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知應會】黨的基礎知識篇


【應知應會】黨的基礎知識篇


1.中國共產黨成立時間。1921年7月1日。

2.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4.入黨誓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5.十九大對黨章做了哪些重大修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寫入黨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寫入黨章;黨章根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作出相應修改;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寫入黨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黨章;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寫入黨章;全面從嚴治黨、四個意識寫入黨章;“黨是領導一切的”寫入黨章;實現巡視全覆蓋、推進“兩學一做”寫入黨章。

6.黨組、黨委、黨總支、黨支部、黨工委、黨小組。

(1)黨組。《中國共產黨章程》第48條規定:“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經濟組織、文化組織和其他非黨組織的領導機關中,可以成立黨組。黨組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黨組的任務,主要是負責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對本單位黨的建設的領導,履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討論和決定本單位的重大問題;做好乾部管理工作;討論和決定基層黨組織設置調整和發展黨員、處分黨員等重要事項;團結黨外幹部和群眾,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領導機關和直屬單位黨組織的工作”。黨組的成員,由批准成立黨組的黨組織決定。黨組必須服從批准它成立的黨組織領導。

(2)黨委。一般情況下,黨員人數超過100名的基層單位,經上級黨組織批准,可成立黨的基層委員會。有的基層單位黨員人數雖然不足100名,但因特殊情況和工作需要,經上級黨組織批准,也可以成立黨的基層委員會。

(3)黨總支。黨員人數超過50名的基層單位,經上級黨組織批准,可成立黨的總支部委員會。有的基層單位黨員人數雖然不足50名,但因特殊情況和工作需要,經上級黨組織批准,也可以成立黨總支委員會。

(4)黨支部。正式黨員人數超過3名、不足50名的基層單位,經上級黨組織批准,可成立黨支部。其中,黨員人數超過7名的,應設支部委員會;黨員人數不足7名的,只設書記1人,必要時可設副書記1名。正式黨員人數雖然不足3名的,可以和臨近單位的黨員成立聯合黨支部。

(5)黨工委。中國共產黨工作委員會的簡稱。黨工委一般存在於各級行政機關中,是中央和各級地方黨委派出的代表機關,受黨委的委託,領導同級黨委機關和國家機關黨的工作。

(6)黨小組。黨小組是黨支部的組成部分,不是黨的一級組織。黨員數量少的黨支部可以不劃分黨小組。黨小組在黨支部的統一領導下,負責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直接組織和指導每個黨員的日常活動,使之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各項決議得到貫徹落實。

7.黨的“三大優良作風”。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

8.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

9.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10.黨的思想路線基本內容。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其實質和核心是,實事求是。

11.黨支部七項組織生活制度。會議制度、黨日製度、黨課制度、報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制度、黨員彙報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

12.“三會一課”制度。“三會”指定期召開支部黨員大會(不設黨小組的,每月至少召開1次;設黨小組的,每季度至少召開1次)、黨支部委員會(每月至少1次)和黨小組會(每月至少1次),“一課”指按時上好黨課(每季度至少講1次黨課,領導幹部每年至少為黨員幹部上1次黨課)。

13.“三嚴三實”。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14.“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

15.“四個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16.“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7.“四講四有”。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

18.黨的“四條路線”。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

19.黨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20.“四個合格”。政治合格、執行紀律合格、品德合格、發揮作用合格。

21.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

22.黨內政治生活“四性”。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

23.黨面臨的“四大危險”。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

24.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

25.“三型”政黨。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

26.防止和反對“六個主義”“兩種文化”。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

27.好乾部“五條標準”。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

28.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內容。服務發展、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黨員。

29.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雙強六好”。雙強:發展強、黨建強;六好:生產經營好、企業文化好、勞動關係好、黨組織班子好、黨員隊伍好、社會反映好。

30.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31.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32.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髮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