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 闡教 截教是什麼意思?他們都代表誰?

三清

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宸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崆峒問答》曰“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三清代表大道生成規律。一氣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道化為三清,三清合體為道。

1、大道為造化之根。無極大道化生太極陰陽五行之炁,大道一生二生三化生萬物,故尊稱大道為:三清道祖。大道為萬物之祖宗。

2、大道為教化之本。萬物化生之後沉淪起伏,三清道祖立三洞經教予以教化救渡,故尊稱大道為:三清三寶天尊。大道為萬物之教主。

3、大道為萬物之主。萬物化生之後,大道化為三界十方萬物之真宰,維持時空秩序和乾坤綱紀,故尊稱大道為:上帝(跟基督教上帝可不是一個人。大道為萬物之主宰。

三清道祖(創世)、三清教主(教化)、玉皇上帝(統管),神權、教權分離,妙一統元。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

鴻蒙未分之時,虛無一點靈氣結成一團元光。

第一化先天教主。元始天尊。

第二化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第三化太清聖主。道德天尊。

此乃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萬物。陰抱陽。生天地。生仙佛。生聖。生賢。倶以從道而生。生生化化。無極無窮之妙哉。

在通常的道教宮觀內供奉的塑像,稱為三清殿或三清宮。他們的排列順序為:正中間的是元始天尊,他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著世界的原始狀態;他的左邊是靈寶天尊,手中捧著一個陰陽鏡,象徵著世界剛剛走出混沌時的狀態;右邊是道德天尊,手裡拿著一把畫有陰陽鏡的扇子,象徵著世界被創造最初的狀態。在道家藝術中,關於三清的雕塑和畫像內容非常豐富,至今仍然保留著許多精品。

人教 闡教  截教是什麼意思?他們都代表誰?

三清天尊元始天尊

人教 闡教  截教是什麼意思?他們都代表誰?

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三清”尊神之一,道教開天闢地之神,代表道生一

贊曰:

元始無上第一尊,超逾十方無等倫。

無數劫來積妙行,具足清浄福惠因。

煩惱結習皆已斷,畢竟故業不造新。

神通威力無所畏,洞達三界了悟真。

圓備智慧諸功德,集此妙法以為身。

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先。道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

《歷代神仙通鑑》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

。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在書中的出現卻比太上老君要晚。

道教形成初期並無“元始天尊”的說法,《太平經》《想爾注》等均無記載。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也無來歷可尋

。根據道書的記載:最早出現“元始”之名的是晉葛洪的《枕中書》書中記載:混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遊於其中。

後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後庖羲,神農皆苗裔也。

並曰:“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聖母所牿。”此時,還只有元始天王的稱呼。

直到南朝時,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才始有“元始天尊”之號。

該書第一階中位神為“上臺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稱“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但是書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

《隋書.經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諸神特性,稱他“生於太元之先”

。認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到天地初開,授以秘道,謂開劫度人。

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間相距經四十億萬載,所度皆諸仙上品,比如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諸仙官”。

隋代道士為天尊取名為“樂靜信”。

隋唐之時,遂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盤古真 地位而掀起的說法。表明道教信徒對元始天尊的信仰。

關於元始天尊的名稱,《初學記》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際經》解釋說:“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二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

《歷代神仙通鑑》說:“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認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

根據道經的描述,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前。他的本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存在。

每當新的天地形成時,天尊就會降臨人世間,傳授秘道,開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很多大仙,如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

每當新的天地開闢時,都有其年號,曰延康、赤明、龍漢、開皇等等,年號之間相距長達41億萬年。並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仙府稱為“玄都玉京”。

玉京之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於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

縱觀元始天尊的演變過程,可以發現“元始”一詞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學用語,後來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漸演變成道教的最高尊神,居於三清之首。從歷史角度上考察,這與道家演變成道教的歷史完全相吻合。

“元始”的意思也就是一切的源流的開始,即象徵為萬物之母的“道”

據《歷代神仙通鑑》記載,元始天尊“頂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

一般都頭罩神光,手執紅色丹丸,或者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和“混沌之時,陰陽未判”的第一大世紀,故以陽生陰降、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長期以來,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聖賢,下至民間善男信女的虔誠崇拜。

三清天尊靈寶天尊

人教 闡教  截教是什麼意思?他們都代表誰?

靈寶天尊又稱玉宸大道君和太上大道君。

元始天尊的精氣

所化生,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其母洪氏身中,於母親身中先瓊胎玉府,道君於其中凝神修煉三千七百年,在鬱察山浮羅丹玄山腳下誕生。

道君長大後,啟悟道真,期心玄妙,在一株枯桑樹下,精思百日。忽感元始天尊下降,傳授道君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

於是道君跟隨元始天尊遊歷十方世界,宣講道法。

不久,道君得證道果,元始天尊賜予道君太上靈寶天尊之號,居住在上清真境禹余天中,又將金科寶籙、三洞仙經,付與經師鬱羅翹真人,傳教於十方世界,萬國九州。

夏至日為靈寶天尊的聖誕。

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

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於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

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

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

道經說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產生的元氣所化生。

原是“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後托胎三千七百年誕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萬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計其數。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他。

據《雲笈七籤》引《洞真大洞真經》,靈寶天尊系“玉宸之精氣,九慶之紫煙,玉暉煥耀,金映流真,結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為人”。

《靈寶略記》則稱“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於其國鬱察山浮羅之嶽丹玄之阿側,名曰器度,字上開元。

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

上清高聖太上玉宸大道君,自元始天尊處受經法以後,即輔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闕,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侍衛。

萬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圖。

據《洞玄本行經》,靈寶天尊以靈寶之法,隨世度人。

自元始開光,至於赤明元年,經九千九百億萬劫,度人有如塵沙之眾,不可勝量。凡遇有緣好學之人,請問疑難,靈寶天尊即不吝教誨。

天尊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慾見之,隨感而應,千萬處可分身即到。

道教宮觀裡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手持太極圖或玉如意。

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三清神位,以靈寶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靈寶天尊之神誕日為夏至日,約在農曆五月中。

中國民間於夏至日之供奉常以靈寶天尊為主神。

三清天尊道德天尊

人教 闡教  截教是什麼意思?他們都代表誰?

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位列三清之一。

道德天尊的化身為原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重要人物老子,(後人普遍認為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老子(公元前1301年2月15日生),後來老子出函谷關寫下著作《道德經》,去了西方,化胡為佛,創立佛教,教育胡人。

東漢明帝、章帝之際(58~88),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聖母碑》雲:“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濁清之未分。”

將老子神化為先天地之神物,並與“道”相等同。順帝時(126~144)張陵在巴蜀鶴鳴山創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為教主

。據傳張陵在傳教佈道時作的《老子想爾注》稱:“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間,但往來人身中耳。……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

首次在道書中出現了太上老君的名號。至魏晉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顯。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斷佛、道兩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據道書稱,當時太上老君曾遣使顯靈。

時過一月,武帝即又下詔曰:“至道弘深,混成無際,體包空有,理極幽玄。……今可立通道觀于都城……並宜弘闡,一以貫之。”

正統道教

三清天尊教化各類神仙。

玉清境九聖:1、上聖。2、高聖。3、太聖。4、玄聖。5、天聖。6、真聖。7、神聖。8、靈聖。9、至聖

上清境九真:1、上真。2、高真。3、太真。4、玄真。5、天真。6、真真。7、神真。8、靈真。9、至真。

太清境九仙:1、混元無始金仙。2、洞元太初金仙。3、靈元造化真仙。4、天仙。5、神仙。6、 地仙。7、水仙。 8、人仙。9、鬼仙。

其中小說演義中描述

盤古開天闢地,鴻蒙初開。鴻鈞成為至聖先師第一人,在紫霄宮內授課。三清作為其弟子中前三人。

其中第一是人教 老祖 太上老君。 第二是 闡教 老祖 元始天尊。 第三是 截教 老祖 通天教主。其中以太上老君為三清第一人。

人教

人教是《封神演義》中一氣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六大天道聖人太上老君所創立的教派。

其教主為太上老君,與元始天尊所創闡教,通天教主所創截教,乃當時天地三大教派。太上老君其身份為三清之首,為天道鴻鈞老祖之大弟子。而又由於太上老君秉承無為思想,其人教由元始天尊代為管理。

道場在三十三天外,玄都紫府,大羅山,八景宮。

徒弟只有玄都大法師一人,但在誅仙劍陣一戰中用風火蒲團捲走,通天教主大弟子多寶道人,其後由太上老君出函谷關化胡為佛,使多寶道人為西方教如來佛祖。《西遊記》中有金角銀角為其看火童子。洪荒小說中《佛本是道》中記載睡仙陳摶老祖為其弟子。

也有人說八仙也屬於人教,但是八仙分佈時間過長,所以就不具體描述。

講一個有根據的著名神仙:

天蓬元帥豬八戒乃是,師承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其天罡三十六變化與九齒釘耙乃是太上老君親自錘鍊。

自小生來心性拙,貪閒愛懶無休歇。

不曾養性與修真,混沌迷心熬日月。

忽然閒裡遇真仙,就把寒溫坐下說。

聽言意轉要修行,聞語心回求妙訣。

有緣立地拜為師,指示天關並地闕。

得傳九轉大還丹,工夫晝夜無時輟。

三花聚頂得歸根,五氣朝元通透徹。

功圓形滿卻飛昇,天仙對對來迎接。

敕封元帥管天河,總督水兵稱憲節。

而且豬八戒的九齒釘耙更是太上老君,請了五方五帝還有九天應元雷神以及六丁六甲協同鍛造而成,堪稱是《西遊記》的第一寶物,而孫悟空的金箍棒雖然也是老君所鍛造,但是鍛造的初衷,只是為了給大禹治水用來測量海水深淺的尺子。

人教 闡教  截教是什麼意思?他們都代表誰?
人教 闡教  截教是什麼意思?他們都代表誰?

闡教 (《封神演義》裡的教派)

《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所創立之教派

在小說中是鴻鈞老祖(現代小說中人物,道教記載中不存在)的二弟子,老子(太上老君)與通天教主的同門師兄弟。

深受師父鴻鈞老祖的器重。自視為“盤古正宗”。

為人師表也是極其護短。教系是三教中最精英的派別。

享有“奉天承運御道統,總領萬仙鎮八方”之美譽。玉虛宮中散仙眾多,其中根行深厚者不計其數。門下弟子更是經過嚴格挑選的。

所謂貴精而不貴多,寧缺毋濫。

坐騎:四不相、九龍沉香輦

法寶:盤古幡、諸天慶雲、寶盒、杏黃旗、玉虛宮燈、三光神水、琉璃瓶、三寶玉如意等......(其餘法寶分予門下弟子)

洞府:崑崙山麒麟崖玉虛宮

闡教一代弟子有南極仙翁,燃燈道人,雲中子等福德高深之仙。

二代第子有廣成子、赤精子、黃龍真人、太乙真人、靈寶大法師、懼留孫、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十二弟子,小弟子如姜子牙、申公豹、蕭臻、鄧華等眾。

三代弟子中著名者如楊戩、哪吒、金吒、木吒(木叉)、雷震子、李靖、黃天化、土行孫,不常見者如白鶴童子、韋護、楊任、殷郊、殷洪、韓毒龍、薛惡虎、武吉、龍鬚虎。

四代弟子有楊戩收的兩個金毛童子。

截教 (小說《封神演義》中門派)

小說《封神演義》中提及的截教,為虛構宗教。

在小說中是以通天教主為主的派系,是三教中勢力最大的派別,享有“有教無類,萬仙來朝”之美譽。

門人弟子多為獸禽異物修煉得道而化形,故此常被闡教、人道稱為不夠正宗:不分披毛帶角之人,溼生卵化之輩,皆可同群共處。

在未封神之前,截教和闡教應都屬於仙這一族群,封神時於其中挑出仙道不全者任命為神。

截教教主為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內門首席弟子:多寶道人、金靈聖母、無當聖母、龜靈聖母

除首席弟子外另有烏雲仙、金箍仙等隨侍七仙;

三代弟子如聞仲、餘元、火靈聖母;四代弟子如餘化、胡雷、吉立、餘慶。

外門弟子不計其數,有名諱者的就有二百多個,

分為東海海島和在商為官兩大部分,出名者如四大外門精英弟子:趙公明、雲霄仙子、瓊霄仙子、碧霄仙子(三霄娘娘),

以及九龍島四聖、魔家四將、金鰲島十天君、火德星君羅宣、瘟神呂嶽、石磯娘娘等等。

另外像羅睺計都、左輔右弼、九曜、二十八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幾乎都是截教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