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懸賞“全民滅鼠"抓一隻獎5元,結果如何?

抓到一隻老鼠,獎勵5塊錢。你覺得這個政策怎麼樣?

江西贛州一居委會近日出臺了一個政策,向市民公開懸賞抓老鼠。

江西懸賞“全民滅鼠

這個政策規定比較具體,捉到的老鼠要密封,不能殘缺,不能弄虛作假,否則,也要受到處罰。

這樣一個看起來不錯的政策,怎麼一出臺就立刻就引起了人們的議論與質疑?

一部分人認為,這樣的政策有幾個好處:

老鼠隨處可見,為害很大,出臺獎勵政策,可以調動市民的積極性,形成“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局面。

5塊錢的獎勵,比較適中,部門出得起,滅鼠的人有動力,如果一旦人人動手、家家除害,城市的鼠害很快就會消除。

可反對的市民也大有人在。

有的人認為這是在轉移壓力,有的認為這是在搶貓的飯碗。

有人認為此事有前車之鑑,有很多的潛在不確定性,好心的政策未必能達到好的效果。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類似的政策真的出現過,其結果卻出人意料。

歷史學者張鳴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跟出錢獎勵捉老鼠如出一轍。

江西懸賞“全民滅鼠

民國初期,上海租界也有很多的烏鴉,讓租界的管理方很是惱火。

每到大型集會或舉辦音樂會的時候,成群結隊的烏鴉棲息於樹上,樹下的紳士淑女達官貴人往往成為烏鴉的襲擊對象。

一團團的烏鴉糞掉到這些人的衣服上,讓舉辦活動的人與租界的管理者顏面盡失。

如何除掉這些討厭的烏鴉?

租界管理者煞費苦心,出臺了一個懸賞政策:凡是有人上交烏鴉腦袋,就可以領到一點賞錢。

這個政策一出臺,立刻產生效果。

許多人捉到烏鴉,便跑到租界來領賞。租界的烏鴉也是迅速減少。

可不久,奇怪的情況出現了:租界的烏鴉越來越少,可來上交烏鴉腦袋的人卻絡繹不絕。

這是怎麼回事?

租界仔細一打聽,才發現原來精明的上海人知道上交烏鴉腦袋可以得賞錢,除了正常的捕捉,有的人甚至飼養烏鴉,為的是來領錢。

租界眼看自己的政策被這樣“利用”,連忙緊急叫停懸賞政策。

這個看起來很好的高招,就這樣壽終正寢了。

一個政策的出臺,不光要有決策者自身的想法,更要考慮到執行者這個最大的變量。

只要大家仔細觀察,一個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許多人會根據自身立場、利益進行解讀,甚至選擇性執行。

江西懸賞“全民滅鼠

具體到懸賞上交烏鴉腦袋的失敗,一個最基本的因素被忽視了:

政策的初衷是為了減少烏鴉的腦袋,可精明人的腦袋想出了應對的辦法,利用懸賞的政策來大量飼養與繁殖烏鴉,從中獲利,這樣原來是想減少烏鴉的政策,竟然變成了刺激烏鴉增長的政策。

這看起來不合理,仔細一想卻很符合邏輯。

正因為有這樣的前車之鑑,人們對於懸賞捉老鼠提出質疑,不是很正常的嗎?

你覺得懸賞捉老鼠的辦法可行嗎?能不能持續下去?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