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并不只是属于“人生赢家”,生活的平衡最重要

北京大学教授渠敬东说:“当代教育忽视了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信仰感),时刻塑造竞争意识,家庭资源对教育的无限投入,要回归朴素单纯之心,达到与这个世界和解,拓展生命的连续,而不是当“人生赢家”赢得只剩下孤家寡人、身心俱疲

。”

幸福并不只是属于“人生赢家”,生活的平衡最重要

好吧,如此义正言辞,不知道几个人听得进去。父母问:“来,告诉我,如何回归朴素单纯之心?我都快累死了,最近最好不要去人多的地方,要爆炸,以免误伤人!”

言归正传,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需要的不仅仅是衣食住行、享有物质,而且他还需要精神的关怀,感觉生命的意义,并愿意为这种意义而努力,这就需要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认识和培养。

看看人生前40年的人生轨迹吧:5-20岁在学校里学习大量知识(也不知道能用上多少?但是必须学!),20岁之后为事业发展努力和迷茫,30岁家庭来了,更加需要勇往直前,持续到40岁可能突然发问:一切的意义在哪里?我们所有为之奋斗的,要感觉到值得,如果一切都没有意义,除非生活所迫,否则就容易堕入到懒散与迷茫的境地。

生男生女,生几胎?那不是问题,因为这都不能解决精神归宿问题

生女儿还是儿子,如果指望未来如何科学组合、优化配置,那么我令可选择失望,因为这些无法期待,想想曾经许多父母生下三四个儿女甚至更多,如今能留在身边能有几人,而那些留在身边的又都顾着自己的家庭事务,倒是和老人摩擦起火的可能性更大。

这如同放了把火,只是思考怎么灭火才能减少损失,而从不考虑为什么要放火。生儿生女生几胎,用古人的办法解决现在社会的问题,让人感觉到丁克乃至不结婚反倒是更好。人之所以为人,爱与被爱,情感,心灵满足,否则那些技能、科学手段将失去作用的目标,一切也都失去了内在驱动力量。

幸福并不只是属于“人生赢家”,生活的平衡最重要

甭管科技多发达,情感依然是归宿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说:“甭管现在科技多么发达,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今天没有什么差别,我们不因为有了各种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就可以省去基本的物质和感情需求了。即便我们享受的物质生活再多,去过的地方再多,得不到想要的情感。因此,生活的平衡最重要”。没有情感与爱的世界,精神的主体无法得到振奋,成为一个流浪儿,一切就容易变成精明的交易,儿女也是陌路人,他不曾拥有的,也就无法给予别人,精神亦如此;同样,别人也无法给他。有人问,那如何才能有爱呢?那么空洞的口号!正如营养调整一样,需要全面均衡。

幸福并不只是属于“人生赢家”,生活的平衡最重要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物质刺激已然过剩,外在世界的琳琅满目已经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足够撑得消化不良了。未曾定型的内心缺乏坚定的意志,便将注意力往外在世界搜寻,进行感官肉体刺激,但是内心世界一片荒漠,无人问津。纵然是兴趣班、业余班,那也只是帮助积累物质的手段,而丰富心灵基本与此无涉。那么,可以想象,这种环境的成长,意味着长大的孩子除了竞争、不停奔跑,其余的一切全是虚无而无意义的存在。由于精神世界与现实交流不畅,导致这个心灵区域还没有得到充分成长,一旦有人跟他谈起这些理想与崇高,便嗤之以鼻,感觉空洞虚无。这些本来也不能通过刻意教育而得到,这与自然科学、音乐器具掌握机理不一样,这是真善美,是生活的语言,需要生活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并不需要多少技巧,是诚实的表现举动,而不是语言,去润物细无声的进入幼小的心田。

稳定很难,因为生命过于漫长,最终都想驶向心灵的港湾

如果人只活三十岁或者不超过四十岁,像古人那样,那么只追求功利与享受或许是可取的,而生命却要经历更加漫长的时间,那么这一切就不那么美妙了。

对抗漫长的人生岁月,是一件非常沉重的任务,因为时间过于漫长,各种突发事件、情感波动将不可避免的在不可预料的阶段出现,而且这种意外出现可能在人精力衰退,身体机能老化的情况下出现。如果有了深厚的爱,就可以甘心付出,不计代价,爱与被爱都是幸福,就不会是交易,人的心中总是需要一个港湾,疲惫了,心灵的船就驶向那里。

幸福并不只是属于“人生赢家”,生活的平衡最重要

平衡生活,将生活的多元还给生活,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要素的拼搏,从而忽略了情感的慰藉,感受不到应有的温馨。这是否应该在忙碌之余,给予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回味一下生活的意义所在哩?


分享到:


相關文章: