡人都伟大,充满热情,浪漫,理想。《望春风》是跳出去的,给人的感觉是疏离的,甚至有时候是淡漠的。因为这种温和的疏离,所以显得客观,更具普遍性。也因此,整体弥漫着淡而永久的悲剧意味。

以上也纯属各个人体验,非官方简介。

《望春风》对生命的幻觉和记忆


笔记:

1

那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一年秋天,我在朱方镇的一个名叫“平昌花园”的小区里,与高定邦不期而遇。那时候,无官无职的高定邦已年过六旬,腰也驼了,头发也白了。看上去,就是一个平平常常、邋里邋遢的糟老头子。他因烧得一手好菜,每日带着他那瘦弱的儿子,挑着一担碗筷瓢盆,走东家,串西家,见人就哈腰。他仗着自己在部队食堂练就的本领,给人烧菜做饭,艰难度日。

谁能想到,这个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老头,在年轻时,在属于他的那个多运动的时代,他在村里可以称王称霸。他自己也没想到,那样辉煌的时刻那么快就落幕了。

真是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楼塌了。跳出故事,把时间拉长50年,人生到底需要多少起起伏伏,真的太漫长了!

2.

不管在什么地方生活,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那个地方的人。越详细越好,越客观越好。照我看来,一个人好,也不是说这个人从里到外都好,没有任何缺点;一个人坏,也不是说这个人从头到脚都坏,一无是处。好和坏,除了天生禀赋之外,也与周围环境有关。也就是说,好和坏,不是每个人可以自由决定的。但问题在于,一个人的好和坏,却可以在某些关键的场合,决定另一个人的命运。

小说里的父亲,是一个算命先生。外人都说他懦弱,其实他是个聪明通透的人,然而终究不能自保。为了不拖累家人,在运动中悬梁自尽。

这是父亲给小说主人翁的忠告,也奠定了主人翁的情感基础。人生若是戏,这便是定场诗吧。

“我”可怜他们,因他们受伤害,但又理解他们,恨不起,爱不起,所以冷漠疏离。

我”的个性和形象像个影子,好像一个没什么情绪波动的人,生也如常,死也如常。

“我”普普通通的活着,好在也没糟蹋滥用自己的生命。

3.

德正考虑到赵孟舒体弱多病,让他走着去朱方镇多有不便,可坐轿子又太过扎眼。最后,他决定让长生推着一辆独轮车,把他送到朱方镇,并嘱咐新珍在后面跟着,一路上好有个照料。他还特意让新珍带上绿豆汤,以防赵孟舒天热中暑。

德正是村长,赵孟舒是被批判的对象。德正是孤儿,赵孟舒帮过他,德正一直感激他。德正算是运动中的另类,注定会被打倒,但是在他未倒之前,他带来了人性的光明和温情。

社会心理学说,有人振臂一呼,就会聚集细胞核乌合之众,群体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但是小说不能这样写,小说要体现人性的复杂,无论如何黑暗中总有一些光明。

我小时候听老人说过一个类似的故事。我们村里一个大地主,地主平时对长工短工都很好,在村里很有威望。运动时,村民也会手下留情,不会像很多小说中那么赶尽杀绝。有时候历史,对当时人来说,是飞来横祸,也是没得选择。

4.

朱虎平和蒋维贞结婚后,梅芳终于看清楚了这样一个事实:原来,一直在暗中跟她作对的,其实并不是哪个具体的个人,而就是命运本身。缤纷的阳光,已经悄悄越过她的头顶,走在了她的前头,将她一个人留在了黑暗之中。

小时候“我”最讨厌的人,以刻薄著称的女人。老年后成为唯一敢替村民出头,收养孤儿的侠女。可惜新时代,钱打败了一切。幸好养子给梅芳慰藉,算是她活着的一点点希望。

书中写了好几对故事。每个平凡的普通人,都有心中所爱,也有各自的无奈。终于我们都变成两个样子,一个是外人眼中的,一个是自己心中的。

哎,文学是伟大的,也是细腻的。如果他们不是在这个故事中,谁能看到他们的内心呢?

5.

池塘的一角甚至还可以看见几团荷叶,荷花杆高出水面之上,迎风摇曳,含苞欲放。便通庵往西,是一排低矮的红砖瓦房,那是大队当年的养猪场。墙上用白漆刷出来的“农业学大寨”五个字,在残存的夕照中依然清晰可辨。由猪舍再往西,就可以看到高定邦当年提议开挖的那条水渠。水渠两侧的大堤上,各栽着两排塔松,越过蓊蓊郁郁的松树的树冠,就可以看到远处的城镇以及高速公路上矗立的广告牌。

小说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少年到老年。社会在变化,人的思想和追求都在变化。

回忆和现实的对比,望着过去,望着现在,感到时间流动,犹如看到往生。

阅读本书需要沉浸其中,体验孤独与希望。

《望春风》对生命的幻觉和记忆


金句

1.不管朝那个方向眺望,我在这个世界上已没有亲人。

2.我是那种只有在独处时才会感到轻松自在的人。只要有扇门,我就可以把整个世界关在外面。

3.每个人都是海上的孤立小岛(这个比喻来自《奥德赛》),可以互相瞭望,但却无法互相替代。

4.日来月往,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在俯仰之间,千秋邈远,岁月苍老,蒿藜遍地,劫灰满目。我终于意识到,被突然切断的,其实并不是返乡之路,而是对于生命之根的所有幻觉和记忆,好像在你身体很深很深。

5.将死未死之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停顿,是一片令人生疑的虚空和岑寂。

6.我知道,春琴表面上的平静之下,其实暗藏着一种远比悲伤可怕得多的东西,那就是厌倦。

7.二十四年的光阴,弹指而过,不知所终,让回忆变得既迟钝,又令人心悸。

8.慢慢地,我就发现了一个规律: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人带路似的,我每搬一次家,就会离老家更近一些。所以说,从表面上看,我只不过是在频繁地变更工作,漂泊无着,而实际上,却是以一种我暂时还不明所以的方式,踏上了重返故乡之路。

9.我们的人生在绕了一个大弯之后,在快要走到它尽头的时候,终于回到了最初的出发之地

10.将来有一天,等我们两个人都死了,这片地方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也许没人知道,这里原先有过一座千年的村庄,村子里活过许许多多的人,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11.假如,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儒里赵村重新人烟凑集,牛羊满圈,四时清明,丰衣足食,我们两个人,你,还有我,就是这个新村庄的始祖。

12.到了那个时候,大地复苏,万物各得其所。到了那个时候,所有活着和死去的人,都将重返时间的怀抱,各安其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